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在大教堂裡
關燈
小
中
大
存在,近來K對此想了很多。
如果教士知道這種可能性,那麼隻要K央求他,他可能便會把自己知道的情況告訴K,盡管他本身屬于法庭,而且,一聽到法庭受到指責,便會忘記自己溫和的天性,對K大叫大嚷起來。
“你不想下來嗎?”K說,“你不必布道了。
下來吧,到我這兒來。
”“現在我可以下來了,”教士說,他可能後悔自己剛才太感情用事了。
他從燈架上取下聖燈,說道:“我首先得從遠處對你說話。
否則,我太容易受影響,會忘記我的職責。
” K在梯級底下等着他。
教士還沒有從梯級上走下來,就朝K伸出手。
“你能抽點時間跟我談談嗎?”K問道。
“你願談多久,就談多久,”教士說,他把小聖燈交給K提着。
他倆雖然已經挨得很近,教士卻仍舊保持着某種矜持的神情。
“你對我很好,”K說。
他們肩并肩地在昏暗的中堂裡來回踱步。
“在屬于法庭的人當中,你是個例外。
我對你要比對其他人信任得多,雖然我熟悉他們中的許多人。
在你面前,我願意暢所欲言。
”“你可别受騙,”教士說。
“我怎麼會受騙呢?”K問道。
“關于法庭這件事,你是自己騙自己,”教士說,“法律的序文中,是這樣描繪這種特殊的欺騙的:一個守門人在法的門前站崗。
一個從鄉下來的人走到守門人跟前,求見法。
但是守門人說,現在不能讓他送去。
鄉下人略作思忖後問道,過一會兒是不是可以進去。
‘這是可能的,’守門人回答說,‘但是現在不行。
’由于通向法的大門像往常一樣敞開着,守門人也走到一邊去了,鄉下人便探出身子,朝門裡張望。
守門人發現後,笑着說:‘你既然這麼感興趣,不妨試試在沒有得到我許可的情況下進去。
不過,你要注意,我是有權的,而我隻不過是一個級别最低的守門人。
裡邊的大廳一個連着一個,每個大廳門口都站着守門人,一個比一個更有權。
就是那第三個守門人擺出的那副模樣,連我也不敢看一眼。
’這些是鄉下人沒有料到的困難。
他本來以為,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到法那兒去;但是,他仔細端詳了一下這位穿着皮外套、長着一個又大又尖的鼻子、蓄着細長而稀疏的鞑靼胡子的守門人以後,決定最好還是等得到許可後才進去。
守門人給他一張凳子,讓他坐在門邊。
他就在那兒坐着,等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他反複嘗試,希望能獲準進去,用煩人的請求纏着守門人。
守門人時常和他聊幾句,問問他家裡的情況和其他事情,但是提問題的口氣甚為冷漠,大人物們提問題便是這個樣子;而且說到最後總是那句話:現在還不能放他進去。
鄉下人出門時帶了很多東西;他拿出手頭的一切,再值錢的也在所不惜,希望能買通守門人。
守門人照收不誤,但是每次收禮時總要說上一句:‘這個我收下,隻是為了使你不至于認為有什麼該做的事沒有做。
’在那些漫長的歲月中,鄉下人幾乎在不停地觀察着這個守門人。
他忘了其他守門人,以為這個守門人是橫亘在他和法之間的惟一障礙。
開始幾年,他大聲詛咒自己的厄運;後來,由于他衰老了,隻能喃喃自語而已。
他變得稚氣起來;由于長年累月的觀察,他甚至和守門人皮領子上的跳蚤都搞熟了,便請求那些跳蚤幫幫忙,說服守門人改變主意。
最後他的目光模糊了,他不知道周圍的世界真的變暗了,還是僅僅眼睛在欺騙他。
然而在黑暗中,他現在卻能看見一束光線源源不斷地從法的大門裡射出來。
眼下他的生命已接近尾聲。
離世之前,他一生中體驗過的一切在他頭腦中凝聚成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他還從來沒有問過守門人。
他招呼守門人到跟前來,因為他已經無力擡起自己那個日漸僵直的軀體了。
