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花,多麼美,多麼新鮮……》是屠格涅夫1879年9月寫的一首散文詩。
3爾多①的支使,扮演字謎遊戲和tableauxvivants②裡的白癡;另外,普希金夫人說:‘普希金,你的詩把我攪得厭煩死了,’——還有人到了老年——光想想這點就夠了!——巨人,巨人托爾斯泰的妻子居然會喜歡一個紅鼻頭、魚(愚)蠢的音月(樂)家,遠遠勝過喜歡托翁咧!” 普甯挑不出勃裡斯小姐有什麼毛病。
他一邊盡力想象自己那副沉着的龍鐘老态,一邊卻還相當清晰地看到她給他拿來那條乘車蓋在腿上的毛毯,或者給他的自來水筆灌墨水。
他喜歡她——可是他的心卻屬于另外一個女人。
正如普甯所說,秘密是早晚會露餡兒的。
我這位可憐的朋友在這個學期裡,有一天夜裡突然收到一封電報,然後就在自己屋子裡來回走溜兒,至少踱了四十分鐘的步,為了說清楚他這種失魂落魄的興奮勁兒,這兒應該聲明一下:普甯并非一向孑然一身。
克萊門茨夫婦正在樓下暖烘烘的火爐旁邊下中國象棋,普甯突然瞪瞪瞪地從樓梯上奔下來,一出溜差點兒象某一個冤案甚多的古城裡的一名求饒人那樣摔倒在地,但是他馬上站穩了腳跟——隻撞了一下火鉗夾子。
“我是來通知一聲,”他喘咻咻地說,“說得更準确些,是①寶蓮?維亞爾多(1821-1910):西班牙人,長住法國,是位著名的女中音歌手,經常在巴黎和歐洲各大城市演出。
1843年到彼得堡演出時,屠格涅夫追求過她。
後來,屠格涅夫寓居巴黎時經常是維亞爾多家中的座上客,成為她親密的朋友。
②法語:活人畫,由活人扮演的靜态畫面等。
4來請問你們,有位女士可不可以在星期六來看望我——當然是在大白天。
她是我的前妻,現在是麗莎?溫德大夫——你們也許聽說過她在精神病學界裡的大名吧。
” 人間有一些可愛的女人,她們那碰巧又明亮又有模樣的眼睛,并不是在羞答答的一瞥那一刹那馬上就叫我們動心,而是在這位無情的人兒不在場,而神奇的魅力依然存在,灼灼的目光始終在暗中儲存着,從而日積月累迸發出一陣熾烈的光芒,才叫我們動了心。
不管麗莎?普甯,如今是麗莎?溫德,那雙眼睛是怎麼樣的,隻要你冥思一想,它們就好象露出本質,寶石般水亮,然後茫然地閃着藍晶晶、水汪汪的光芒盯視着你,仿佛陽光和海水潑濺在你自己的眼眶裡似的。
她的眼睛其實是淡藍色的,并不太透亮,襯托着黑睫毛和粉紅眼角,兩邊還微微翹起,幾道微細的皺紋不太顯眼地扇形般展開。
亮腦門上長着一頭深棕色頭發,膚色白裡透紅,嘴唇上搽着淡淡的口紅,除了腳踝和手腕稍胖一點之外,她那種豐滿、活潑、天然、并不過分修飾的美态是無疵可尋的。
當時,普甯是個年輕有為的學者,她是條比現在更水亮的美人魚,性格上卻幾乎跟現在沒什麼兩樣,一九二五年左右,他倆在巴黎相遇。
他蓄着稀稀拉拉的茶褐色胡子(眼下要是不刮就會滋出豬鬃似的白胡子碴兒——可憐的普甯, 4可憐患白化病的豪豬啊!),那兩撇苦行僧式的唇髭上面長着一個光溜溜的胖鼻子和兩隻天真的眼睛,活脫兒是個老派的俄羅斯知識分子體形上的完美代表。
他在綠綠街阿克薩考夫研究所有個小差事,還在格萊賽街索爾?巴格羅夫開設的一家俄文書店裡兼差,就以此糊口為生。
