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表達各種感傷,點染着深沉靜默的心醉神迷的色彩,激越迸發的悔恨情緒,以及各種信仰的千變萬化。
它是唯一有力的媒介,隻有它才能夠将人們的祈禱傳達到天國。
是的,在這長長的拱頂下,聖事天才創作出來的美妙旋律顯得格外莊嚴偉大,裝點了自身,也強化了自身。
這裡,光線昏暗;阒寂無人,歌聲與管風琴雷鳴般的聲音此起彼伏,仿佛為天主織成了一縷輕紗,透過它,天主的象征閃閃發光,光芒四射。
這一切神聖的珍寶,仿佛一束香,在嫉妒和複仇的天主永恒的寶座前,被抛上愛神單薄的祭壇。
這種偉大而嚴肅的特性,與晚禱聖母贊歌的莊嚴結成和諧的一體。
實際上,這位修女的快樂并不具有這種性質。
她對贊歌送行了豐富而美妙的發揮,使贊歌的不同行進速度表現出人類的歡樂。
其旋律具有女歌唱家竭力表現愛情時那種華彩經過句的光華,其歌聲歡欣跳躍,有如一隻小鳥栖在它的伴侶身邊。
此後,有一陣,她跳躍着奔向往昔,先是在回憶中歡笑嘻戲,後來又痛哭流涕。
她變幻不定的調式中有某種紊亂的東西,有如一位女子初見情人歸來時那種欣喜激動的樣子。
然後,是柔和的賦格曲的夢呓和表現這次意想不到的相認的美好印象。
之後,這般傾吐衷腸的心靈又回到自己身上。
彈奏者從大調過渡到小調,巧妙地将自己現在的處境告訴她的知音。
猛然間,她向他叙述了自己長期的悲傷,向他描述了自己精神上漫長的病痛。
她每日消除一種感官,每夜割斷某一思念,漸漸地使自己變得心如死灰。
又有幾處柔弱無力的起伏,然後,她的樂聲一步步染上深深哀愁的色調。
頓時,回聲将憂傷一傾而盡,勢如暴風驟雨。
最後,驟然間,高音區爆發出一曲協奏。
那是天使般的聲音,似乎要向失去了卻不曾被遺忘的情人宣告,兩顆心靈的會合隻有在天國才能實現;多麼令人動心的期望!到“阿門”了。
此刻,曲調中再也沒有歡樂,沒有眼淚,沒有感傷,沒有悔恨。
“阿門”表示又回到了天主身邊。
最後的諧音莊嚴、肅穆、猛烈。
彈奏音将修女的黑紗全部展開,最後的低音奏鳴,使聽衆全身震顫不已。
此後,她仿佛重又投入剛才曾有一刻工夫走了出來的墳墓之中。
當樂曲的顫音逐步停息下來的時候,你會說,直到此刻,陽光普照的教堂,重又回到了無邊的黑暗之中。
強勁有力的才思飛奔騰越,迅即抓住了将軍的心。
他追随着這思緒,走遍了它剛剛涉足的地域。
他完全理解了這熾熱的交響曲中蘊含的每一個形象,對他來說,這些諧音意義更深更遠。
對他來說,這首詩歌就是未來,就是現在,就是往昔。
對修女亦當如此。
對于充滿柔情和富有詩意的靈魂,對于痛苦和受傷的心,音樂,乃至歌劇音樂,難道不是它們沿着回憶的足迹所展開的一篇作品麼?如果說,必須有一顆詩人的靈魂才能成為一位音樂家,那麼,要傾聽和理解偉大的音樂作品,難道不需要心中懷有詩意和愛情麼?宗教、愛情和音樂,難道不是同一事物的三重表現麼?這同一事物就是,凡是崇高的靈魂,都天生地需要表露出來。
這三種詩歌,都能被上帝感知,他賦予人間各種激情以最後的結局。
因此,這人間的三聖一體具有上帝無限偉大的性質,如果不用愛情的火焰、音樂的金瑟、光明與和諧簇擁着它,我們就永遠無法使它具有形體。
難道這不是我們創作的原則和最終目的麼? 這位法國人推測,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在這為大海包圍的岩島上,修女将音樂握在手中,是為了将纏繞她的殘留的激情,通過音樂傾瀉出來。
