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粥
關燈
小
中
大
八成是元慶末年仁和初年的事吧。
不管哪朝哪代,好歹跟這個故事無甚關系。
看官隻當是很久以前平安朝①的事就成。
——話說當時藤原基經攝政,手下侍衛中,有某位五品。
①一七九四—一九二年,建都于平安京(即京都),是日本古代政治、文化極其輝煌燦爛的一個曆史時代。
元慶(877—885)。
仁和(885—889)兩朝約當平安前期。
在下本不願寫成“某位”,滿想弄清是何方人士,姓甚名誰。
偏巧那名兒竟沒能流傳下來。
想必是個凡夫俗子,沒資格留名青史吧。
看來終究是史書作者,對凡人凡事,沒甚興趣使然。
這一點倒同日本的自然派作家大相徑庭。
須知,王朝時代的小說家,并非有閑之人。
——總而言之,藤原攝政王的侍衛中,有某位五品的武士,是這故事中的主人公。
且說這位五品,實在其貌不揚。
首先,身材矮小。
其次,紅鼻頭,八字眼。
嘴上的胡須,不必說,稀稀拉拉。
瘦瘦的兩頰,顯得下巴格外地尖。
嘴唇嘛……要—一細數起來,真個是說也說不盡的。
我們的這位五品,天生得就如此邋遢,不同一般。
五品是何時何以來侍奉基經的呢?這誰也不曉得。
反正,很久以來,總是穿着同一件褪了色的短褂子,戴着同一頂癟塌塌的京式烏帽,天天不厭其煩地盡同一職守,這倒是确鑿無疑的。
結果呢,誰見了也不會想到,這家夥居然也有過青春年少的時光(五品已經四十開外)。
相反,甚至覺得,憑他這副寒怆通紅的鼻子,徒有其名的幾根胡子,生來就該在朱雀大路上讓風吹雨打。
上起主人基經,下至放牛娃兒,不知不覺,誰都這麼認為,無人懷疑。
一個人有了這樣一副尊容,所受到的待遇,恐怕無須在下多費筆墨。
在班房裡,五品甚至不如一隻蒼蠅,一幹武士對他理也不理。
連那些有品無品的下屬侍衛,總共二十來号人,對他的進出也出奇地冷淡。
五品吩咐什麼事的當口,一夥人決不會停止閑聊。
對他們來說,五品的存在,好比空氣一樣無影無形,眼裡就沒有他這個人。
底下人尚且如此,更不消說上面的頭兒腦兒了,壓根兒不把他當回事,說來也是他命該如此。
他們對待五品,冷冷的表情背後,藏着類似小孩子家無聊的惡意,要說什麼話,全憑打手勢。
人之有語言實非偶然,手勢也常有不足以達意之時。
可是,他們卻認為是五品悟性不佳。
于是,手勢一旦行不通,他們便從五品頭上那頂癟塌塌走了樣的京式烏帽,一直到腳下一雙快要磨破的草展,仔仔細細上上下下打量一番,然後,嗤鼻一笑,陡地轉過身去。
盡管如此,五品卻從不動氣。
那些不平之事,他全然不覺,為人竟窩囊怯懦到如斯地步。
可是,那些同僚武士,倒要來找他尋開心。
年長的拿他醜陋的儀表當笑料,總是說些老掉牙的打趣話;年輕的學樣兒,也借機取樂逗限耍嘴皮子。
他們當着五品的面,對他的鼻子、胡子、紗帽、短褂,大肆品評而不知厭足。
不僅此也。
他,以及他那個五六年前就分了手的地包天婆娘,連同跟那婆娘相好的酒鬼和尚,也都常常成為他們的笑料。
這還不算,更有甚者,他們還不時弄些惡作劇。
在此無法—一列舉。
譬如,把他竹筒中的酒喝掉,而将尿灌将進去;在下僅舉一端,其餘則概可想見了。
然而,五品對這些嘲弄,全然無動于衷。
至少别人看來渾似無動于衷。
不論别人說他什麼,五品連個臉色都不變一變。
一聲不吭,捋着他那幾根胡子,做他該做的事。
隻是他們的惡作劇,諸如把紙條别在他頂髻上,或把草展插在刀鞘上,過于讓他難堪時,他才臉上堆着笑——也分不清是哭還是笑,說道:“莫如此呀,各位仁兄!”凡是看見他這表情,聽見這聲音的人,一時之間,竟會油然生出憐憫之情(受欺侮的,何止是紅鼻五品一人。