麗莎?包果列波夫是一個醫學院學生,剛滿二十歲,穿着她那件黑色短絲上衣和裁縫作的裙子,顯得十分标緻,已經在摩頓療養院工作,院長就是那位卓越而令人生畏的老太太蘿賽塔?斯通大夫,當今一位最具摧毀性的精神病學家;除此之外,麗莎還寫詩——主要是用那種吞吞吐吐的抑抑揚格寫;說真的,普甯就是在一些青年流亡詩人舉辦的文學晚會上頭一次跟她相遇的,他們都是在蒼白的、沒有歡樂的青年時期就離開了俄國,如今朗誦一些懷念故鄉的挽詩來敬獻給一個國家,這個國家對他們來說可比一件糟糕的流行玩具,一樣從閣樓裡找到的小擺設,一個水晶球更有點意義,那個水晶球隻要你一搖晃就會在裡面下一陣亮晶晶的小雪,落在硬紙殼做的一棵小枞樹和一個小房子上。
普甯給她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信——如今妥善珍藏在一位私人手中——她流着自憐的眼淚看完它,那當兒她剛從一場服毒自殺中被搶救過來,原因是跟一位文人發生了一段相當愚蠢的戀愛,那人現在是——嗯,這兒就不必提他了。
她的親密朋友,五位化驗員,都說:“普甯嘛——好好,立刻就會有個娃娃呱呱落地。
” 結婚幾乎沒有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唯一不同的是,她 4搬進了普甯那個肮髒的公寓。
他繼續搞他的斯拉夫語研究,她呢,接着幹她那種心理劇實驗①,和象下卵似的寫詩,她的詩篇就跟複活節的彩色蛋似的,弄得到處都是,而且在那些描繪她要生的孩子、她想有的情人,以及聖彼得堡(無非是抄襲安娜?阿赫瑪托娃②的作品)的花紅柳綠的詩作中,每個抑揚格,每個意象,每個隐喻都早已讓其他做詩的家夥用過了。
在捧她的人當中有一位銀行家是個直爽的藝術贊助人,他在那些流亡在巴黎的俄國人裡挑選了一位很有影響的文學評論家佐爾契科?烏蘭斯基,請他在“烏果樂克”餐館吃了一頓備有香槟酒的美宴,叫那個老小子在他專為一份俄文報紙撰寫的專欄下一期裡好好捧捧麗莎的詩才,佐爾契科就從容不迫地把阿赫瑪托娃那頂桂冠戴在麗莎長着栗色鬈發的腦袋上了,麗莎高興得淌下熱淚——簡直就跟當選的密執安小姐或者俄勒岡玫瑰皇後一樣。
不知内情的普甯把那段無恥吹捧的文章剪下來,折疊好夾在自己那本正正經經的筆記本裡,時常拿出來天真地念幾段給這位或那位感興趣的朋友聽,一直到後來那張剪報都給揉得又皺又髒才作罷。
他對那些更嚴重的事情也毫不知情,一九三八年十二月裡有一天,他把那篇殘缺不全的評論文章貼在一本剪貼簿子裡的時候,麗莎忽然從默頓打來電話①心理劇實驗是一種根據精神病人生活中實際問題編成的即興劇,由本人和有關人物參加演劇,從而使病人的精神得到發洩治療。
②安娜?安德列耶芙娜?阿赫瑪托娃(1889-1966):蘇聯象征派女詩人,從1912年起開始在彼得堡發表詩作,早期的“室内詩”仿效者甚多。
4說她将跟一個了解她的“有機的自我”的男人到蒙彼利埃去,那人是埃裡克?溫德大夫,因此她不再回到鐵莫菲身邊來了。
一個不認識的紅頭發法國女人前來把麗莎的東西取走了,還對他說,這下可好啦,你這個地窖裡的耗子,往後不會再有任何可憐的妞兒taperdessus①啦——一兩個月過後,溫德寄來一封略表同情和歉意的德語信,向lieberHerrPnin②保證:他,溫德大夫,渴望同“那個走出你的生活圈子而進入我的生活圈子的女人”結婚。
普甯當然會同意跟她離婚,就跟會奉獻給她他的生命一樣甘心情願,同時還奉獻上一些剪下來的花枝,搭配着一點綠葉,還幹脆利落地包紮好,就象在陰雨連綿使鏡子發灰變綠的複活節期間泥土味兒很濃的花店裡那樣做一樣。
