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千裡逃亡
關燈
小
中
大
信近才發現波太郎身邊還有一個人。
一個看着十分眼熟的女子,提着一個紫色小包袱跟在他身後,好像是他的侍女。
見信近看着這個女孩,波太郎微微一笑,道:“您大概覺得很面熟吧。
她是原來的刈谷家老土方家的女子,叫阿俊。
”信近回憶起來。
這個女子是跟着於大去了岡崎的百合的堂妹,是剛才遇見的權五郎的女兒。
在於大出嫁時,她作為替身上了另一個轎子,後來不知去向,卻出現在這裡,莫非權五郎一家全都投靠了這所禦堂? “這是我的老朋友,小川伊織。
”波太郎向阿俊介紹道。
阿俊畢恭畢敬向信近施了一禮。
她似乎并未發現這個面目全非的羁旅浪人乃是昔日的三公子。
“我們能在此重逢,實乃緣分。
你跟我來。
” “我已經拜過佛了。
” “不是拜佛,我帶你去見一個有趣的人。
此人由比睿山神藏寺實全養大,現未滿二十,卻四處宣揚歪理,是個不守清規的瘋和尚。
現在他到了千壽庵,不斷打攪大家念佛。
你若是無處落腳,既可住在那裡,亦可自由去留,肯屈駕前往嗎?” “千壽庵……” 信近嘀咕了一句。
剛才土方權五郎也對他說過,如果想留在禦堂,可前往那裡。
“好。
” 信近點關應了。
反正他也無處可去,而且波太郎讓滿懷思鄉之情的他備感親切。
他想打聽些自己離開刈谷之後的情況。
他随波太郎和阿俊向千壽庵方向而去。
與衣着華麗的波太郎和妙齡女子阿俊相比,他簡直就是一個鄉巴佬。
禦堂的城郭比刈谷和岡崎都要堅固得多。
走出城郭,便能看見藍天白雲下一條條天然的護城河。
在河流的交彙處,人煙阜盛,一派生機勃勃的氣象。
這裡和京城不同,也和神都宇治、山田以及佛都奈良相去甚遠,沒有風雅、壯麗的氣派,卻有着蓬勃的生命力,無論怎樣将其摧毀,它都能馬上複元。
城市往往随着政權的強大而發展,但這裡截然不同。
從一開始,這裡便和政治勢力作對,處處呈現出反兆。
大坂的街市在禦堂周圍逐漸擴展,不斷綿延。
但其中仍有一塊尚未開發的綠地,那就是森村。
千壽庵乃一座草庵,背依森村的灌木叢。
既無天台宗和真言宗氣派威嚴的山門,也沒有深山古刹的莊嚴神秘之感。
它給人的感覺,像是佛祖赤身來到了塵世。
草庵兩側散落着幾間茅草屋,以竹子為支撐,裡間橫七豎八躺着幾個人。
信近想到了馬廄,後來又想到是浪人營地,因為從小屋裡飄出烤魚的香味。
波太郎不慌不忙穿過這些小屋,走進正中的草庵。
這裡應該是正殿。
裡面供奉着一尊阿彌陀佛像,地下鋪一張粗草席。
草席上擺放的不是做工精緻的蓮花和蠟燭,而是蔬菜。
有黃瓜、茄子、蓮藕,還有胡蘿蔔。
與禦堂的豪華大殿相較,這裡像是一家供奉着佛像的蔬菜店。
内中一個十八九歲、衣着怪異的男子,像店裡的夥計。
他盤腿而坐,衣服破舊不堪,可以看見毛茸茸的大腿。
其人骨骼健壯,目光銳利,一寸左右的短發根根豎立,讓人想起毛栗。
在這個怪人兩側,是幾個光着膀子身帶傷痕的粗魯浪人。
但怪人在其中依然顯得突兀。
波太郎在門口脫下草鞋,認真放好,看一眼那個怪人,高聲笑道:“小和尚,我又來了。
” “請進,在我們的迷茫還未得到解脫之前,随便來。
”波太郎沒有回答,他優雅地轉過身,接過阿俊手中紫色的小包袱,道:“阿俊,到這裡來。