守門人不得不低俯着身子聽他講話,因為他倆之間的高度差别已經大大增加,愈發不利于鄉下人了。
‘你現在還想打聽什麼?’守門人說。
‘你沒有滿足的時候。
’‘每個人都想到達法的跟前,’鄉下人回答道,‘可是,這麼多年來,除了我以外,卻沒有一個人想求見法,這是怎麼回事呢?’守門人看出,鄉下人的精力已經衰竭,聽力也越來越不行了,于是便在他耳邊吼道:‘除了你以外,誰也不能得到允許走進這道門,因為這道門是專為你而開的。
現在我要去把它關上了。
’” “就這樣,守門人欺騙了鄉下人,”K馬上說。
他被這個故事深深吸引住了。
“别忙,”教士說,“不能不假思索便接受一種看法。
我按照文章裡寫的,一字一句地給你講了這個故事。
這裡并沒有提到欺騙不欺騙。
”“可是,這是顯而易見的,”K說,“你對它的第一個解釋十分正确,守門人隻是在拯救的消息已經對鄉下人無濟于事的時候,才把這個消息告訴他。
”“鄉下人在這以前并沒有向守門人提這個問題,”教士說,“另外,你還應該注意到,他隻不過是一個守門人而已,作為守門人,他已盡到了自己的責任。
”“是什麼使你認為,他已盡到了自己的責任?”K問,“他沒有盡到責任。
他的責任應該是把所有外人轟走,但應該放這個人進去,因為門就是為這個人開的。
”“你不大尊重原文,在篡改故事情節了,”教士說,“這個故事中,關于是否可以走進法的大門,守門人講了兩句重要的話,一句在開頭,一句在結尾。
第一句話是:他現在不能放鄉下人進去;另一句話是:門是專門為鄉下人而開的。
如果兩者有矛盾,你就說對了,守門人是騙了鄉下人。
不過,這裡并沒有矛盾。
相反,第一句話裡甚至包含了第二句話。
人們幾乎可以說,守門人在暗示将來有可能放鄉下人進去的時候,已越出了自己的職責範圍。
當時,他的職責顯然是不讓人進去;許多評論家見到這個暗示确實很驚訝,因為守門人看來是個嚴守職責、一絲不苟的人。
那麼些年來,他從來沒有擅離崗位,直到最後一分鐘,他才把門關上;他明白自己的職務的重要性,因為他說過:‘我是有權的。
’他尊敬上級,因為他曾講過:‘我隻不過是一個級别最低的守門人。
’他并不多嘴,因為那麼些年來,他隻提了幾個不帶感情色彩的問題;他不會被賄賂,因為他在收禮時聲明:‘這個我收下,隻是為了使你不至于認為有什麼該做的事沒有做。
’隻要是和他的職責有關,苦苦哀求也好,暴跳如雷也好,他都無動于衷,因為我們知道,鄉下人曾經‘用煩人的請求纏着守門人’。
最後,甚至他的外貌——那個又大又尖的鼻子,那把細長而稀疏的鞑靼胡子——也讓人聯想到,他的性格一定很迂腐守舊。
誰還能想像出一個比他更忠于職守的守門人呢?然而,守門人的性格中也包含着其他方面,這些方面似乎對所有求見法的人都有利,這也使我們易于理解,他為什麼會越出自己的職責範圍,向鄉下人暗示将來有可能獲準走進法的大門。
我們不能否認,正因為他頭腦有點簡單,他也就必然有點自負。
例如,他提到自己是有權的,其他守門人更有權,那些人的模樣連他也不敢看一眼時,說過幾句話。
這幾句話我覺得是符合事實的,但是,他講這幾句話的方式卻表明,頭腦簡單和自負把他的理解力搞亂了。
評論家們就此指出:‘對同一件事情的正确理解和錯誤理解并不是完全互相排斥的。
’不管怎麼說,我們應該承認,這種簡單和自負盡管表現得不很突出,但很可能削弱了他守門的能力;它們是守門人性格中的缺陷。
還得附帶說明一件事實:守門人看上去是位天生和藹可親的人,并非一直擺出盛氣淩人的官架子。
剛開始的時候,他就開玩笑似地建議那人不妨在嚴格禁止人内的情況下闖進去;後來他也沒有把那人攆走,而是像我們所知道的,給他一張凳子,讓他坐在門邊。
這麼多年來他耐着性子聽那人的苦苦哀求,和那人作些簡短的交談,接受那人的饋贈,客客氣氣地允許那人當着他的面大聲責罵應由他自己負責的命運——所有這些都使我們推斷出,他具有同情心理。
并非每個守門人都會這樣做。
最後,那人對他作了個手勢後,他就低低俯下身去,讓那人有機會最後提一