是将自己的愛情獻給天主表示敬意呢,還是愛情戰勝了天主?這個問題難于斷定。
不過,将軍無法懷疑,在這顆對外界來說已屬死亡的心中,他會重新找到與自己的激情同樣熾熱的激情。
晚禱結束後,他回到暫住的市長家裡。
長期等待、苦苦尋覓的心滿意足之情,給他帶來無窮的快樂。
他沉醉其中,無以自拔。
除此之外,對一切他都視而不見。
原來她一直鐘情于他。
孤寂使她心中的愛情滋長,正如往日一個接一個地跨過這位女子在她與他之間設置的重重障礙,使他心中的愛情更加增長一樣。
這種心花怒放的情形自然持續了一陣。
然後便産生了一個強烈的願望,要與這位女子見面,要從天主手中将她奪回,要從天主手中将她掠走。
這個大膽的計劃,頗合這位有膽量的男子口味。
飯後他便上床,以免别人間長問短。
他希望獨自一人,不受幹擾地進行思考。
他陷入深沉的思考之中,直到第二天清晨。
翌晨,他一起床就去望彌撒。
來到教堂,他在緊靠木栅的地方找了一個位置。
他的前額都觸到了帷幕,他真想将帷幕撕開,可惜他不是獨自一人:他的東道主出于禮貌陪伴着他,稍有不慎便會影響他的愛情的前途,甚或毀掉這新生的希望。
管風琴重又響起,但已不是同一雙手在演奏了。
按動鍵盤的已不是前兩日的那個彈奏者。
将軍感到一切都是那樣黯淡無光,寒氣襲人。
是否同樣激動的心情使他的情婦苦受熬煎,正如他這顆堅強有力的大丈夫之心也幾乎被壓倒一般呢?是否她完全分享了、理解了這忠貞不渝、期待向往的愛情,以緻因此而躺在修女居室的床上奄奄一息了呢?種種類似的思慮,在這位法國男子的頭腦中盤旋。
正在這時,他突然聽到心上人的聲音就在他身邊響起。
他辨認出了那明亮的音色。
這聲音由于顫抖而稍稍變了樣,這戰栗卻賦予她少女的羞澀所包含的全部嬌媚。
這聲音從合唱的衆聲中突出地顯露出來,有如歌劇中的女主角,其聲音從終曲的諧音中突出地顯露出來一般。
這聲音在人的心靈上産生的效果,正如在暗色的裝飾框線上一條金錢或銀線對視覺産生的效果一樣。
那麼,這果真是她了!她雖然脫掉了上流社會的盛裝,換上了頭套和加爾默羅會修女的粗布衣衫,卻沒有失去她獨有的風采,依然是一位巴黎女子。
前一日,在獻給天主的頌歌中,她為自己的愛情祝福,今日,她仿佛對情人說:“是的,正是我,我在這裡,我一直在愛着。
不過,我能夠不受愛情的襲擊。
你可以聽到我的聲音,我的靈魂圍繞着你;但我要留在唱詩台棕色的裹屍布下面,任何權勢都不能将我從這裡搶走。
你永遠也見不到我。
” 剛才這個熟悉的聲音,伴随着含混不清的低音;在拱頂下響起的時候,一股無法抵擋的激動心情,有如狂飙,在他心中湧起。
他實在受不住了,便用雙手支住額頭。
現在他挪開兩隻手,擡起頭來,心中暗想:“就是她!”室外狂風暴雨大作,教堂中卻一片甯靜。
這豐富多彩的聲音繼續展開她全部的嬌媚,就象一劑油膏塗在情人灼熱的心上。
這聲音在空氣中撒滿鮮花,人們希望多多呼吸這種生氣,好把這懷着愛情的心靈通過禱文的詞句散發出來的芳香全部帶走。
市長走到他的客人面前,隻見他在教士舉起聖體餅、這位修女唱經時,淚如雨下。
他把客人帶回家中。
一位法國軍人竟然如此虔城,使市長驚異不置。
他邀請了修道院聽忏悔的神甫來進晚餐,并将這個消息告知将軍。
将軍聽了喜出望外。
晚餐時,法國人對神甫态度親切,極為敬重,這更進一步加深了西班牙人對他的好感,認為他十分虔誠。
他鄭重其事地詢問修女的數目,修道院收入的計細情形,以及修道院的珍藏。
将軍彬彬有禮地與老教士談論這些事情,顯出對此很感興趣的樣子。
後來他便打聽修女生話的情形,是否可以出來?是否能和她們見面? “大人,”可尊敬的教士說道,“規章非常嚴格。
