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聖人佛光

關燈
戶防備,想聽聽他的意思,以改正不足之處。

    他卻因為片倉的病情不得不暫時回領内,真是遺憾啊。

    聽聞片倉已亡故,還請節哀順變……” 宗矩驚訝地看了看家康。

    政宗突然返回領内,家康則解釋作他是緊急回去探望片倉景綱,為他尋了一個台階。

    但政宗能否欣然接受這番好意?他沒準會說:“這隻老狐狸,又在耍心機。

    ” 宗矩正這樣尋思,家康又說出一件讓人難以置信之事來。

     “我讓人去向上總介的夫人緻了歉,說犬子忠輝愚鈍,讓小姐受了委屈,真是抱歉。

    但,為了兩家世代友情,我決定把将軍的一個女兒嫁與伊達忠宗。

    這都是為了天下的安定,請務必答應。

    ” 家康淡淡說完,看了一眼土井利勝,“大炊雖反對,但能因此換來太平,又算得了什麼?” 宗矩暗暗擡眼看利勝一眼。

    土井利勝似反對這法子,但家康的開闊已足夠壓制他的褊狹。

     伊達政宗原本為豐臣秀吉提防,秀吉公險些命他更換領地。

    是在家康的周旋之下,政宗方得以繼續留在陸奧,亦才有了今日威勢。

    目下家康又試圖讓政宗從世人對他的憎惡中解脫出來。

     “又右衛門,”家康的表情依然平靜如水,他将視線轉向宗矩,“兵法與為人之道本是一途,可對?” “是。

    ” “我回到江戶之後,欲把大家召集起來,告訴衆人:萬一天下有事,藤堂和泉守擔任先鋒,井伊掃部頭緊随其後,堀直寄居中直進。

    ” “藤堂任先鋒?” “然後,我告訴政宗,讓他切不可離開将軍左右。

    這主意如何,你說說?” 宗矩道:“在下不敢妄斷。

    ” “政宗乃是難得的将才,隻要他瞪着一隻眼守護在将軍身邊,天下何人敢妄動?這樣就好,不用擔心。

    ” 宗矩以為家康接下來會說起忠輝,心跳不由得加快。

    但家康終未出口。

     第二日,家康繼續以少有的開朗心緒,盡享田獵之趣。

     二十五日從東金到船橋,二十六日到武減葛西。

    途中遇到百姓,家康便會輕松地與他們搭話,問及地裡的收成,及确認先前頒布的四公六民的賦制有未得到施行。

    “年賦如何?是輕還是重?”新開墾土地免除七年年賦,其後的三年三公七民。

    若在七年内将荒地開墾成沃田,實行四公六民,天下民無食之憂矣。

     “好生對待農夫。

    隻有農人辛勤勞作,天下才不會忍饑受餓。

    ”家康一有機會便對近侍說教,“天下何為苦?農夫最苦。

    他們并未得到什麼,隻是沒有了戰争,他們不會身死于戰亂而已。

    因比,武士應該時刻想着百姓之苦,節儉第一,不可奢侈。

    ” 家康于二十七日返回江戶城,然後在西苑與竹千代同過了六日。

    這是三代将軍家光最後見到祖父了,但他總是癡癡地望着家康。

    在這個敏感少年眼中,此時的祖父乃是一棵在陽光下散發着萬丈光輝的巨木。

    許正因為如此,日後他才命人為家康公畫了十多張像,築建了華麗至極的日光東照宮。

    此為後話,不表。

     臘月初四,家康見伊達政宗已無力舉兵,便離開了江戶。

     柳生宗矩奉将軍秀忠之命,負責護送家康回駿府。

    秀忠許是已知宗矩奉了家康之命,擔當竹千代的師父,才故意把他安排在家康身邊。

     返回駿府途中,家康依然頗為快意,有如一條在陽光下暢遊的魚,但他肉身上的疲勞已無法掩飾,此次來回,終令他勞累至極。

     家康自己似也感覺到了。

    他一路在稻毛、中原、小田原停留歇息。

    至三島時,他說要在此西南八裡處的泉頭城舊址造一處隐居之所。

    泉頭城舊址在堂庭北的清水池旁,在此背對小田原北條氏的山陵建造一處别苑,必是一處名勝。

     “又右衛門,你來看看,作為隐居之所,天下再無比此處更佳的了。

    ” 在前往江戶時,家康以狩獵為名考察沿途地形。

    返回途中,他卻在思量選擇何處為隐居之所。

    宗矩一邊與家康閑話,一邊徒步跟在轎邊。

     若是陽春三月倒罷了,現今乃是臘月中旬,寒風毫不留情呼号而來,清水池四周皆不過一片落寞的荒草地。

     來到一處小山腳下,家康命人住轎,讓人在一株萱草的背陰處鋪上毯子,道:“又右衛門,來這裡坐。

    ” “是。

    ” “此次與我一起狩獵,有何體會?你覺得百姓都安樂了?” “是。

    與亂世比……” “不會被人殺掉……僅僅如此,便是福澤?” 宗矩不答。

    人之幸福,并非僅僅與悲慘舊事相比便可感知。

     “哦。

    你要是回答不了,不答也罷。

    ”家康聽着呼嘯的寒風,眯起了眼睛,道,“若領主非良善,不守規矩……” “哦?” “我是說年賦。

    設若他們大肆搶掠百姓,實施惡政……” “哦……” “到時百姓應該向何人訴苦呢?若向領主家臣訴苦,不管你如何訴說,他們亦不理會。

    ” “是。

    ” “又右衛門!”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