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教人之死
關燈
小
中
大
忽跪伏自門中出現之神甫足下,于衆目睽睽中,作意外之忏悔,大聲言曰:“此兒實非羅連着之裔,系妾與鄰人異教徒私通所産!”其聲凜凜然,無淚之目炯炯有光,正證其忏悔絕無虛言。
“誠哉此言!環立教衆,聞之皆瞿然屏息,頓忘目前漫天之巨焰。
” 女又止泣而言曰:“妾私戀羅連若,奈其信心堅笃,凜然峻拒,私心怨憤,遂誣稱腹中兒為羅連若血胤,以資報複。
羅連若品德崇高,竟不聲辯,亦不尤妾,犯此巨愆,今夜忘一身之安危,敢冒地獄之烈火,拯兒一命,其慈心盛德,城耶稣再生矣,妾身罹大惡,雖肌肉寸裂于魔爪而死,亦所甘願也。
”女忏悔既畢,又伏地哀哭不止。
時重重環立之教衆中,有交口驚呼者曰:“殉教!”“殉教!”聲如波濤之起伏。
特于羅連若心憫罪人,雖堕身乞兒,不自辯白,即如父之神甫與如兄之西美昂,亦未識其懿行盛德,此減殉教之土哉。
羅連若聞女忏悔,但微颔其首,其時肌發焦毀,四肢失靈,默然無語,但聽之而已。
翁則五中欲裂,遂與西美昂踞跳于羅連若之側,思欲有以救助。
羅連若喘息愈促,彌留在即,唯以平日如星之雙眸,仰矚天宇而已。
神甫側耳于女之忏悔,白巾飄拂夜風中,背門而立,肅然宣告:“悔改者有福矣,與其待人手之懲處,甯如深銘天主之戒律,靜待末日之裁判乎。
羅連若生平行事,深體基督之意志,在此邦教衆中,實為稀有之德行。
彼以少男之身……”神甫語至此,突然噤口,似見聖光一閃,熟視羅連若橫陳之姿,驟然易色,形容莊肅,雙手微顫,如見奇迹。
在枯萎之顔際,熱淚奪眶而出。
其時西美昂與傘翁,始見此身映火光、寂然仰卧于魯卡堂前之美少年,于焦破胸衣中,垂垂露其少女之雙乳,瑩然如玉。
而焦煅之玉容,益不能掩其嬌姿。
“嗚呼,羅連着乃女郎也!羅連若乃女郎也!”則見身背火場而環伺之教衆,鹹皆木然失色,以破色戒被逐魯卡堂之羅連若,竟與傘女同性,乃一美目盈盈之此邦少女也。
瞬息間衆皆肅然起敬,如聞天主玉青,自無星之夜空遙遙傳來。
于是聖魯卡堂前教衆,如風靡麥穗,低首環跪于羅連若之側,耳所聞,唯萬丈烈焰于空際呼嘯。
自後,不僅傘女,其如兄之西美昂,亦均于靜默中高舉雙腕于羅連若之上,肅聽神甫喃喃誦經,而高呼羅連若之名。
此邦之窈窕少女,遂臉含微笑,仰視天空而溘然長逝矣。
此女生平,所知僅此,他無所聞,然此何事哉。
夫人生之尊嚴,實已極于此刹那之銘感,無物可與之匹俦矣。
世途茫茫如夜海,一波崛起,觸新月之明光,苟不然者,又烏足以道生命之意義。
故知羅連若之最後,亦足以知羅連着之一生矣! 餘慶藏長崎耶稣會刊行一書,曰:《列幹達·奧烏裡亞》,蓋LEGENDAAUREA之音譯也。
内容雖非盡如西歐之“黃金傳說”,然于記載彼士使徒聖者言行而外,亦采錄此邦西教徒猛志精進之事迹,為福音傳道書之一種。
體式分上下二卷,以美濃紙刷交雜草體漢字與平假名文字,印刷不甚鮮明,亦不知是否活版。
上卷扉頁,刷橫行拉丁文,其下刷漢字“千五百九十六年,慶長二年三月上旬镂刻也”,作二直行。
紀年二側有吹唢呐天使畫像,技不甚工而楚楚可觀。
下卷扉頁,除“五月接刻也”一語,與上卷無異。
二卷各約六十頁,所載“黃金傳說”,上卷八篇,下卷十篇。
又二卷卷首各有序言,不署作者之名,及拉丁文目次。
序言文不甚馴,間雜如歐文直譯之語法,一目即知必出于西教士手。
上所采錄《奉教人之死》一篇,系據下卷第二篇,疑為長崎西教堂遺事之實錄。
但所記火災,查《長崎港草》等書,未能證實有無其事,事實發生之年代,遂亦無從确定之。
