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序
關燈
小
中
大
無比的謀略,無情的忍耐&mdash&mdash
「文/柏楊」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戶幕府)第一任君王(征夷大将軍),他在日本混亂的戰國時代,掃平群雄,開創曆時二百六十餘年的長期政權,而以七十五歲高齡逝世。
德川家康在日本曆史上已矗立起大和魂的精神堡壘,然而一八六七年德川王朝被西方世界英法美荷四國艦隊的巨炮摧毀,還政天皇,明治維新時,曾一度受到日本人的憎恨,認為日本所以受到屈辱,都由他們造成。
心理狀态跟中國在辛亥革命時,人人厭惡清王朝一樣。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失敗,尊嚴掃地,過去所有累積下來的光榮和驕傲,全成夢寐,日本人發現他們所處的時代,竟跟三百年前德川家康所處的那個時代&mdash&mdash詭詐、鬥争、生死間不容發,簡直沒有分别,于是激起再度反省。
日本文壇最優秀的作家之一,山岡莊八崛起,透過曆史的理解,面對當代日本所處的環境,開始撰寫《德川家康》在報上連載發表。
我用專門形容英雄豪傑石破天驚的&ldquo崛起&rdquo二字,形容山岡莊八,是因為他用一支筆,重新喚起迷惘中的大和魂,使日本人再建信心。
山岡莊八具備雄厚的曆史知識,從德川家康的祖父、外祖父開始探索,直追尋到德川家康建立的全日本大一統的幕府王朝。
山岡莊八用一千餘萬字的日文,對由現在德川家康生命中每一個人、每一個動作,和心路曆程,幾乎都有細膩的描寫,而提出主旨:&ldquo忍耐!&rdquo 忍耐不是怯懦,更不是屈服,隻有巨人才知道什麼是忍耐,似勾踐戰敗後,甘心當敵人的奴隸,韓信被流氓強迫從褲裆下爬過去,他默然接受,這種縮回拳頭式的忍耐,一個人如果不夠堅強,就絕對無法忍受。
當盟主織田要求德川家康殺妻殺子的時候,德川家康毫不猶豫地立即動手,隻有懦夫才會輕率地拔刀而起,血流五步。
&ldquo甯為玉碎,不為瓦全&rdquo是悲壯的,使烈士動容。
但曆史上多少政治領袖往往甯為瓦全,而等待有一天,把碎了的璧玉,恢複原狀。
曾有入問德川家康:&ldquo杜鵑不啼,而要聽它啼,有什麼辦法?&rdquo 德川家康的回答是:&ldquo等待它啼。
&rdquo大仲馬在他出神入化的巨著《基度山恩仇記》中,最後一句話,就是:&ldquo等待!&rdquo 這是一個奧秘&mdash&mdash卑屈的懦夫用它遮羞,堅強的巨人把它作為跳闆。
日本戰國時代,英雄豪傑輩出,包括豐臣秀吉在内,也隻有德川家康深深領悟到這個奧秘。
作者山岡莊八在德川家康精神深處,提煉出這個奧秘,指出它就是由弱轉強的基因,使戰後的日本人終于在斷瓦敗壁中站起。
孤立的忍耐沒有力量,而必須發自明智的抉擇,熟讀《三國演義》的中國讀者都記得&ldquo讓徐州&rdquo一幕,劉備是徐州州長,當呂布狼狽前來投奔時,劉備把他安置在小沛,而在不久一次對外戰争中,呂布襲據徐州州城,劉備遂被敵人擊敗。
任何人的反應都會是從此跟呂布不共戴天,劉備不然,他反而向呂布投降,而被呂布安置在呂布原住的小沛,這項滿面蒙羞的決策,需要無比的智慧。
桶狹之役後,德川家康不但不為盟主今川複仇(為故主複仇,是日本武士最崇高的情操,否則将被人唾棄)反而踉盟主的敵人締約,這項一反武士傳統精神的劇烈反應,跟劉備一樣,都出人意外,忍人所不能忍,終于才能艱苦地達到既定目标,以至作者山岡莊八驚歎他的勇氣。
一千餘萬字的《德川家康》每一行每一頁,都充滿謀略、詭詐、殺機,但也充滿忠貞、效命,和崇高的統一全國的理念。