但是,溫德大夫原來在南美已經有個老婆,她為人居心厄測,護照也是假的,在她自己的某些計劃尚無眉目之前,不願受到幹擾。
這期間,新世界也正在召喚普甯,他的一位好朋友康斯坦丁?沙多教授願意從紐約向他提供一切移居美國的幫助。
普甯把他的計劃通知了溫德大夫,還給麗莎寄去流亡者辦的一種雜志的最近一期,因為第二○二頁上提到了她的大名。
凡是持有歐洲官僚主義老爺發給(俄國流亡者類似假釋證那樣的)“南森”護照③的人,在申請離境時必然要遇到那幫老爺①法語:踩你。
②德語:親愛的普甯先生。
③“南森”護照是國際聯盟(1920-1946)發給無國籍人士的護照。
弗裡德喬夫?南森(FridtjofNansen)是挪威探險家和政治家。
4設置的種種障礙,就象得通過一個陰森森的地獄一般(這倒使蘇聯官方大為高興),普甯已經走通那個地獄一半,忽然在一九四○年四月一個潮陰陰的日子裡,他的大門鈴聲大作,麗莎拖着疲憊的腳步,挺着一個小櫥櫃似的七個月身孕的大肚子,走了進來,累得直喘氣,她一邊摘掉帽子,踢掉鞋子,一邊聲稱全都鑄成大錯,從今以後她仍舊是普甯的忠實而合法的老婆,無論他到哪兒去——即使飄洋過海,她也準備追随他到底。
那一陣子,大概是普甯有生以來最幸福的日子啦——一種持久的沉重而痛苦的幸福激情——于是他就加快步伐辦理簽證,準備行裝,一位又聾又啞的大夫給他進行體格檢查,用一個裝裝樣兒的聽診器放在普甯好幾件衣服上面聽聽他那跳得很不勻稱的心髒,那個在美國領事館工作的好心腸的俄國太太(我的一個親戚)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再加上到波爾多去的一段旅程,搭上那艘又漂亮又幹淨的遠洋輪船——這一切都帶有豐富的神話色彩。
他不僅準備等孩子一生下來就作為自己的孩子,而且确實一心一意地巴望那樣做,麗莎帶着滿意、不知怎的又有點象母牛那樣的表情聽他講解今後對孩子的教育計劃,因為他好象當真已經聽見嬰兒哇哇的哭聲和不久就會說出來的頭一句話。
她素來愛吃糖衣杏仁,現在她可消耗掉驚人的數量(從巴黎到波爾多,一路上吃了兩磅),苦行僧式的普甯,晃晃腦袋,聳聳肩膀,喜悅而敬畏地瞧着她狼吞虎咽地貪吃;那些dragées①絲一樣滑溜的外衣,同她那繃得挺緊的皮膚、她①法語:糖衣杏仁。
的膚色和她那沒有隙縫的牙齒永遠印在他的腦子裡了。
叫人多少有點失望的是,她一上船,朝滔滔大海瞥了一眼,說聲“Nu,etoizvinite(沒事可幹),”就立刻隐退到船艙裡去了,在橫跨大西洋那段行程中,她絕大部分時間都平躺在床上;同一卧艙裡還有三位說話簡潔的波蘭人的三位碎嘴子的老婆,那三個波蘭人——一名摔交員,一個花匠,一位理發師——又是普甯那間卧艙裡的夥伴。
第三天夜裡,麗莎早已睡下,普甯獨自閑坐在休息室裡,這當兒一位前法蘭克福報紙編輯——一個身穿套頭高領毛衣和燈籠褲、囊眼泡、神情憂郁的長者,建議跟他下盤棋,他愉快地接受了。
兩人都不是下棋的好手,可又喜歡算得不準就大膽棄子,急赤白臉地想赢得勝利;對局時又被普甯那一嘴怪腔怪調的德語搞得挺活躍(“WennSieso,dannichso,andPferdfliegt” ①)。
沒多久就湊過來另外一位旅客,說聲entschul-digenSie②,他可以一旁觀戰嗎?接着就在他們身旁坐下。
他長着一頭剪短的紅頭發和兩道又長又淡、活象蠹魚的睫毛,身穿一件褴褛的雙排扣上衣;不出多大一會兒工夫,每當那位長者經過一番莊嚴的思考後,猶豫不決地走了一步劣着