餘于《奉教人之死》一篇,為發表之必要已稍加文字之潤飾,如原作平易雅馴之筆緻,能無所損毀,則幸甚矣。
一九一八年八月作 樓适夷譯 1976年4月
“誠哉此言!環立教衆,聞之皆瞿然屏息,頓忘目前漫天之巨焰。
” 女又止泣而言曰:“妾私戀羅連若,奈其信心堅笃,凜然峻拒,私心怨憤,遂誣稱腹中兒為羅連若血胤,以資報複。
羅連若品德崇高,竟不聲辯,亦不尤妾,犯此巨愆,今夜忘一身之安危,敢冒地獄之烈火,拯兒一命,其慈心盛德,城耶稣再生矣,妾身罹大惡,雖肌肉寸裂于魔爪而死,亦所甘願也。
”女忏悔既畢,又伏地哀哭不止。
時重重環立之教衆中,有交口驚呼者曰:“殉教!”“殉教!”聲如波濤之起伏。
特于羅連若心憫罪人,雖堕身乞兒,不自辯白,即如父之神甫與如兄之西美昂,亦未識其懿行盛德,此減殉教之土哉。
羅連若聞女忏悔,但微颔其首,其時肌發焦毀,四肢失靈,默然無語,但聽之而已。
翁則五中欲裂,遂與西美昂踞跳于羅連若之側,思欲有以救助。
羅連若喘息愈促,彌留在即,唯以平日如星之雙眸,仰矚天宇而已。
神甫側耳于女之忏悔,白巾飄拂夜風中,背門而立,肅然宣告:“悔改者有福矣,與其待人手之懲處,甯如深銘天主之戒律,靜待末日之裁判乎。
羅連若生平行事,深體基督之意志,在此邦教衆中,實為稀有之德行。
彼以少男之身……”神甫語至此,突然噤口,似見聖光一閃,熟視羅連若橫陳之姿,驟然易色,形容莊肅,雙手微顫,如見奇迹。
在枯萎之顔際,熱淚奪眶而出。
其時西美昂與傘翁,始見此身映火光、寂然仰卧于魯卡堂前之美少年,于焦破胸衣中,垂垂露其少女之雙乳,瑩然如玉。
而焦煅之玉容,益不能掩其嬌姿。
“嗚呼,羅連着乃女郎也!羅連若乃女郎也!”則見身背火場而環伺之教衆,鹹皆木然失色,以破色戒被逐魯卡堂之羅連若,竟與傘女同性,乃一美目盈盈之此邦少女也。
瞬息間衆皆肅然起敬,如聞天主玉青,自無星之夜空遙遙傳來。
于是聖魯卡堂前教衆,如風靡麥穗,低首環跪于羅連若之側,耳所聞,唯萬丈烈焰于空際呼嘯。
自後,不僅傘女,其如兄之西美昂,亦均于靜默中高舉雙腕于羅連若之上,肅聽神甫喃喃誦經,而高呼羅連若之名。
此邦之窈窕少女,遂臉含微笑,仰視天空而溘然長逝矣。
此女生平,所知僅此,他無所聞,然此何事哉。
夫人生之尊嚴,實已極于此刹那之銘感,無物可與之匹俦矣。
世途茫茫如夜海,一波崛起,觸新月之明光,苟不然者,又烏足以道生命之意義。
故知羅連若之最後,亦足以知羅連着之一生矣! 餘慶藏長崎耶稣會刊行一書,曰:《列幹達·奧烏裡亞》,蓋LEGENDAAUREA之音譯也。
内容雖非盡如西歐之“黃金傳說”,然于記載彼士使徒聖者言行而外,亦采錄此邦西教徒猛志精進之事迹,為福音傳道書之一種。
體式分上下二卷,以美濃紙刷交雜草體漢字與平假名文字,印刷不甚鮮明,亦不知是否活版。
上卷扉頁,刷橫行拉丁文,其下刷漢字“千五百九十六年,慶長二年三月上旬镂刻也”,作二直行。
紀年二側有吹唢呐天使畫像,技不甚工而楚楚可觀。
下卷扉頁,除“五月接刻也”一語,與上卷無異。
二卷各約六十頁,所載“黃金傳說”,上卷八篇,下卷十篇。
又二卷卷首各有序言,不署作者之名,及拉丁文目次。
序言文不甚馴,間雜如歐文直譯之語法,一目即知必出于西教士手。
上所采錄《奉教人之死》一篇,系據下卷第二篇,疑為長崎西教堂遺事之實錄。
但所記火災,查《長崎港草》等書,未能證實有無其事,事實發生之年代,遂亦無從确定之。
餘于《奉教人之死》一篇,為發表之必要已稍加文字之潤飾,如原作平易雅馴之筆緻,能無所損毀,則幸甚矣。
一九一八年八月作 樓适夷譯 197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