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普蒂裡亞湖

關燈
确,在原本的困難之外又出現一個棘手的情況。

    邦克斯此時告訴我們:最讓人懊惱的,既不是食品的匮乏也不是彈藥的短缺,而是燃料的不足。

    這倒毫不奇怪,因為48小時以來就沒有可能補充巨獸必須“食用”的木材。

    我們趕到湖邊時備用燃料已消耗殆盡。

    設若再有一小時的行程,便絕無可能到達,“蒸汽屋”的第一節車廂也必遭到與第二節相同的下場。

     “現在,我們再沒東西可燒了,壓強不斷下降,已經降至兩個大氣壓,毫無辦法使它重新升高!”邦克斯補充說。

     “情況真有你想象的那麼嚴重嗎,邦克斯?”莫羅上校問。

     “如果隻是回到距我們不遠的那側湖岸還可以辦到。

    ”邦克斯回答說。

    “行駛一刻鐘就足夠了。

    但是象群肯定還呆在那兒,這樣回去太莽撞了。

    不,正相反,必須穿過普蒂裡亞湖,在它的南岸找到一個停泊之處。

    ” “此處湖面有多寬?”莫羅又問。

     “據卡拉加尼估測,大約跨七至八英裡。

    然而就我們的條件來說,穿過去得用上幾個小時。

    我還得再次提醒您:要不了40分鐘,機器就将停止運轉了。

    ” “好吧,”愛德華-莫羅說道,“咱們就在湖上平靜地過一晚。

    這兒很安全嘛。

    明天再談其他。

    ” 隻能如此了。

    而且,我們也太需要休息一下。

    在上一個宿營地,“蒸汽屋”被大象團團包圍,沒有一個人能睡得着,那一晚可是個徹頭徹尾的“白色之夜①。

    ” ①意指“不眠之夜”,此處隻按字面翻譯,因為需與後面的“黑色之夜”相對。

     但如果說那一宿是“白色”的話,今晚則該是“黑色”的了,而且比實際還要“黑”②。

     ②參見下文可知,濃霧将夜色重化。

     的确,将近晚上七點鐘時,一層輕薄的白霧漸漸在湖面上浮起。

    不由想起前一晚,也曾看到高空中有濃霧彌漫。

    地域的不同使霧起的情況也有所差異。

    在昨夜大象的宿營地周圍,水汽懸浮在距地面幾百英尺的空中,而普蒂裡亞湖上由于兼有湖水的蒸發,情形便不同。

    這裡相當炎熱的白天過後,高空氣層與低空氣層便交融在一起,整個湖面很快消失在霧氣中,起初還不很濃,但随着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加厚。

     正如邦克斯所說,這是個必須重視的複雜問題。

     同樣如他所料,将近七點半時,“鋼鐵巨獸”發出最後幾聲長鳴,活塞運動速度開始減慢,四隻有關節的腳掌也不再蹬水,壓強已少于一個大氣壓。

    燃料全部用完,卻又無法重新搞到。

     于是,“鋼鐵巨獸”與身後唯一的一節車廂靜靜地浮在水面上,不再移動了。

     鑒于這種情況,四周又是大霧迷漫,要想切實地改善我們的處境将很困難。

    不過,在機器保持運作的那一段很短的時間内,我們為了在普湖東南岸找到停靠之處,一直是朝着東南方向開進的。

    由于普蒂裡亞湖呈狹長的橢圓形狀,因此“蒸汽屋”可能離其中的一側湖岸不會太遠了。

     當然,折磨了大家約一個小時的象吼聲這時已消失在遠方,終于聽不見了。

     我們于是商量此後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

    邦克斯讓人叫來卡拉加尼,他很重視向後者征詢意見。

     印度人馬上來了,大家讓他談談自己的看法。

     當時我們正聚在飯廳裡,這個廳兩邊沒有窗子,隻是通過頭頂的天窗透進陽光。

    因此,裡面的燈光便不會漏出。

    這種戒備終歸有其好處,因為“蒸汽屋”當前的處境最好不要被那些湖邊遊竄的匪徒們知道。

     面對大夥給他提出的問題,卡拉加尼——至少我覺得是如此,——最初顯得很猶豫,而遲遲不答。

    事關确定我們漂浮的火車在普蒂裡亞湖面上目前所處的位置,回答起來的确很不容易。

    也許,一陣西北來的微風已經作用于“蒸汽屋”的航向?也許,一股潛流正把我們向湖的最南部推去? “喂,卡拉加尼,你果真知道普蒂裡亞湖面積有多大嗎?”邦克斯堅持追問道。

     “當然-,先生,”印度人回答,“但是在這迷霧之中,很難……” “你能大概地估算出現在離我們最近的湖岸有多遠嗎?” “可以,”印度人想了一會兒說,“應該不會超過1.5英裡。

    ” “是距東岸嗎?”邦克斯問。

     “是。

    ” “這樣算來,我們上岸以後離朱比勒波爾站比離迪莫城更近了?” “正是。

    ” “那麼在朱比勒波爾更适于補給物資了,”邦克斯說道。

    “可天知道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