3爾多①的支使,扮演字謎遊戲和tableauxvivants②裡的白癡;另外,普希金夫人說:‘普希金,你的詩把我攪得厭煩死了,’——還有人到了老年——光想想這點就夠了!——巨人,巨人托爾斯泰的妻子居然會喜歡一個紅鼻頭、魚(愚)蠢的音月(樂)家,遠遠勝過喜歡托翁咧!” 普甯挑不出勃裡斯小姐有什麼毛病。
他一邊盡力想象自己那副沉着的龍鐘老态,一邊卻還相當清晰地看到她給他拿來那條乘車蓋在腿上的毛毯,或者給他的自來水筆灌墨水。
他喜歡她——可是他的心卻屬于另外一個女人。
正如普甯所說,秘密是早晚會露餡兒的。
我這位可憐的朋友在這個學期裡,有一天夜裡突然收到一封電報,然後就在自己屋子裡來回走溜兒,至少踱了四十分鐘的步,為了說清楚他這種失魂落魄的興奮勁兒,這兒應該聲明一下:普甯并非一向孑然一身。
克萊門茨夫婦正在樓下暖烘烘的火爐旁邊下中國象棋,普甯突然瞪瞪瞪地從樓梯上奔下來,一出溜差點兒象某一個冤案甚多的古城裡的一名求饒人那樣摔倒在地,但是他馬上站穩了腳跟——隻撞了一下火鉗夾子。
“我是來通知一聲,”他喘咻咻地說,“說得更準确些,是①寶蓮?維亞爾多(1821-1910):西班牙人,長住法國,是位著名的女中音歌手,經常在巴黎和歐洲各大城市演出。
1843年到彼得堡演出時,屠格涅夫追求過她。
後來,屠格涅夫寓居巴黎時經常是維亞爾多家中的座上客,成為她親密的朋友。
②法語:活人畫,由活人扮演的靜态畫面等。
4來請問你們,有位女士可不可以在星期六來看望我——當然是在大白天。
她是我的前妻,現在是麗莎?溫德大夫——你們也許聽說過她在精神病學界裡的大名吧。
” 人間有一些可愛的女人,她們那碰巧又明亮又有模樣的眼睛,并不是在羞答答的一瞥那一刹那馬上就叫我們動心,而是在這位無情的人兒不在場,而神奇的魅力依然存在,灼灼的目光始終在暗中儲存着,從而日積月累迸發出一陣熾烈的光芒,才叫我們動了心。
不管麗莎?普甯,如今是麗莎?溫德,那雙眼睛是怎麼樣的,隻要你冥思一想,它們就好象露出本質,寶石般水亮,然後茫然地閃着藍晶晶、水汪汪的光芒盯視着你,仿佛陽光和海水潑濺在你自己的眼眶裡似的。
她的眼睛其實是淡藍色的,并不太透亮,襯托着黑睫毛和粉紅眼角,兩邊還微微翹起,幾道微細的皺紋不太顯眼地扇形般展開。
亮腦門上長着一頭深棕色頭發,膚色白裡透紅,嘴唇上搽着淡淡的口紅,除了腳踝和手腕稍胖一點之外,她那種豐滿、活潑、天然、并不過分修飾的美态是無疵可尋的。
當時,普甯是個年輕有為的學者,她是條比現在更水亮的美人魚,性格上卻幾乎跟現在沒什麼兩樣,一九二五年左右,他倆在巴黎相遇。
他蓄着稀稀拉拉的茶褐色胡子(眼下要是不刮就會滋出豬鬃似的白胡子碴兒——可憐的普甯, 4可憐患白化病的豪豬啊!),那兩撇苦行僧式的唇髭上面長着一個光溜溜的胖鼻子和兩隻天真的眼睛,活脫兒是個老派的俄羅斯知識分子體形上的完美代表。
他在綠綠街阿克薩考夫研究所有個小差事,還在格萊賽街索爾?巴格羅夫開設的一家俄文書店裡兼差,就以此糊口為生。
麗莎?包果列波夫是一個醫學院學生,剛滿二十歲,穿着她那件黑色短絲上衣和裁縫作的裙子,顯得十分标緻,已經在摩頓療養院工作,院長就是那位卓越而令人生畏的老太太蘿賽塔?斯通大夫,當今一位最具摧毀性的精神病學家;除此之外,麗莎還寫詩——主要是用那種吞吞吐吐的抑抑揚格寫;說真的,普甯就是在一些青年流亡詩人舉辦的文學晚會上頭一次跟她相遇的,他們都是在蒼白的、沒有歡樂的青年時期就離開了俄國,如今朗誦一些懷念故鄉的挽詩來敬獻給一個國家,這個國家對他們來說可比一件糟糕的流行玩具,一樣從閣樓裡找到的小擺設,一個水晶球更有點意義,那個水晶球隻要你一搖晃就會在裡面下一陣亮晶晶的小雪,落在硬紙殼做的一棵小枞樹和一個小房子上。
