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每四個中有一個

關燈
另一個觀點來看,這個經過是很有意思的。

    它證明了今天要求民衆接受的,今天看來是“安全得很”,到明天就可能變得危險至極。

     1955年,當這種化學物質被引進的時候,制造商就搞出了一個容許值,此容許值允許在用藥的糧食作物中出現少量殘毒。

    根據法律的要求,他已在實驗動物身上用此化學物質作了試驗,并且提交了他的實驗結果。

    然而,食品與藥物管理處的科學家們認為這些試驗正好顯示出這種化學物質可能具有緻癌傾向,因此,該處的委員提出了一個“零允許值”,即在跨越州際運輸的食物中,在法律上不允許出現任何殘毒。

    不過,制造商有權上訴,因此這一案子被委員會重新審查。

    這個委員會作出了一個拆衷決定:一方面确定容許值為百萬分之一,另一方面讓産品在市場上銷售兩年,在這段時間内進一步作實驗以确定這種化學物質是否真是緻癌物。

     雖然該委員會沒有這樣說,但它的決定意味着民衆必得扮演豚鼠的角色,和實驗室的狗、老鼠一同去試驗受懷疑的緻癌物。

    不過動物實驗很快就得出了結論,兩年之後,就查清了這種殺螨劑确實是一個緻癌物,其殘毒還污染着銷售給民衆的食物。

    甚至在這一情況下,1957年,食品與藥物管理處仍不能立即廢除這個已知緻癌物的殘毒容許值。

    第二年,進行各種法律程序又化了一年時間。

    最後,在1958年12月,食品與藥物管理處委員會在1955年所提出的零允許值才開始生效。

     這些絕不是僅有的緻癌物。

    在實驗室内對動物進行的試驗中,DDT産生出了可疑的肝腫瘤。

    曾經報道過這些腫瘤發現的食品與藥物管理處的科學家們現在沒有把握對這些腫瘤進行分類,不過感到“把它們看作是一種低級的肝細胞癌腫是合理的。

    ”惠帕博士現在給了DDT一個明确的評價——“化學緻癌物”。

     屬于氨基甲酸酯類的兩種除草劑IPC和CIPC已被發現它們起看引起老鼠皮膚腫瘤的作用,其中一些腫瘤是惡性的。

    惡性病變似乎是由這些化學物質引起的,後來又可能受外界盛行的其他種類的化學物質作用,才促使病變全部形成。

     除草劑氨基三唑在實驗動物身上已引起了甲狀腺癌。

    1959年,這種化學物質被許多種植蔓越橘的人所濫用,于是在上市的一些漿果中出現了殘毒。

    食品與藥物管理處沒收了被污染的桔子而引起了争論,人們紛紛控訴,甚至連許多醫學與藥物管理處所提出的科學事實清楚地表明了氨基三唑對實驗鼠類的緻癌特性。

    當這些動物用含百萬分之一百這種物質的飲水飼養時(即每一萬匙水中加入一匙此化學物質),它們于第68個星期即開始出現甲狀腺腫瘤。

    兩年之後,在被檢查的老鼠中有一半以上都出現了這種腫瘤,據診斷是各種良性與惡性腫瘤。

    這些腫瘤也可在更低的給藥水平上出現——事實上,不曾發現有哪種低水平不會引起腫瘤。

    當然,沒有人知道氨基三唑達到何種水平時對人會成為一種緻癌物,但是,正如哈瓦德大學的醫科教授大衛·魯茨頓博士指出的,看來應當存在這樣一個标準水平,這一水平看來不起眼,但卻與人利害攸關。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充分的時間去弄清楚新的氯化烴殺蟲劑和現代除草劑的全部影響。

    大多數惡性病變發展得很緩慢,需要經過受害者一生中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後才能表現出臨床症狀。

    在本世紀二十年代早期,那些在鐘表表面塗發光料的婦女們由于口唇接觸毛刷而吞入了少量的鐳其中一些婦女在十五年或較長時間過去之後,得了骨癌。

    在十五至三十年或更長一段的時期中,由于職業性與化學緻癌物接觸而發生的一些癌才得以表現出來。

     與這些工業性地暴露于各種緻癌物相比,人在DDT中的首次暴露日期大約是1942年(當時DDT用于軍事人員)和1945年(用于市民),直到五十年代早期,各種各樣的化學農藥才付諸應用。