一位女子進入聖布律諾修道院,必須
它是唯一有力的媒介,隻有它才能夠将人們的祈禱傳達到天國。
是的,在這長長的拱頂下,聖事天才創作出來的美妙旋律顯得格外莊嚴偉大,裝點了自身,也強化了自身。
這裡,光線昏暗;阒寂無人,歌聲與管風琴雷鳴般的聲音此起彼伏,仿佛為天主織成了一縷輕紗,透過它,天主的象征閃閃發光,光芒四射。
這一切神聖的珍寶,仿佛一束香,在嫉妒和複仇的天主永恒的寶座前,被抛上愛神單薄的祭壇。
這種偉大而嚴肅的特性,與晚禱聖母贊歌的莊嚴結成和諧的一體。
實際上,這位修女的快樂并不具有這種性質。
她對贊歌送行了豐富而美妙的發揮,使贊歌的不同行進速度表現出人類的歡樂。
其旋律具有女歌唱家竭力表現愛情時那種華彩經過句的光華,其歌聲歡欣跳躍,有如一隻小鳥栖在它的伴侶身邊。
此後,有一陣,她跳躍着奔向往昔,先是在回憶中歡笑嘻戲,後來又痛哭流涕。
她變幻不定的調式中有某種紊亂的東西,有如一位女子初見情人歸來時那種欣喜激動的樣子。
然後,是柔和的賦格曲的夢呓和表現這次意想不到的相認的美好印象。
之後,這般傾吐衷腸的心靈又回到自己身上。
彈奏者從大調過渡到小調,巧妙地将自己現在的處境告訴她的知音。
猛然間,她向他叙述了自己長期的悲傷,向他描述了自己精神上漫長的病痛。
她每日消除一種感官,每夜割斷某一思念,漸漸地使自己變得心如死灰。
又有幾處柔弱無力的起伏,然後,她的樂聲一步步染上深深哀愁的色調。
頓時,回聲将憂傷一傾而盡,勢如暴風驟雨。
最後,驟然間,高音區爆發出一曲協奏。
那是天使般的聲音,似乎要向失去了卻不曾被遺忘的情人宣告,兩顆心靈的會合隻有在天國才能實現;多麼令人動心的期望!到“阿門”了。
此刻,曲調中再也沒有歡樂,沒有眼淚,沒有感傷,沒有悔恨。
“阿門”表示又回到了天主身邊。
最後的諧音莊嚴、肅穆、猛烈。
彈奏音将修女的黑紗全部展開,最後的低音奏鳴,使聽衆全身震顫不已。
此後,她仿佛重又投入剛才曾有一刻工夫走了出來的墳墓之中。
當樂曲的顫音逐步停息下來的時候,你會說,直到此刻,陽光普照的教堂,重又回到了無邊的黑暗之中。
強勁有力的才思飛奔騰越,迅即抓住了将軍的心。
他追随着這思緒,走遍了它剛剛涉足的地域。
他完全理解了這熾熱的交響曲中蘊含的每一個形象,對他來說,這些諧音意義更深更遠。
對他來說,這首詩歌就是未來,就是現在,就是往昔。
對修女亦當如此。
對于充滿柔情和富有詩意的靈魂,對于痛苦和受傷的心,音樂,乃至歌劇音樂,難道不是它們沿着回憶的足迹所展開的一篇作品麼?如果說,必須有一顆詩人的靈魂才能成為一位音樂家,那麼,要傾聽和理解偉大的音樂作品,難道不需要心中懷有詩意和愛情麼?宗教、愛情和音樂,難道不是同一事物的三重表現麼?這同一事物就是,凡是崇高的靈魂,都天生地需要表露出來。
這三種詩歌,都能被上帝感知,他賦予人間各種激情以最後的結局。
因此,這人間的三聖一體具有上帝無限偉大的性質,如果不用愛情的火焰、音樂的金瑟、光明與和諧簇擁着它,我們就永遠無法使它具有形體。
難道這不是我們創作的原則和最終目的麼? 這位法國人推測,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在這為大海包圍的岩島上,修女将音樂握在手中,是為了将纏繞她的殘留的激情,通過音樂傾瀉出來。
是将自己的愛情獻給天主表示敬意呢,還是愛情戰勝了天主?這個問題難于斷定。
不過,将軍無法懷疑,在這顆對外界來說已屬死亡的心中,他會重新找到與自己的激情同樣熾熱的激情。