如果教士知道這種可能性,那麼隻要K央求他,他可能便會把自己知道的情況告訴K,盡管他本身屬于法庭,而且,一聽到法庭受到指責,便會忘記自己溫和的天性,對K大叫大嚷起來。
“你不想下來嗎?”K說,“你不必布道了。
下來吧,到我這兒來。
”“現在我可以下來了,”教士說,他可能後悔自己剛才太感情用事了。
他從燈架上取下聖燈,說道:“我首先得從遠處對你說話。
否則,我太容易受影響,會忘記我的職責。
” K在梯級底下等着他。
教士還沒有從梯級上走下來,就朝K伸出手。
“你能抽點時間跟我談談嗎?”K問道。
“你願談多久,就談多久,”教士說,他把小聖燈交給K提着。
他倆雖然已經挨得很近,教士卻仍舊保持着某種矜持的神情。
“你對我很好,”K說。
他們肩并肩地在昏暗的中堂裡來回踱步。
“在屬于法庭的人當中,你是個例外。
我對你要比對其他人信任得多,雖然我熟悉他們中的許多人。
在你面前,我願意暢所欲言。
”“你可别受騙,”教士說。
“我怎麼會受騙呢?”K問道。
“關于法庭這件事,你是自己騙自己,”教士說,“法律的序文中,是這樣描繪這種特殊的欺騙的:一個守門人在法的門前站崗。
一個從鄉下來的人走到守門人跟前,求見法。
但是守門人說,現在不能讓他送去。
鄉下人略作思忖後問道,過一會兒是不是可以進去。
‘這是可能的,’守門人回答說,‘但是現在不行。
’由于通向法的大門像往常一樣敞開着,守門人也走到一邊去了,鄉下人便探出身子,朝門裡張望。
守門人發現後,笑着說:‘你既然這麼感興趣,不妨試試在沒有得到我許可的情況下進去。
不過,你要注意,我是有權的,而我隻不過是一個級别最低的守門人。
裡邊的大廳一個連着一個,每個大廳門口都站着守門人,一個比一個更有權。
就是那第三個守門人擺出的那副模樣,連我也不敢看一眼。
’這些是鄉下人沒有料到的困難。
他本來以為,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到法那兒去;但是,他仔細端詳了一下這位穿着皮外套、長着一個又大又尖的鼻子、蓄着細長而稀疏的鞑靼胡子的守門人以後,決定最好還是等得到許可後才進去。
守門人給他一張凳子,讓他坐在門邊。
他就在那兒坐着,等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他反複嘗試,希望能獲準進去,用煩人的請求纏着守門人。
守門人時常和他聊幾句,問問他家裡的情況和其他事情,但是提問題的口氣甚為冷漠,大人物們提問題便是這個樣子;而且說到最後總是那句話:現在還不能放他進去。
鄉下人出門時帶了很多東西;他拿出手頭的一切,再值錢的也在所不惜,希望能買通守門人。
守門人照收不誤,但是每次收禮時總要說上一句:‘這個我收下,隻是為了使你不至于認為有什麼該做的事沒有做。
’在那些漫長的歲月中,鄉下人幾乎在不停地觀察着這個守門人。
他忘了其他守門人,以為這個守門人是橫亘在他和法之間的惟一障礙。
開始幾年,他大聲詛咒自己的厄運;後來,由于他衰老了,隻能喃喃自語而已。
他變得稚氣起來;由于長年累月的觀察,他甚至和守門人皮領子上的跳蚤都搞熟了,便請求那些跳蚤幫幫忙,說服守門人改變主意。
最後他的目光模糊了,他不知道周圍的世界真的變暗了,還是僅僅眼睛在欺騙他。
然而在黑暗中,他現在卻能看見一束光線源源不斷地從法的大門裡射出來。
眼下他的生命已接近尾聲。
離世之前,他一生中體驗過的一切在他頭腦中凝聚成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他還從來沒有問過守門人。
他招呼守門人到跟前來,因為他已經無力擡起自己那個日漸僵直的軀體了。
守門人不得不低俯着身子聽他講話,因為他倆之間的高度差别已經大大增加,愈發不利于鄉下人了。
‘你現在還想打聽什麼?’守門人說。
‘你沒有滿足的時候。
