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與盛遠
關燈
小
中
大
袈裟與盛遠
芥川龍之介
上
夜晚,盛遠在泥牆外遠眺月華,一邊踏着落葉,心事重重。
獨白 月亮已上來了。
向來都迫不及待企盼月出,可惟獨今夜,倒有點害怕月色這般清亮。
迄今的故我,将于一夜之間消失,明天就完全是個殺人犯了;一想到這裡,渾身都會發顫。
兩手沾滿鮮血的樣子,隻要設想一下就夠了。
那時的我,自己都會覺得恁地可惜。
倘是殺一個恨之入骨的對手,倒也用不着如此這般于心不安,但今夜所殺,是一個我并不恨的人。
他,我早就認識。
名叫渡左衛門尉,倒是因為這次的事兒才知悉的。
作為男人,他過于溫和,那張白淨臉兒,忘了是什麼時候見的了。
得知他就是袈裟的丈夫,一時裡确曾感到嫉妒。
可是,那種嫉妒之情,此刻在我心上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事如春夢了無痕。
因此,渡盡管是我的情敵,但我對他既不憎也不恨。
唉,倒不如說,我對他有點同情更好。
聽衣川說,渡為博得袈裟青睐,不知費了多少心思;我現在甚至覺得,這男子還挺讨人喜歡的。
渡一心想娶袈裟為妻,不是還特意去學了和歌的麼?想起赳赳武士居然寫起情詩來,嘴角不覺浮起一絲微笑。
但這微笑絕無嘲弄意味,隻是覺得那個向女人獻殷勤的男子煞是可愛。
或許是我鐘愛的女子引得那男人巴結如許,他的癡情,對身為情夫的我,帶來莫大的滿足也未可知。
然而,我愛袈裟能愛到那種程度麼?對袈裟的愛,可分為今昔兩個時期。
袈裟未嫁渡之前,我就愛上她了。
或者說,我自認為在愛她。
但,現在看來,當時的戀情,很不純正。
我求之于袈裟的是什麼呢?以童男之身,顯然是要袈裟這個人。
誇張些說,我對袈裟的愛,不過是這種欲望的美化,一種感傷情緒而已。
證據是,和袈裟斷絕交往的三年裡,我對她的确沒有忘情。
倘如在此前,同她有過體膚之親,難道我還會不忘舊情,對她依然思念不已麼?羞愧管羞愧,我還是沒有勇氣作肯定回答。
在這之後,對袈裟的愛戀中,摻雜着相當成分的對不識的軟玉溫香的憧憬。
而且,心懷愁悶,終于發展到了如今既令自己害怕,又教自己期待的地步。
可現在呢?我再次自問:我真愛袈裟嗎? 然而,在作出回答之前,盡管不情願,也還得追叙一下事情的始末根由。
——在渡邊橋做佛事之際,得與闊别三年的袈裟邂逅。
此後的半年裡,為了和她幽會,我一切手段都用上了,而且次次奏效。
不,不光是成功,那時,正如夢想的那樣,與她有了體膚之親。
那時左右我的,未必會像上文說的,是出于對不識的軟玉溫香的渴慕。
在衣川家,與袈裟同坐屋裡時已發覺,這種戀慕之情,不知何時已淡薄起來。
因為我已非童身,斯時斯地,欲望已不如當初。
但細究起來,主要原因還是那女人姿色已衰的緣故。
實際上,現在的袈裟已非三年前的她了。
膚肌已然失去光澤,眼圈上添出淡淡的黑暈。
臉頰和下巴原先的那種美腴,竟出奇般地消失了。
惟一沒變的,要算那水汪汪黑炯炯的大眼睛啦。
這一變化,于我的欲望,不啻是個可怕的打擊。
暌隔三年,晤對之初,竟不由得非移開視線不可。
那打擊之強烈,至今還記憶猶新…… 那麼,相對而言,已不再迷戀那女人的我,怎麼又會和她有了關系呢?首先,是種奇怪的征服心理在作祟。
袈裟在我面前,把她對丈夫的愛,故意誇大其辭。
在我聽來,無論如何,隻感到是虛張聲勢。
“這個娘兒們對自己丈夫有種虛榮”,我這麼想。
“或許這是不願意我憐憫她的一種反抗心理也未可知”,我轉念又這麼想。
與此同時,想要揭穿這謊言的心思,時時刻刻都在強烈鼓動着我。
若問何以見得是謊言呢?說是出于我的自負,我壓根兒沒理由好辯解的。
可盡管如此,我還是相信那純是謊言。
至今深信不疑。
不過,當時支配自己的,并非全是這種征服欲。
除此之外——僅這麼說說,就已覺羞愧難當了。
除此之外,純粹是受情欲的驅使。
倒不是因為同她未有過體膚之親的一種渴念,而是更加卑鄙的一種欲望,不一定非她不可,純為欲望而欲望。
恐怕連買歡嫖妓的人,都不及我當時那麼卑劣。
總之,出于諸如此類的動機,我和袈裟有了關系。
更确切地說,是戲侮了她。
而現在,回到我最初提出的問題——唉,關于我究竟愛不愛袈裟,哪怕對自己也罷,事到如今,已無須再問了。