普甯給她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信——如今妥善珍藏在一位私人手中——她流着自憐的眼淚看完它,那當兒她剛從一場服毒自殺中被搶救過來,原因是跟一位文人發生了一段相當愚蠢的戀愛,那人現在是——嗯,這兒就不必提他了。
她的親密朋友,五位化驗員,都說:“普甯嘛——好好,立刻就會有個娃娃呱呱落地。
” 結婚幾乎沒有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唯一不同的是,她 4搬進了普甯那個肮髒的公寓。
他繼續搞他的斯拉夫語研究,她呢,接着幹她那種心理劇實驗①,和象下卵似的寫詩,她的詩篇就跟複活節的彩色蛋似的,弄得到處都是,而且在那些描繪她要生的孩子、她想有的情人,以及聖彼得堡(無非是抄襲安娜?阿赫瑪托娃②的作品)的花紅柳綠的詩作中,每個抑揚格,每個意象,每個隐喻都早已讓其他做詩的家夥用過了。
在捧她的人當中有一位銀行家是個直爽的藝術贊助人,他在那些流亡在巴黎的俄國人裡挑選了一位很有影響的文學評論家佐爾契科?烏蘭斯基,請他在“烏果樂克”餐館吃了一頓備有香槟酒的美宴,叫那個老小子在他專為一份俄文報紙撰寫的專欄下一期裡好好捧捧麗莎的詩才,佐爾契科就從容不迫地把阿赫瑪托娃那頂桂冠戴在麗莎長着栗色鬈發的腦袋上了,麗莎高興得淌下熱淚——簡直就跟當選的密執安小姐或者俄勒岡玫瑰皇後一樣。
不知内情的普甯把那段無恥吹捧的文章剪下來,折疊好夾在自己那本正正經經的筆記本裡,時常拿出來天真地念幾段給這位或那位感興趣的朋友聽,一直到後來那張剪報都給揉得又皺又髒才作罷。
他對那些更嚴重的事情也毫不知情,一九三八年十二月裡有一天,他把那篇殘缺不全的評論文章貼在一本剪貼簿子裡的時候,麗莎忽然從默頓打來電話①心理劇實驗是一種根據精神病人生活中實際問題編成的即興劇,由本人和有關人物參加演劇,從而使病人的精神得到發洩治療。
②安娜?安德列耶芙娜?阿赫瑪托娃(1889-1966):蘇聯象征派女詩人,從1912年起開始在彼得堡發表詩作,早期的“室内詩”仿效者甚多。
4說她将跟一個了解她的“有機的自我”的男人到蒙彼利埃去,那人是埃裡克?溫德大夫,因此她不再回到鐵莫菲身邊來了。
一個不認識的紅頭發法國女人前來把麗莎的東西取走了,還對他說,這下可好啦,你這個地窖裡的耗子,往後不會再有任何可憐的妞兒taperdessus①啦——一兩個月過後,溫德寄來一封略表同情和歉意的德語信,向lieberHerrPnin②保證:他,溫德大夫,渴望同“那個走出你的生活圈子而進入我的生活圈子的女人”結婚。
普甯當然會同意跟她離婚,就跟會奉獻給她他的生命一樣甘心情願,同時還奉獻上一些剪下來的花枝,搭配着一點綠葉,還幹脆利落地包紮好,就象在陰雨連綿使鏡子發灰變綠的複活節期間泥土味兒很濃的花店裡那樣做一樣。
但是,溫德大夫原來在南美已經有個老婆,她為人居心厄測,護照也是假的,在她自己的某些計劃尚無眉目之前,不願受到幹擾。