”說完,從小包袱裡拿出一個與樸素的草庵十分不相稱的白瓷香爐,悠然地點上了随身帶的香。
汗臭和塵土的腥味旋被香煙驅散。
那個怪人鼻子呼哧有聲。
“好?” “嗯,還好。
” 信近坐在阿俊右手邊,觀察着二人的一舉一動。
穩健秀麗的波太郎和這個好像剛從田間泥溝裡爬出來的怪人,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信近感到可笑。
但到底哪裡好笑,他卻說不上來。
他們兩個精力旺盛,看起來卻又出奇地平靜。
他們水火不相容,骨子裡卻流露出奇怪的平和與滑稽。
“我來給你介紹。
”過了一會兒,波太郎回頭對信近道:“要是問他生于何處,他定會告訴你生于天下,名蘆名兵太郎,年齡不詳。
”他意味深長地笑了笑,繼續道:“總之這是一個狂妄的小和尚。
他到了比睿山,便自負地為自己取名随風,自以為能像清風一樣不染俗塵,領悟禅家精髓。
天狗縱然有能耐,縱然勇猛,但上界生物來到凡間,到底能派何用場呢?小和尚,我說得可有道理?他一向好鬥,四處被人驅趕,無處見容。
還自以為是一陣清風……” 波太郎一改往常的莊重,說話甚是刻薄。
怪和尚卻隻是嘿嘿一笑,接着波太郎的話說了下去:“你的說法還是不夠。
此刻之前我還叫随風,但是一旦下定決心以己身之力拯救這日出之國的芸芸衆生,便要改名為天海。
貧僧牛心古怪,不會利用佛陀的教誨去謀食,更不會拿着《法華經》去讨飯。
” 他這一番怪論,句句讓人瞠目結舌,信近競插不進一句。
還好,他總算閉上了大嘴。
要是嘲笑他在說大話,或許他會說:“所以我才是天海嘛!” “這和尚,”波太郎再次開口道,“據說是來給石山禦堂的住持提意見的,但住持卻不把他當回事,
一個看着十分眼熟的女子,提着一個紫色小包袱跟在他身後,好像是他的侍女。
見信近看着這個女孩,波太郎微微一笑,道:“您大概覺得很面熟吧。
她是原來的刈谷家老土方家的女子,叫阿俊。
”信近回憶起來。
這個女子是跟着於大去了岡崎的百合的堂妹,是剛才遇見的權五郎的女兒。
在於大出嫁時,她作為替身上了另一個轎子,後來不知去向,卻出現在這裡,莫非權五郎一家全都投靠了這所禦堂? “這是我的老朋友,小川伊織。
”波太郎向阿俊介紹道。
阿俊畢恭畢敬向信近施了一禮。
她似乎并未發現這個面目全非的羁旅浪人乃是昔日的三公子。
“我們能在此重逢,實乃緣分。
你跟我來。
” “我已經拜過佛了。
” “不是拜佛,我帶你去見一個有趣的人。
此人由比睿山神藏寺實全養大,現未滿二十,卻四處宣揚歪理,是個不守清規的瘋和尚。
現在他到了千壽庵,不斷打攪大家念佛。
你若是無處落腳,既可住在那裡,亦可自由去留,肯屈駕前往嗎?” “千壽庵……” 信近嘀咕了一句。
剛才土方權五郎也對他說過,如果想留在禦堂,可前往那裡。
“好。
” 信近點關應了。
反正他也無處可去,而且波太郎讓滿懷思鄉之情的他備感親切。
他想打聽些自己離開刈谷之後的情況。
他随波太郎和阿俊向千壽庵方向而去。
與衣着華麗的波太郎和妙齡女子阿俊相比,他簡直就是一個鄉巴佬。
禦堂的城郭比刈谷和岡崎都要堅固得多。
走出城郭,便能看見藍天白雲下一條條天然的護城河。
在河流的交彙處,人煙阜盛,一派生機勃勃的氣象。
這裡和京城不同,也和神都宇治、山田以及佛都奈良相去甚遠,沒有風雅、壯麗的氣派,卻有着蓬勃的生命力,無論怎樣将其摧毀,它都能馬上複元。
