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生死之間

關燈
,日後必還有戰事,萬不可掉以輕心。

     此後,家康又陸續叫來了金地院崇傳、南光坊天海,以及将軍秀忠和本多正純諸人。

    他現在似不知早晚。

    正如他對政宗所言,他要在肉身完全衰竭之前,好生享受人生最後的閑暇。

    但,他已無法看清諸人的面目。

     “你是……” 金地院見家康如此詢問,遂把頭靠過去,哭道:“貧僧崇傳。

    ” “是崇傳。

    ”家康點頭,旋抑揚頓挫道,“刻書都還順利吧?那些書典乃是太平盛世之人不可缺少的大道。

    倉廪實當知禮儀,衣食足當知榮辱,天子與萬民皆要研習學問,不可懈怠。

    切記!” 不管是怎樣的雄傑之士,在面臨死亡時,往往會心緒混亂,但家康目下卻很是清醒。

    柳生宗矩坐于一旁,似已被人忘記。

    怕也正是因此,他方得以靜觀衆相。

    他估量家康短日内還不會往生,同時,他亦明白為何流放忠誠的片山宗哲。

     自從流放宗哲之後,家康幾不再令醫士到身邊來。

    醫士也怕惹他生氣,雖總是候在外面,卻不會再如宗哲那般耿介強硬。

    家康對此全然不顧,單是忙着最後的吩咐,盡享最後的“閑暇”。

     崇傳去後,接着進來的乃是天海。

     “一品親王東下之事如何了?”家康如在與兒女說話,“不論做何事都不可大意,此為立國之基啊。

    此事不可疏忽。

    ” “請大人放心,聖上聽了也很是快意。

    ” “哦,那就好。

    下一個,正純。

    ” “是。

    正純在此。

    ” “正純,你鋒芒太露。

    ” “啊?” “在我死後……你要謹慎……” “是。

    ” “你要好生想想德川家康這一生最大的心願是什麼。

    記着,不可樹敵太多!” “是。

    在下謹記在心。

    ” 此時,家康才把視線轉到了秀忠身上。

    不知他是否能清楚地看到兒子,此前耳背的他,耳朵似變得靈敏起來。

     “将軍啊。

    ”家康停頓了一下,微笑道,“你都看到了。

    ” “是。

    ” “你應已明白,這個世上無一件東西歸于自己,包括你的肉身和權柄。

    ” “是。

    ” “這些都和江海、日月、天地一般,金銀财寶自不必說,就連性命、子孫,均無一樣屬于自己。

    ”此時,家康雙目似突然有了神,“萬物均非個人所有……人間有萬物,萬物皆屬人間。

    ” “是。

    ” “所有的東西都是上天暫時放于我們之手,你明白嗎?為父的性命亦是神佛所賜,我已珍惜了。

    ” “孩兒明白。

    ” “我且把遺産交與你,這已是第三次了。

    第一次乃是将将軍之位讓與你,第二次乃是從西苑搬到駿府,這第三次,便是我要離開人世。

    我要把遺産交給你,但它并不歸你所有,隻是大家交與你保存的東西,我把原來由我保存的東西交與你保存……你明白了?” 對于秀忠,家康這種“萬物均為上天所賜”的說法已不再新奇。

    他一本正經施了一禮,答道:“請放心。

    孩兒絕不敢私用一分一厘。

    ” “是啊。

    将軍确是這等人。

    ”家康滿足地點了點頭,接着道,“當時時謹記,此為一生之理,非一時之理。

    ” “是。

    ” “你為德川家康的繼承之人,我現在把遺産交與你,你準備好了?” “多謝父親。

    ” “隻是……”家康喘了口氣,環視了一眼周圍諸人。

    他想告訴大家,讓大家也好生聽着。

    衆人會意,個個都屏住了呼吸。

    “隻是,我雖将它交與你,但是它并不歸你所有。

    故,你不可将它為己所用。

    ” “是。

    孩兒謹記。

    ” “第一,用作萬一之際的軍備費用。

    ” “軍備費用?” “是。

    你乃征夷大将軍,若無法内平國内之亂,外抗寇敵來襲,便是失職。

    故,第一便要用作軍備費用。

    ” “孩兒明白。

    ” “第二,饑馑所用。

    ” “饑馑?” “是。

    百姓自己吃着粗糧,卻整日辛勤勞作。

    但,十年八年,總有一年顆粒無收。

    這是上天對世人的考驗。

    ” “是。

    ” “也可能年年皆是豐收。

    年歲一好,米谷自賤,世人便不再把米谷當一回事。

    斯時,不能僅僅把這些事交與商家,而應該購下米谷,儲備起來。

    ” “從商家手中購米?” “是。

    在饑荒之年,赈饑而出。

    你要記着,天子把天下委托給了我們,即便是在饑荒之年,如果有一人餓死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