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崩潰聲隆隆

關燈
問題。

    阿諾菲來斯蚊可以把瘧疾的單個細胞注射進入的血液中。

    其他一種蚊子可以傳播黃熱病。

    還有另外一些蚊子傳染腦炎。

    家蠅并不叮人,然而卻可以通過接觸使痢疾杆菌沾污人類的食物,并且在世界許多地方起着傳播眼疾的重要作用。

    疾病及其昆蟲攜帶者(即帶菌者)的名單中包括有傳染斑疹傷寒的虱子,傳播鼠疫的鼠蚤,傳染非洲嗜睡病的萃蘋蠅,傳染各種發燒的扁虱,等等。

     這些都是我們必将遇到的重要問題。

    任何一個負責任的人都不會認為可以不理睬這些蟲媒疾病。

    現在我們面臨一個問題:用正在使這一問題惡化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究竟是否聰明,是否是負責任的呢?我們的世界己經聽到過許多通過控制昆蟲傳染者來戰勝疾病的勝利消息,但是我們的世界幾乎沒有聽到這個消息的另外一面——失敗的一面,這個短命的勝利現在有力地支持着這樣一種情況,即我們的敵人昆,蟲由于我們的努力實際上己經變得更加厲害了。

    甚至更糟糕的是,我們可能已毀壞了我們自己的作戰手段。

     一個傑出的加拿大昆蟲學家A·W·A·布朗博士受聘于世界衛生組織去進行一個關于昆蟲抗性問題的廣泛調查。

    在1958年出版的總結專題論文中,布朗博士這樣寫道:“在向公共健康計劃中引入強毒性人造殺蟲劑之後還不到十年,主要的技術問題已表現為昆蟲對這些曾用來控制它們的殺蟲劑的抗性的發展。

    ”在他已發表的專論中,世界衛生組織警告說:“現正在進行的對由節足動物引起的如霍亂、斑疹傷寒、鼠疫這樣一些疾病的勁頭十足的進攻已經面臨着一個嚴重退卻的危險,除非這一新問題能夠迅速被人們所解決”。

     這一倒退的程度如何?具有抗藥性昆蟲的名單現在實際上已包括了全部具有醫學意義的各種昆蟲。

    黑蠅、沙蠅和萃萃蠅看來還沒有對化學物質産生抗藥性。

    另一方面,家蠅和衣虱的抗藥性現已發展到了全球的範圍。

    征服瘧疾的計劃由于蚊子的抗性而遇到困難。

    鼠疫的主要傳播者東方鼠蚤最近已表現出對DDT的抗性,這是一個最嚴重的進展。

    每個大陸和大多數島嶼都正在報告當地有許多種昆蟲有了抗藥性。

     也許可以說,首次在醫學上應用現代殺蟲劑是在1943年的意大利,當時盟軍政府用DDT粉劑撒在大批的人身上,成功地消滅了斑疹傷寒。

    跟着,兩年之後,為控制瘧蚊進行了廣泛的殘留噴撒。

    僅在一年以後,一個麻煩的迹象就出現了,家蠅和蚊子開始對噴撒的藥物表現出有了抗藥性。

    1948年,一種新型化學物質——氯丹作為DDT的增補劑而被試用。

    這一次,有效的控制保持了兩年不過到1950年8月,對氯丹具有抗性的蚊子也出現了,到了年底,所有家蠅如同蚊子一樣看來都對氯丹有了抗性。

    新的化學藥物一被投入使用,抗藥性馬上就發展起來了。

    近1951年底時,DDT、甲氧七氯、氯丹、七氯和六六六都已列入了失效的化學藥物質的名單之中。

    同時,蒼蠅卻變得“多得出奇”。

     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後期,同樣一連串事件在撒丁島循環重演。

    在丹馬克,含有DDT的藥品于1944年首次被使用到了1947年,對蒼蠅的控制在許多地方已告失敗。

    在埃及一些地區,到1948年時,蒼蠅已對DDT産生了抗性用BHC取而代之,不過有效期也不過一年。

    一個埃及村莊突出地反映出了這一問題。

    1950年,殺蟲劑有效地控制住了蒼蠅,而在同一年中,初期的死亡率就下降了将近50%。

    次年,蒼蠅對DDT和氯丹己有抗藥性,蒼蠅的數量又恢複到原來的水平,死亡率也随之下降到了原先的水平。

    在美國,在1948年時田納西河谷的蒼蠅已對DDT有了抗藥性。

    其他地區也随之出現此情況。

    用狄氏劑來恢複控制的努力毫無成效,因為在一些地方,僅僅在兩個月之内,蒼蠅就獲得了對這種藥物的頑強抗性。

    在普遍使用了有效的氯化烴類之後,控制物又轉向了有機磷類不過在這兒,抗藥性的故事又再次重演。

    專家們現在的結論是“殺蟲劑技術已不能解決家蠅控制問題,必須重新依靠一般的衛生措施”。

     在那不列斯對衣虱的控制是DDT最早的、最出名的成效之一。

    在而後的幾年中,與它在意大利的成功相比美的是1945-1946年間的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