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再起風波

關燈
問二位途中可曾見過上總介大人?” “沒有。

    ”本阿彌光悅首先答道,“上總介大人出了何事?我剛才聽說大禦所甚是震怒。

    ” “您已聽說了?” “是啊。

    ”建部壽德接話道,“我昨晚聽藤堂家臣說了,關于伊達的傳聞可真是麻煩啊。

    ” “伊達陸奧守的傳聞?”重昌疑心大起,遂坐了下來。

     壽德續道:“都是伊達的責任,不能對此人疏忽大意啊。

    聽說逃到大坂城内的托雷斯和保羅兩位神父跑到伊達軍中尋求保護,他們以為伊達也信仰天主,必會二話不說搭救他們。

    但伊達卻不僅不加護衛,還欲殺之。

    ” “殺神父?” “是啊。

    剛才我正和本阿彌老先生說到此事呢,伊達是不是真信天主?” “光悅以為,他非真信。

    他豈會借助神佛力量?伊達甚至以為,他的才智已超過神佛,隻是姑且利用罷了。

    ” “先生所言極是。

    ”建部壽德亦是天主教信徒,因此,他對伊達所為頗為憤怒,“本來,耶稣教派和弗蘭兩斯教派的信徒接近紅毛人,就是接近惡魔。

    然而,你知道嗎,伊達竟然毫無顧忌去接近他們。

    聽說不管是在大坂還是京城,伊達總是允許英吉利商會諸人出入自己府邸,還介紹上總介大人與他們相識,甚至還說:這才是下一位将軍……” 闆倉重昌佯裝糊塗,“那考克斯,就是在平戶新建的英吉利商會奉行吧?” “正是。

    對于正宗的天主教信徒,他就是一介惡魔。

    伊達和那惡魔聯手,要殺掉神父。

    也不知伊達跟上總介大人說了些什麼。

    ” “這……大人是說目下關于伊達的傳聞,和上總介大人也有幹系?” “嘿,你還不知?這樣的話我可不敢說。

    要是讓人知道流言蜚語乃是從我口中傳出,隻怕招來禍患。

    你就當我什麼也未說過吧。

    ”建部壽德突然變得頗為膽小,緘口不言。

    但照本阿彌光悅的脾氣,怎會将話憋在肚子裡?他坦然開口道:“其實也非什麼大事,恐是一些人故意中傷,傳聞說,将軍家中父子兄弟不睦……” “竟有這等謠言!” “所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傳言雲雲,令尊甚是清楚,不必擔心過甚。

    ” 因風雅與勝重相知、并深得敬重的本阿彌光悅,對于重昌來說,是一位人生之師。

    因此,見光悅如此坦然,重昌也就不再追問。

    但這等謠言已在街頭巷尾散布開來,卻實令人憂心。

    制造這個謠言的,怕就是投奔伊達軍中,卻險些被殺,然後至蜂須賀軍中尋求保護,最後逃得無影無蹤的保羅神父。

     據說平戶的考克斯聽說了這個謠言之後,急給大坂屬下去函,令他盡量将餘貨賣掉,換成金子返回平戶。

    由此可見,謠言已大肆散開,說得有鼻子有眼。

    一言以蔽之,便是說政宗要舉兵謀反。

    但這已是後話,不言。

     闆倉重昌惴惴不安地離開了所司代府邸,回了二條城。

    他雖未見到父親,但須趕在家康從宮中退出之前回來。

     但重昌回到二條城,眼前的景象讓他大吃一驚:父親勝重已經帶着忠輝來到。

    不僅有忠輝,還有忠輝家老皆川山城守和花井遠江守,二人亦臉色煞自,久候多時了。

    忠輝和勝重同坐在家康房間隔壁,忽而凄然地看看勝重,忽而仰頭沉思,不安顯而易見。

     世間之事為何偏偏如此不巧?重昌亦感到悲涼:若能早一刻尋到忠輝,把他帶來,便大可緩和父子之隙。

    然而,家康一臉愠怒,前腳出了二條城,忠輝就在勝重的陪伴下到來。

     在家老們等候的房中角落,放着一個裝有朝服的衣服箱子,另有一支黃金簪子。

    但這些都成了多餘,房中隐隐已生殺氣。

     見重昌進來,勝重語氣平和道:“你去何處了?” “孩兒為了上總介大人的事,去了所司代府邸。

    ”勝重轉向忠輝道:“不管怎麼說,此事未及時通知您,是随從之誤……故,首先要向大禦所緻歉。

    ” “……” “無論您怎生責罵家臣,事情都已經不可挽回了,過後再好生教導他們……目下大禦所心緒不佳。

    ” 忠輝突然發出一聲冷笑,“少把我當小兒!我要說我不緻歉,你待怎的?” “唉,這……即便是兄弟之間,也長幼有序,何況是大禦所?您當然要緻歉。

    這麼大熱天,大禦所身着朝服巴巴等您……” “哼!不管碰到何事,就要緻歉緻歉緻歉,緻歉就是孝順?讓我每一事都緻歉,就能養出一個乖巧聰明的兒子?”忠輝瞪一眼重昌,接着道,“你也整日挨你家老爺子的罵,然後緻歉,緻完歉後再挨罵?哼!昨夜我在衆人面前被老爺子那般羞辱,若要帶我進宮,為何不在當時就說?為何偏偏故意刁難?非要待我去散心才突發奇想,這是故意刁難,故意尋我的毛病,罵人責人似成了他的樂趣……” “大人,您這樣說實為過分,大禦所……” “好了好了,反正你和我們家老爺子是沆瀣一氣。

    但緻歉與否是我做兒子的自在。

    我就一聲不吭,聽他怎麼說,看他會怎的責備我,要是能讓我心服口服,就緻歉,不然,我就要說說自己的意思。

    他不是也常說:诤臣乃家中至寶嗎?那就莫把喜歡谏言的兒子說成不孝之子!” 正在此時,家康回來了,大門處傳來的通報聲傳進寂然無聲的走廊下,衆人聽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