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

關燈
色,彙集各種聲響,于是,這種和聲便從密林深處傳出,而眼前又展現這樣奇妙的景物,我真想描繪出來,但是力不從心,不能讓沒有遊曆過的人領略這大自然的處女地。

     自從馬蓋特神父①和不幸的拉薩勒②發現密西西比河之後,第一批移居到比洛克西和新奧爾良的法國人,就同當地強大的印第安部族納切斯結成聯盟。

    後來,紛争和嫉妒血染了這片好客的土地。

    在這些土著人裡,有一位名叫夏克塔斯的老人,因其年長,明智而有閱曆,當上了族長,受到荒原族人的愛戴。

    他同所有人一樣,是用不幸的遭遇買來了德行。

    他不僅在新大陸的密林中屢遭磨難,而且磨難還一直追随他到了法蘭西的岸邊。

    他蒙受奇冤,在馬賽身陷囹圄,被押上戰艦服苦役,釋放之後,他觐見了路易十四,還會見了當世的名人,出席過凡爾賽宮的慶典盛會,觀賞過拉辛③的悲劇,聆聽過博須埃④所做的悼詞,總之,這個野蠻人見過大世面—— ①雅克-馬蓋特(1637-1675),法國耶稣會教士,他于1673年發現密西西比河。

     ②卡夫利埃-拉薩勒(1643-1687),法國旅行家,他家看了路易斯安那和密西西比河流。

     ③拉辛(1639-1699),法國古典主義的偉大悲劇作家。

     ④博須埃(1627-1704),法國散文作家,大主教,布道演說家。

     夏克塔斯返回本上多年,一直享受甯靜的生活,不過老天也讓他為這種恩惠付出高昂的代價:老人雙目失明了。

    一位年輕姑娘陪伴他在密西西比河畔的山丘上遊蕩,猶如安提戈涅攙着俄狄浦斯①在錫得龍山流浪,又像瑪爾維娜領着渥西恩②在莫爾旺的山岩上跋涉—— ①俄狄浦斯:底比斯王,受命運的打擊雙目失明後,由女兒領着流落他鄉。

     ②渥西恩:蘇格蘭傳說中莫爾旺古國的王子,遊吟詩人兼鬥士,瑪爾維娜是他的未婚妻。

     夏克塔斯在法國雖有種種不公正的遭遇,但他還是很喜愛法國人,總記得曾接待過他的費納龍①,想為那位德高望重者的同胞盡點兒力。

    終于有了這種機會。

    1725年,一個名叫勒内的法國人,在激情和不幸的驅使下,來到路易斯安那,他沿着密西西比河邊溯流而上,一直走到納切斯人的住地,懇求接納他為這個部族的武士。

    經過盤問,夏克塔斯認為他的決心不可動搖,便收他為義子,将一位名叫賽呂塔的印第安姑娘許配給他。

    婚後不久,部族人就準備開投去獵海狸—— ①費納龍(1651-1715),法國散文作家,主教。

     夏克塔斯深受族人的敬重,雖然雙目失明,仍被薩尚①會議指定出面指揮這次遠征。

    于是,開始祈禱和音戒:算卦者圓夢;大家求馬尼杜神②顯靈;獻祭煙草;焚燒麋鹿的舌帶,觀其是否在火中發出聲響,據此來判斷神靈的意願;最後,他們吃了聖狗肉,終于啟程了。

    勒内也排在隊列中。

    他們借潮水的推動,乘坐獨木舟,沿密西西比河逆流而上,再拐進俄亥俄河。

    時值金秋,遼闊壯美的肯塔基荒原展現在這個法國青年的眼前,令他驚歎不已。

    一天夜晚,月光清亮,所有納切斯人都在獨木舟中安睡,這支印第安船隊揚起皮帆,在微風中行駛。

    勒内單獨和夏克塔斯在一起,請他講一講一生的險曆。

    老人答應滿足年輕人,同他坐在船尾,講述了如下的故事—— ①薩尚:老人或參謀——作者原注。

     ②馬尼杜:北美印第安人信仰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