還有許許多多不相識的人,都會借五品的表情和聲音,譴責他們的無情)。
——這種感情雖然淡薄,刹那間卻浸透他們的心田。
隻是當時這種心情,始終能保持住的人,卻是微乎其微。
就在這微乎其微的人中,話說有個無品的侍衛,乃丹波國人士,一個嘴上茸毛剛剛長成胡子的年輕後生。
當然,這後生起初也和衆人一樣,沒來由地輕蔑紅鼻五品。
可是有一日,湊巧聽見“莫如此呀,各位仁兄!”這聲音竟在腦中盤旋不去。
從此以後,惟有在這後生眼裡,五品才完全變成另一個人。
因為,從五品那張營養不良,面帶菜色,木讷遲鈍的臉上,透露出這是一個飽受世間迫害的“人”。
這位無品的侍衛,每每想起五品的遭遇,便不能不感到人間的一切,赫然顯露出它本來的卑劣來。
而與此同時,那隻凍紅的鼻子,可數的幾莖胡須,仿佛是一絲安慰,直透他的心底…… 不過,這僅限于後生一人而已。
除卻這一例外,五品依舊還得像狗一般生活在周圍的輕蔑之中。
首先,他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
隻有一件海昌藍的短褂和一條同樣顔色的裙褲。
現在已經舊得泛白,變成藍不藍青不青的。
短褂還湊合,單是肩膀處略微塌了下來,圓紐帶和菊花襻褪些色而已,至于裙褲的褲腳管卻是破得不成樣子。
裡面沒有村褲,露出兩條細腿,真好比瘦牛拉瘦官,一步一顫悠。
同僚中即使嘴不損的人,見了也都覺得寒槍不過。
再說,身上佩的一把刀也糟糕透頂,刀柄上的貼金已經變色,刀鞘上的黑漆也斑斑駁駁。
他卻照舊帶着一隻紅鼻子,踢踢踏踏拖着雙草展,本來就駝背,數九寒天下,腰越發貓了起來。
他邁着細碎的步子,眼饞地東張張西望望,難怪連街上的商販都要欺侮他。
眼下就有這樣一樁事。
不管哪朝哪代,好歹跟這個故事無甚關系。
看官隻當是很久以前平安朝①的事就成。
——話說當時藤原基經攝政,手下侍衛中,有某位五品。
①一七九四—一九二年,建都于平安京(即京都),是日本古代政治、文化極其輝煌燦爛的一個曆史時代。
元慶(877—885)。
仁和(885—889)兩朝約當平安前期。
在下本不願寫成“某位”,滿想弄清是何方人士,姓甚名誰。
偏巧那名兒竟沒能流傳下來。
想必是個凡夫俗子,沒資格留名青史吧。
看來終究是史書作者,對凡人凡事,沒甚興趣使然。
這一點倒同日本的自然派作家大相徑庭。
須知,王朝時代的小說家,并非有閑之人。
——總而言之,藤原攝政王的侍衛中,有某位五品的武士,是這故事中的主人公。
且說這位五品,實在其貌不揚。
首先,身材矮小。
其次,紅鼻頭,八字眼。
嘴上的胡須,不必說,稀稀拉拉。
瘦瘦的兩頰,顯得下巴格外地尖。
嘴唇嘛……要—一細數起來,真個是說也說不盡的。
我們的這位五品,天生得就如此邋遢,不同一般。
五品是何時何以來侍奉基經的呢?這誰也不曉得。
反正,很久以來,總是穿着同一件褪了色的短褂子,戴着同一頂癟塌塌的京式烏帽,天天不厭其煩地盡同一職守,這倒是确鑿無疑的。
結果呢,誰見了也不會想到,這家夥居然也有過青春年少的時光(五品已經四十開外)。
相反,甚至覺得,憑他這副寒怆通紅的鼻子,徒有其名的幾根胡子,生來就該在朱雀大路上讓風吹雨打。
上起主人基經,下至放牛娃兒,不知不覺,誰都這麼認為,無人懷疑。
一個人有了這樣一副尊容,所受到的待遇,恐怕無須在下多費筆墨。
在班房裡,五品甚至不如一隻蒼蠅,一幹武士對他理也不理。
連那些有品無品的下屬侍衛,總共二十來号人,對他的進出也出奇地冷淡。