晚禱結束後,他回到暫住的市長家裡。
長期等待、苦苦尋覓的心滿意足之情,給他帶來無窮的快樂。
他沉醉其中,無以自拔。
除此之外,對一切他都視而不見。
原來她一直鐘情于他。
孤寂使她心中的愛情滋長,正如往日一個接一個地跨過這位女子在她與他之間設置的重重障礙,使他心中的愛情更加增長一樣。
這種心花怒放的情形自然持續了一陣。
然後便産生了一個強烈的願望,要與這位女子見面,要從天主手中将她奪回,要從天主手中将她掠走。
這個大膽的計劃,頗合這位有膽量的男子口味。
飯後他便上床,以免别人間長問短。
他希望獨自一人,不受幹擾地進行思考。
他陷入深沉的思考之中,直到第二天清晨。
翌晨,他一起床就去望彌撒。
來到教堂,他在緊靠木栅的地方找了一個位置。
他的前額都觸到了帷幕,他真想将帷幕撕開,可惜他不是獨自一人:他的東道主出于禮貌陪伴着他,稍有不慎便會影響他的愛情的前途,甚或毀掉這新生的希望。
管風琴重又響起,但已不是同一雙手在演奏了。
按動鍵盤的已不是前兩日的那個彈奏者。
将軍感到一切都是那樣黯淡無光,寒氣襲人。
是否同樣激動的心情使他的情婦苦受熬煎,正如他這顆堅強有力的大丈夫之心也幾乎被壓倒一般呢?是否她完全分享了、理解了這忠貞不渝、期待向往的愛情,以緻因此而躺在修女居室的床上奄奄一息了呢?種種類似的思慮,在這位法國男子的頭腦中盤旋。
正在這時,他突然聽到心上人的聲音就在他身邊響起。
他辨認出了那明亮的音色。
這聲音由于顫抖而稍稍變了樣,這戰栗卻賦予她少女的羞澀所包含的全部嬌媚。
這聲音從合唱的衆聲中突出地顯露出來,有如歌劇中的女主角,其聲音從終曲的諧音中突出地顯露出來一般。
這聲音在人的心靈上産生的效果,正如在暗色的裝飾框線上一條金錢或銀線對視覺産生的效果一樣。
那麼,這果真是她了!她雖然脫掉了上流社會的盛裝,換上了頭套和加爾默羅會修女的粗布衣衫,卻沒有失去她獨有的風采,依然是一位巴黎女子。
前一日,在獻給天主的頌歌中,她為自己的愛情祝福,今日,她仿佛對情人說:“是的,正是我,我在這裡,我一直在愛着。
不過,我能夠不受愛情的襲擊。
你可以聽到我的聲音,我的靈魂圍繞着你;但我要留在唱詩台棕色的裹屍布下面,任何權勢都不能将我從這裡搶走。
你永遠也見不到我。
” 剛才這個熟悉的聲音,伴随着含混不清的低音;在拱頂下響起的時候,一股無法抵擋的激動心情,有如狂飙,在他心中湧起。
他實在受不住了,便用雙手支住額頭。
現在他挪開兩隻手,擡起頭來,心中暗想:“就是她!”室外狂風暴雨大作,教堂中卻一片甯靜。
這豐富多彩的聲音繼續展開她全部的嬌媚,就象一劑油膏塗在情人灼熱的心上。
這聲音在空氣中撒滿鮮花,人們希望多多呼吸這種生氣,好把這懷着愛情的心靈通過禱文的詞句散發出來的芳香全部帶走。
市長走到他的客人面前,隻見他在教士舉起聖體餅、這位修女唱經時,淚如雨下。
他把客人帶回家中。
一位法國軍人竟然如此虔城,使市長驚異不置。
他邀請了修道院聽忏悔的神甫來進晚餐,并将這個消息告知将軍。
将軍聽了喜出望外。
晚餐時,法國人對神甫态度親切,極為敬重,這更進一步加深了西班牙人對他的好感,認為他十分虔誠。
他鄭重其事地詢問修女的數目,修道院收入的計細情形,以及修道院的珍藏。
将軍彬彬有禮地與老教士談論這些事情,顯出對此很感興趣的樣子。
後來他便打聽修女生話的情形,是否可以出來?是否能和她們見面? “大人,”可尊敬的教士說道,“規章非常嚴格。
一位女子進入聖布律諾修道院,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