倒不如說,有
獨白 月亮已上來了。
向來都迫不及待企盼月出,可惟獨今夜,倒有點害怕月色這般清亮。
迄今的故我,将于一夜之間消失,明天就完全是個殺人犯了;一想到這裡,渾身都會發顫。
兩手沾滿鮮血的樣子,隻要設想一下就夠了。
那時的我,自己都會覺得恁地可惜。
倘是殺一個恨之入骨的對手,倒也用不着如此這般于心不安,但今夜所殺,是一個我并不恨的人。
他,我早就認識。
名叫渡左衛門尉,倒是因為這次的事兒才知悉的。
作為男人,他過于溫和,那張白淨臉兒,忘了是什麼時候見的了。
得知他就是袈裟的丈夫,一時裡确曾感到嫉妒。
可是,那種嫉妒之情,此刻在我心上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事如春夢了無痕。
因此,渡盡管是我的情敵,但我對他既不憎也不恨。
唉,倒不如說,我對他有點同情更好。
聽衣川說,渡為博得袈裟青睐,不知費了多少心思;我現在甚至覺得,這男子還挺讨人喜歡的。
渡一心想娶袈裟為妻,不是還特意去學了和歌的麼?想起赳赳武士居然寫起情詩來,嘴角不覺浮起一絲微笑。
但這微笑絕無嘲弄意味,隻是覺得那個向女人獻殷勤的男子煞是可愛。
或許是我鐘愛的女子引得那男人巴結如許,他的癡情,對身為情夫的我,帶來莫大的滿足也未可知。
然而,我愛袈裟能愛到那種程度麼?對袈裟的愛,可分為今昔兩個時期。
袈裟未嫁渡之前,我就愛上她了。
或者說,我自認為在愛她。
但,現在看來,當時的戀情,很不純正。
我求之于袈裟的是什麼呢?以童男之身,顯然是要袈裟這個人。
誇張些說,我對袈裟的愛,不過是這種欲望的美化,一種感傷情緒而已。
證據是,和袈裟斷絕交往的三年裡,我對她的确沒有忘情。
倘如在此前,同她有過體膚之親,難道我還會不忘舊情,對她依然思念不已麼?羞愧管羞愧,我還是沒有勇氣作肯定回答。
在這之後,對袈裟的愛戀中,摻雜着相當成分的對不識的軟玉溫香的憧憬。
而且,心懷愁悶,終于發展到了如今既令自己害怕,又教自己期待的地步。
可現在呢?我再次自問:我真愛袈裟嗎? 然而,在作出回答之前,盡管不情願,也還得追叙一下事情的始末根由。
——在渡邊橋做佛事之際,得與闊别三年的袈裟邂逅。
此後的半年裡,為了和她幽會,我一切手段都用上了,而且次次奏效。
不,不光是成功,那時,正如夢想的那樣,與她有了體膚之親。
那時左右我的,未必會像上文說的,是出于對不識的軟玉溫香的渴慕。
在衣川家,與袈裟同坐屋裡時已發覺,這種戀慕之情,不知何時已淡薄起來。
因為我已非童身,斯時斯地,欲望已不如當初。
但細究起來,主要原因還是那女人姿色已衰的緣故。
實際上,現在的袈裟已非三年前的她了。
膚肌已然失去光澤,眼圈上添出淡淡的黑暈。
臉頰和下巴原先的那種美腴,竟出奇般地消失了。
惟一沒變的,要算那水汪汪黑炯炯的大眼睛啦。
這一變化,于我的欲望,不啻是個可怕的打擊。
暌隔三年,晤對之初,竟不由得非移開視線不可。
那打擊之強烈,至今還記憶猶新…… 那麼,相對而言,已不再迷戀那女人的我,怎麼又會和她有了關系呢?首先,是種奇怪的征服心理在作祟。
袈裟在我面前,把她對丈夫的愛,故意誇大其辭。
在我聽來,無論如何,隻感到是虛張聲勢。
“這個娘兒們對自己丈夫有種虛榮”,我這麼想。
“或許這是不願意我憐憫她的一種反抗心理也未可知”,我轉念又這麼想。
與此同時,想要揭穿這謊言的心思,時時刻刻都在強烈鼓動着我。
若問何以見得是謊言呢?說是出于我的自負,我壓根兒沒理由好辯解的。
可盡管如此,我還是相信那純是謊言。
至今深信不疑。
不過,當時支配自己的,并非全是這種征服欲。
除此之外——僅這麼說說,就已覺羞愧難當了。
除此之外,純粹是受情欲的驅使。
倒不是因為同她未有過體膚之親的一種渴念,而是更加卑鄙的一種欲望,不一定非她不可,純為欲望而欲望。
恐怕連買歡嫖妓的人,都不及我當時那麼卑劣。
總之,出于諸如此類的動機,我和袈裟有了關系。
更确切地說,是戲侮了她。
而現在,回到我最初提出的問題——唉,關于我究竟愛不愛袈裟,哪怕對自己也罷,事到如今,已無須再問了。
倒不如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