城市往往随着政權的強大而發展,但這裡截然不同。
從一開始,這裡便和政治勢力作對,處處呈現出反兆。
大坂的街市在禦堂周圍逐漸擴展,不斷綿延。
但其中仍有一塊尚未開發的綠地,那就是森村。
千壽庵乃一座草庵,背依森村的灌木叢。
既無天台宗和真言宗氣派威嚴的山門,也沒有深山古刹的莊嚴神秘之感。
它給人的感覺,像是佛祖赤身來到了塵世。
草庵兩側散落着幾間茅草屋,以竹子為支撐,裡間橫七豎八躺着幾個人。
信近想到了馬廄,後來又想到是浪人營地,因為從小屋裡飄出烤魚的香味。
波太郎不慌不忙穿過這些小屋,走進正中的草庵。
這裡應該是正殿。
裡面供奉着一尊阿彌陀佛像,地下鋪一張粗草席。
草席上擺放的不是做工精緻的蓮花和蠟燭,而是蔬菜。
有黃瓜、茄子、蓮藕,還有胡蘿蔔。
與禦堂的豪華大殿相較,這裡像是一家供奉着佛像的蔬菜店。
内中一個十八九歲、衣着怪異的男子,像店裡的夥計。
他盤腿而坐,衣服破舊不堪,可以看見毛茸茸的大腿。
其人骨骼健壯,目光銳利,一寸左右的短發根根豎立,讓人想起毛栗。
在這個怪人兩側,是幾個光着膀子身帶傷痕的粗魯浪人。
但怪人在其中依然顯得突兀。
波太郎在門口脫下草鞋,認真放好,看一眼那個怪人,高聲笑道:“小和尚,我又來了。
” “請進,在我們的迷茫還未得到解脫之前,随便來。
”波太郎沒有回答,他優雅地轉過身,接過阿俊手中紫色的小包袱,道:“阿俊,到這裡來。
”說完,從小包袱裡拿出一個與樸素的草庵十分不相稱的白瓷香爐,悠然地點上了随身帶的香。
汗臭和塵土的腥味旋被香煙驅散。
那個怪人鼻子呼哧有聲。
“好?” “嗯,還好。
” 信近坐在阿俊右手邊,觀察着二人的一舉一動。
穩健秀麗的波太郎和這個好像剛從田間泥溝裡爬出來的怪人,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信近感到可笑。
但到底哪裡好笑,他卻說不上來。
他們兩個精力旺盛,看起來卻又出奇地平靜。
他們水火不相容,骨子裡卻流露出奇怪的平和與滑稽。
“我來給你介紹。
”過了一會兒,波太郎回頭對信近道:“要是問他生于何處,他定會告訴你生于天下,名蘆名兵太郎,年齡不詳。
”他意味深長地笑了笑,繼續道:“總之這是一個狂妄的小和尚。
他到了比睿山,便自負地為自己取名随風,自以為能像清風一樣不染俗塵,領悟禅家精髓。
天狗縱然有能耐,縱然勇猛,但上界生物來到凡間,到底能派何用場呢?小和尚,我說得可有道理?他一向好鬥,四處被人驅趕,無處見容。
還自以為是一陣清風……” 波太郎一改往常的莊重,說話甚是刻薄。
怪和尚卻隻是嘿嘿一笑,接着波太郎的話說了下去:“你的說法還是不夠。
此刻之前我還叫随風,但是一旦下定決心以己身之力拯救這日出之國的芸芸衆生,便要改名為天海。
貧僧牛心古怪,不會利用佛陀的教誨去謀食,更不會拿着《法華經》去讨飯。
” 他這一番怪論,句句讓人瞠目結舌,信近競插不進一句。
還好,他總算閉上了大嘴。
要是嘲笑他在說大話,或許他會說:“所以我才是天海嘛!” “這和尚,”波太郎再次開口道,“據說是來給石山禦堂的住持提意見的,但住持卻不把他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