這期間,新世界也正在召喚普甯,他的一位好朋友康斯坦丁?沙多教授願意從紐約向他提供一切移居美國的幫助。
普甯把他的計劃通知了溫德大夫,還給麗莎寄去流亡者辦的一種雜志的最近一期,因為第二○二頁上提到了她的大名。
凡是持有歐洲官僚主義老爺發給(俄國流亡者類似假釋證那樣的)“南森”護照③的人,在申請離境時必然要遇到那幫老爺①法語:踩你。
②德語:親愛的普甯先生。
③“南森”護照是國際聯盟(1920-1946)發給無國籍人士的護照。
弗裡德喬夫?南森(FridtjofNansen)是挪威探險家和政治家。
4設置的種種障礙,就象得通過一個陰森森的地獄一般(這倒使蘇聯官方大為高興),普甯已經走通那個地獄一半,忽然在一九四○年四月一個潮陰陰的日子裡,他的大門鈴聲大作,麗莎拖着疲憊的腳步,挺着一個小櫥櫃似的七個月身孕的大肚子,走了進來,累得直喘氣,她一邊摘掉帽子,踢掉鞋子,一邊聲稱全都鑄成大錯,從今以後她仍舊是普甯的忠實而合法的老婆,無論他到哪兒去——即使飄洋過海,她也準備追随他到底。
那一陣子,大概是普甯有生以來最幸福的日子啦——一種持久的沉重而痛苦的幸福激情——于是他就加快步伐辦理簽證,準備行裝,一位又聾又啞的大夫給他進行體格檢查,用一個裝裝樣兒的聽診器放在普甯好幾件衣服上面聽聽他那跳得很不勻稱的心髒,那個在美國領事館工作的好心腸的俄國太太(我的一個親戚)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再加上到波爾多去的一段旅程,搭上那艘又漂亮又幹淨的遠洋輪船——這一切都帶有豐富的神話色彩。
他不僅準備等孩子一生下來就作為自己的孩子,而且确實一心一意地巴望那樣做,麗莎帶着滿意、不知怎的又有點象母牛那樣的表情聽他講解今後對孩子的教育計劃,因為他好象當真已經聽見嬰兒哇哇的哭聲和不久就會說出來的頭一句話。
她素來愛吃糖衣杏仁,現在她可消耗掉驚人的數量(從巴黎到波爾多,一路上吃了兩磅),苦行僧式的普甯,晃晃腦袋,聳聳肩膀,喜悅而敬畏地瞧着她狼吞虎咽地貪吃;那些dragées①絲一樣滑溜的外衣,同她那繃得挺緊的皮膚、她①法語:糖衣杏仁。
的膚色和她那沒有隙縫的牙齒永遠印在他的腦子裡了。
叫人多少有點失望的是,她一上船,朝滔滔大海瞥了一眼,說聲“Nu,etoizvinite(沒事可幹),”就立刻隐退到船艙裡去了,在橫跨大西洋那段行程中,她絕大部分時間都平躺在床上;同一卧艙裡還有三位說話簡潔的波蘭人的三位碎嘴子的老婆,那三個波蘭人——一名摔交員,一個花匠,一位理發師——又是普甯那間卧艙裡的夥伴。
第三天夜裡,麗莎早已睡下,普甯獨自閑坐在休息室裡,這當兒一位前法蘭克福報紙編輯——一個身穿套頭高領毛衣和燈籠褲、囊眼泡、神情憂郁的長者,建議跟他下盤棋,他愉快地接受了。
兩人都不是下棋的好手,可又喜歡算得不準就大膽棄子,急赤白臉地想赢得勝利;對局時又被普甯那一嘴怪腔怪調的德語搞得挺活躍(“WennSieso,dannichso,andPferdfliegt” ①)。
沒多久就湊過來另外一位旅客,說聲entschul-digenSie②,他可以一旁觀戰嗎?接着就在他們身旁坐下。
他長着一頭剪短的紅頭發和兩道又長又淡、活象蠹魚的睫毛,身穿一件褴褛的雙排扣上衣;不出多大一會兒工夫,每當那位長者經過一番莊嚴的思考後,猶豫不決地走了一步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