’‘每個人都想到達法的跟前,’鄉下人回答道,‘可是,這麼多年來,除了我以外,卻沒有一個人想求見法,這是怎麼回事呢?’守門人看出,鄉下人的精力已經衰竭,聽力也越來越不行了,于是便在他耳邊吼道:‘除了你以外,誰也不能得到允許走進這道門,因為這道門是專為你而開的。
現在我要去把它關上了。
’” “就這樣,守門人欺騙了鄉下人,”K馬上說。
他被這個故事深深吸引住了。
“别忙,”教士說,“不能不假思索便接受一種看法。
我按照文章裡寫的,一字一句地給你講了這個故事。
這裡并沒有提到欺騙不欺騙。
”“可是,這是顯而易見的,”K說,“你對它的第一個解釋十分正确,守門人隻是在拯救的消息已經對鄉下人無濟于事的時候,才把這個消息告訴他。
”“鄉下人在這以前并沒有向守門人提這個問題,”教士說,“另外,你還應該注意到,他隻不過是一個守門人而已,作為守門人,他已盡到了自己的責任。
”“是什麼使你認為,他已盡到了自己的責任?”K問,“他沒有盡到責任。
他的責任應該是把所有外人轟走,但應該放這個人進去,因為門就是為這個人開的。
”“你不大尊重原文,在篡改故事情節了,”教士說,“這個故事中,關于是否可以走進法的大門,守門人講了兩句重要的話,一句在開頭,一句在結尾。
第一句話是:他現在不能放鄉下人進去;另一句話是:門是專門為鄉下人而開的。
如果兩者有矛盾,你就說對了,守門人是騙了鄉下人。
不過,這裡并沒有矛盾。
相反,第一句話裡甚至包含了第二句話。
人們幾乎可以說,守門人在暗示将來有可能放鄉下人進去的時候,已越出了自己的職責範圍。
當時,他的職責顯然是不讓人進去;許多評論家見到這個暗示确實很驚訝,因為守門人看來是個嚴守職責、一絲不苟的人。
那麼些年來,他從來沒有擅離崗位,直到最後一分鐘,他才把門關上;他明白自己的職務的重要性,因為他說過:‘我是有權的。
’他尊敬上級,因為他曾講過:‘我隻不過是一個級别最低的守門人。
’他并不多嘴,因為那麼些年來,他隻提了幾個不帶感情色彩的問題;他不會被賄賂,因為他在收禮時聲明:‘這個我收下,隻是為了使你不至于認為有什麼該做的事沒有做。
’隻要是和他的職責有關,苦苦哀求也好,暴跳如雷也好,他都無動于衷,因為我們知道,鄉下人曾經‘用煩人的請求纏着守門人’。
最後,甚至他的外貌——那個又大又尖的鼻子,那把細長而稀疏的鞑靼胡子——也讓人聯想到,他的性格一定很迂腐守舊。
誰還能想像出一個比他更忠于職守的守門人呢?然而,守門人的性格中也包含着其他方面,這些方面似乎對所有求見法的人都有利,這也使我們易于理解,他為什麼會越出自己的職責範圍,向鄉下人暗示将來有可能獲準走進法的大門。
我們不能否認,正因為他頭腦有點簡單,他也就必然有點自負。
例如,他提到自己是有權的,其他守門人更有權,那些人的模樣連他也不敢看一眼時,說過幾句話。
這幾句話我覺得是符合事實的,但是,他講這幾句話的方式卻表明,頭腦簡單和自負把他的理解力搞亂了。
評論家們就此指出:‘對同一件事情的正确理解和錯誤理解并不是完全互相排斥的。
’不管怎麼說,我們應該承認,這種簡單和自負盡管表現得不很突出,但很可能削弱了他守門的能力;它們是守門人性格中的缺陷。
還得附帶說明一件事實:守門人看上去是位天生和藹可親的人,并非一直擺出盛氣淩人的官架子。
剛開始的時候,他就開玩笑似地建議那人不妨在嚴格禁止人内的情況下闖進去;後來他也沒有把那人攆走,而是像我們所知道的,給他一張凳子,讓他坐在門邊。
這麼多年來他耐着性子聽那人的苦苦哀求,和那人作些簡短的交談,接受那人的饋贈,客客氣氣地允許那人當着他的面大聲責罵應由他自己負責的命運——所有這些都使我們推斷出,他具有同情心理。
并非每個守門人都會這樣做。
最後,那人對他作了個手勢後,他就低低俯下身去,讓那人有機會最後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