五品吩咐什麼事的當口,一夥人決不會停止閑聊。
對他們來說,五品的存在,好比空氣一樣無影無形,眼裡就沒有他這個人。
底下人尚且如此,更不消說上面的頭兒腦兒了,壓根兒不把他當回事,說來也是他命該如此。
他們對待五品,冷冷的表情背後,藏着類似小孩子家無聊的惡意,要說什麼話,全憑打手勢。
人之有語言實非偶然,手勢也常有不足以達意之時。
可是,他們卻認為是五品悟性不佳。
于是,手勢一旦行不通,他們便從五品頭上那頂癟塌塌走了樣的京式烏帽,一直到腳下一雙快要磨破的草展,仔仔細細上上下下打量一番,然後,嗤鼻一笑,陡地轉過身去。
盡管如此,五品卻從不動氣。
那些不平之事,他全然不覺,為人竟窩囊怯懦到如斯地步。
可是,那些同僚武士,倒要來找他尋開心。
年長的拿他醜陋的儀表當笑料,總是說些老掉牙的打趣話;年輕的學樣兒,也借機取樂逗限耍嘴皮子。
他們當着五品的面,對他的鼻子、胡子、紗帽、短褂,大肆品評而不知厭足。
不僅此也。
他,以及他那個五六年前就分了手的地包天婆娘,連同跟那婆娘相好的酒鬼和尚,也都常常成為他們的笑料。
這還不算,更有甚者,他們還不時弄些惡作劇。
在此無法—一列舉。
譬如,把他竹筒中的酒喝掉,而将尿灌将進去;在下僅舉一端,其餘則概可想見了。
然而,五品對這些嘲弄,全然無動于衷。
至少别人看來渾似無動于衷。
不論别人說他什麼,五品連個臉色都不變一變。
一聲不吭,捋着他那幾根胡子,做他該做的事。
隻是他們的惡作劇,諸如把紙條别在他頂髻上,或把草展插在刀鞘上,過于讓他難堪時,他才臉上堆着笑——也分不清是哭還是笑,說道:“莫如此呀,各位仁兄!”凡是看見他這表情,聽見這聲音的人,一時之間,竟會油然生出憐憫之情(受欺侮的,何止是紅鼻五品一人。
還有許許多多不相識的人,都會借五品的表情和聲音,譴責他們的無情)。
——這種感情雖然淡薄,刹那間卻浸透他們的心田。
隻是當時這種心情,始終能保持住的人,卻是微乎其微。
就在這微乎其微的人中,話說有個無品的侍衛,乃丹波國人士,一個嘴上茸毛剛剛長成胡子的年輕後生。
當然,這後生起初也和衆人一樣,沒來由地輕蔑紅鼻五品。
可是有一日,湊巧聽見“莫如此呀,各位仁兄!”這聲音竟在腦中盤旋不去。
從此以後,惟有在這後生眼裡,五品才完全變成另一個人。
因為,從五品那張營養不良,面帶菜色,木讷遲鈍的臉上,透露出這是一個飽受世間迫害的“人”。
這位無品的侍衛,每每想起五品的遭遇,便不能不感到人間的一切,赫然顯露出它本來的卑劣來。
而與此同時,那隻凍紅的鼻子,可數的幾莖胡須,仿佛是一絲安慰,直透他的心底…… 不過,這僅限于後生一人而已。
除卻這一例外,五品依舊還得像狗一般生活在周圍的輕蔑之中。
首先,他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
隻有一件海昌藍的短褂和一條同樣顔色的裙褲。
現在已經舊得泛白,變成藍不藍青不青的。
短褂還湊合,單是肩膀處略微塌了下來,圓紐帶和菊花襻褪些色而已,至于裙褲的褲腳管卻是破得不成樣子。
裡面沒有村褲,露出兩條細腿,真好比瘦牛拉瘦官,一步一顫悠。
同僚中即使嘴不損的人,見了也都覺得寒槍不過。
再說,身上佩的一把刀也糟糕透頂,刀柄上的貼金已經變色,刀鞘上的黑漆也斑斑駁駁。
他卻照舊帶着一隻紅鼻子,踢踢踏踏拖着雙草展,本來就駝背,數九寒天下,腰越發貓了起來。
他邁着細碎的步子,眼饞地東張張西望望,難怪連街上的商販都要欺侮他。
眼下就有這樣一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