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聖人佛光

關燈


    ” “我要解決這些問題。

    若農夫發起暴動,領主自有足夠的力量鎮壓。

    但是此時的武力,已非防衛之需,乃是欺淩百姓的惡賊所為。

    ” 宗矩聽到這裡,心頭為之一震,“是。

    此大違武士之道。

    ” “必須照拂百姓。

    領主施行惡政,百姓可以直接向将軍提出訴訟。

    隻有這樣,大名才不敢任意胡為。

    ”家康在寒風中蜷縮着身子,目光卻如炬。

     柳生宗矩對家康此言不甚明白。

    為政根本在于慈悲,慈悲乃是佛法胸懷,若脫離慈悲,便不配當政。

    而且,武士乃是佛祖之子,百姓也是佛祖之子,他們都應受到慈悲之光的照耀,不得有半點不公。

    宗矩時常會聽家康說起這些,他明白家康的心思,但應怎樣判定一個準則,以區别善政惡政? “大人的意思,是說在領主欺淩領民時,領民可以直接到将軍處告狀,是嗎?” “若非如此,便無法防止領主作惡。

    ” “大人是說,将軍也可能支持農夫?” “正是。

    所謂暴動,有些毫無理由,有的則是因領主的惡政所緻。

    ”說到這裡,家康似又想起了什麼,問了一個讓宗矩深感意外的問題。

    “你知古人為何把一反分為三百六十坪?” “在下不知。

    但,自從已故太閣丈量天下土地以來,一反便改成了三百坪,至今通用。

    ” “正是。

    太閣并不知一反之含義。

    他整日埋首于戰事,無暇研習典故。

    一反必須是三百六十坪。

    ” “哦?” “有一種說法,是一坪地的收成即是一人一日的食糧。

    一年三百六十日,因此,一反也便是三百六十坪。

    一反耕地的收成,乃是依靠農耕為生的佛祖之子一年的口糧。

    一切都因此而起,太閣卻因三百好計量為由,将一反改成了三百坪。

    但,目下的農耕比先前長進甚多,若辛勤耕作,即能彌補内中差别,也就不追究太閣是非了。

    ” “是。

    ” “但,我們卻不能忘了,我們生在世間,一日必須耕種一坪土地,方能生存。

    這便是佛祖賜予世間衆生的平等慈悲。

    既能降生于世,便能生存下去。

    此乃神佛對衆生的關懷。

    上天的慈悲之手會伸向每一人,讓每一人生存下去。

    若忘記這一天意,便不配當政。

    ” 寒風呼嘯着掠過水面,吹起陣陣漣漪,天空飄起了羽毛一般的雪花。

    宗矩屏住了呼吸,望着被寒風吹紅了臉龐的家康公,心中思慮:要在此處築建一隐居之處、安享晚年的家康公,究竟想說什麼? “百姓辛辛苦苦耕種,才從一反地中得到些收成,因此,絕不能奪取其四分以上。

    六分收成乃是百姓耕種土地所得俸祿,若不把六分交與他們,神佛便會震怒。

    武士不事耕種,若有了四分還不足以防衛,武士隻會成為無用兇器。

    ” 柳生宗矩在這一瞬間,仿佛感覺到被一縷強烈的佛光照耀。

    他甚至産生一種錯覺:寒風中瑟瑟發抖的枯樹枝,均突然抽葉開花,眼前淨是初夏情形…… “因此,領主必須恪守四公六民之規,否則,就必須受到責罰。

    ”家康笑道,“若出意外,天有災舛,甚至突發兵變,領主要說明情況:方可免受責罰。

    若非如此,百姓便可能揭竿而起。

    ” “百姓揭竿而起,必會釀成暴動。

    ” “雖說允許直接訴訟,但這畢竟是對領主的逆反。

    因此,大名會因為被起訴而除封,而訴訟之人也會受到懲罰。

    刑斷諸事,不可兒戲。

    ” “是,從前就有比睿山僧徒和南都的暴僧慫恿百姓上告舊事。

    ” “我決定了,我決定了,又右衛門。

    ” “啊?” “我要制定一條直接訴訟的法度。

    被告大名将被除封,訴訟的領民也将被施以釘刑。

    ” “釘刑?” “在根本上還是慈悲,如此方能有效控制惡政。

    我能從你的臉上看得出來,你并不反對。

    好了,我們回去吧。

    ” “那隐居住處的築建?” “以後再說無妨。

    我一直在為自己尋一個明春上洛歸來後的安心之所。

    我尋到了!太冷了,我們回去吧。

    這一帶的景色真不錯。

    如一心隻想着皇家而忘了萬民,就如同這美景當中有山,卻沒了水一般。

    隻有青山常在,綠水長流,才是真正的太平。

    你有機會,就把這些話說給竹千代。

    ” 家康一行當晚住在了濑子的善德寺。

     元和元年臘月十六日,家康回到駿府,新年之聲依稀可聞。

     此時,奉了伊達政宗密令前往歐羅巴的支倉常長一行,從羅馬經由西塔非,到達佛羅沙,然後朝着裡窩那港前進。

     菲利普不會派出援軍,消息也傳不回日本了。

    在上總介忠輝被圈禁于深谷城、伊達重臣片倉景綱去世之後,伊達政宗在仙台城讀着家康寫來的書函,身上流淌的滾滾叛逆之血漸漸冷卻…… 家康和前來迎接自己的兒子遠江中将賴宣同入了駿府城,與随後趕來的土井利勝見了一面。

    土井利勝禀報,伊達政宗鄭重其事給将軍回了一函。

     家康隻是“嗯”了一聲,并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