中國有兩部書可以和它相比,一是《資治通鑒》,一是《三國演義》。
《資治通鑒》因一直被封閉在艱深的文言文中,影響不大;而《三
德川家康在日本曆史上已矗立起大和魂的精神堡壘,然而一八六七年德川王朝被西方世界英法美荷四國艦隊的巨炮摧毀,還政天皇,明治維新時,曾一度受到日本人的憎恨,認為日本所以受到屈辱,都由他們造成。
心理狀态跟中國在辛亥革命時,人人厭惡清王朝一樣。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失敗,尊嚴掃地,過去所有累積下來的光榮和驕傲,全成夢寐,日本人發現他們所處的時代,竟跟三百年前德川家康所處的那個時代&mdash&mdash詭詐、鬥争、生死間不容發,簡直沒有分别,于是激起再度反省。
日本文壇最優秀的作家之一,山岡莊八崛起,透過曆史的理解,面對當代日本所處的環境,開始撰寫《德川家康》在報上連載發表。
我用專門形容英雄豪傑石破天驚的&ldquo崛起&rdquo二字,形容山岡莊八,是因為他用一支筆,重新喚起迷惘中的大和魂,使日本人再建信心。
山岡莊八具備雄厚的曆史知識,從德川家康的祖父、外祖父開始探索,直追尋到德川家康建立的全日本大一統的幕府王朝。
山岡莊八用一千餘萬字的日文,對由現在德川家康生命中每一個人、每一個動作,和心路曆程,幾乎都有細膩的描寫,而提出主旨:&ldquo忍耐!&rdquo 忍耐不是怯懦,更不是屈服,隻有巨人才知道什麼是忍耐,似勾踐戰敗後,甘心當敵人的奴隸,韓信被流氓強迫從褲裆下爬過去,他默然接受,這種縮回拳頭式的忍耐,一個人如果不夠堅強,就絕對無法忍受。
當盟主織田要求德川家康殺妻殺子的時候,德川家康毫不猶豫地立即動手,隻有懦夫才會輕率地拔刀而起,血流五步。
&ldquo甯為玉碎,不為瓦全&rdquo是悲壯的,使烈士動容。
但曆史上多少政治領袖往往甯為瓦全,而等待有一天,把碎了的璧玉,恢複原狀。
曾有入問德川家康:&ldquo杜鵑不啼,而要聽它啼,有什麼辦法?&rdquo 德川家康的回答是:&ldquo等待它啼。
&rdquo大仲馬在他出神入化的巨著《基度山恩仇記》中,最後一句話,就是:&ldquo等待!&rdquo 這是一個奧秘&mdash&mdash卑屈的懦夫用它遮羞,堅強的巨人把它作為跳闆。
日本戰國時代,英雄豪傑輩出,包括豐臣秀吉在内,也隻有德川家康深深領悟到這個奧秘。
作者山岡莊八在德川家康精神深處,提煉出這個奧秘,指出它就是由弱轉強的基因,使戰後的日本人終于在斷瓦敗壁中站起。
孤立的忍耐沒有力量,而必須發自明智的抉擇,熟讀《三國演義》的中國讀者都記得&ldquo讓徐州&rdquo一幕,劉備是徐州州長,當呂布狼狽前來投奔時,劉備把他安置在小沛,而在不久一次對外戰争中,呂布襲據徐州州城,劉備遂被敵人擊敗。
任何人的反應都會是從此跟呂布不共戴天,劉備不然,他反而向呂布投降,而被呂布安置在呂布原住的小沛,這項滿面蒙羞的決策,需要無比的智慧。
桶狹之役後,德川家康不但不為盟主今川複仇(為故主複仇,是日本武士最崇高的情操,否則将被人唾棄)反而踉盟主的敵人締約,這項一反武士傳統精神的劇烈反應,跟劉備一樣,都出人意外,忍人所不能忍,終于才能艱苦地達到既定目标,以至作者山岡莊八驚歎他的勇氣。
一千餘萬字的《德川家康》每一行每一頁,都充滿謀略、詭詐、殺機,但也充滿忠貞、效命,和崇高的統一全國的理念。
中國有兩部書可以和它相比,一是《資治通鑒》,一是《三國演義》。
《資治通鑒》因一直被封閉在艱深的文言文中,影響不大;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