    這些化學物質已經播下了各種惡變的種籽,而這些種籽的成熟期正在到來。

     對大多數惡性病變來說,潛伏期很長是一個普遍現象,然而,這兒存在着一個現在已為人知的例外。

    這個例外是白血球增多症。

    在原子彈爆炸之後僅僅三年,廣島的幸存者就開始出現白血球增多症,當前沒有理由認為還會有比這更短的潛伏期存在。

    也許遲早會發現其它類型的癌症有相對更短的潛伏期,但在目前,白血球增多症看來是癌症發展極為緩慢的一般規律的一個例外。

     在這一農藥盛行的現代時期中,白血病的發病率一直在穩步上升。

    從國家人口統計辦公室得來的數字清楚地表明血液的惡性病變疾病在急驟增長。

    1960年,僅白血病一項就有12,290個受難者。

    死于所有類型的血液和淋巴惡性腫瘤的在1950年有16,690人,而在1960年猛增到25,400人。

    其死亡率由1950年的11·1/10萬增長到1960年的14·1/10萬。

    這種增長情況不僅在美國,其他所有國家的已登記的各種年齡的白血病死亡數都在以每年4-5%的比例在增長。

    這意味着什麼呢?現在人們是否正日益地被暴露于某種或某些對我們環境來說是陌生的緻毒因素之中呢? 許多象梅約診所這樣世界有名的機構已确診患血液器官這些疾病的受害者已有幾百人。

    在梅約診所的血液科工作的馬爾克姆·哈格萊維斯及其同事報道說,這些病人毫無例外地都曾暴露于各種有毒化學物質,其中包括噴撒含有DDT、氯丹、苯、高丙體六六六和石油蒸餾物的藥劑。

     哈格萊維斯博士相信:與使用各種各樣有毒物質有關的環境疾病一直在增長,“尤其在最近十年中”。

    他根據他廣博的臨床經驗相信“患有血液不良和淋巴疾病的絕大多數病人都有一個曾暴露于包括看現今大部分農藥的各種烴類的引人注目的經曆。

    一份仔細的病曆記錄幾乎肯定會顯示出這一關系。

    ”這位專家現在擁有大量的、根據每個病人詳細記錄的病曆,他注意到這些病例中有白血病、發育不良性貧血、霍金斯病及其他血液和造血組織的紊亂。

    他報告說:“他們全都曾在這些環境緻癌因素中充分地暴露過。

    ” 這些病曆說明些什麼呢?其中有一份是一個厭惡蜘蛛的家庭婦女的病例。

    八月中旬,她帶看含DDT和石油蒸餾物的空中噴撒劑進入她的地下室。

    她徹底地噴撒了地下室。

    在樓梯下,在水果櫃内,在所有圍繞着天花闆和椽子的被保護的地方她都噴了藥。

    當她噴撒完的時候,她開始感到十分不舒服,感到惡心、非常煩躁和神經緊張。

    在以後幾天内,她感到好一些了然而,很明顯,她沒有想到她得病的原因九月,她又重複了整個過程:她又去噴了兩次藥,當她噴撒時,她病了,後來又暫時地恢複了健康。

    當她第三次向空中噴藥之後,新的症狀出現了:發燒、關節疼痛和一些不适,一條腿得了急性靜脈炎。

    經哈格萊維斯博士檢查後,她被發現得了急性白血病。

    在第二個月裡她就死去了。

     哈格萊維斯博士的另一個病人是一個專業人員,他在一所被蟑螂侵擾的古老建築物裡辦公。

    由于這些昆蟲使他感到紛擾,他就自己動手采取了控制辦法。

    他花了大半個星期天的時間去噴撒地下室和所有間隔地區。

    噴撒物是濃度為25%的、含在甲基萘的溶液中從懸浮态存在的DDT。

    他不一會兒一就開始顯出皮下出血和吐血。

    他進入診所的時候還在大出血。

    對他血液的研究表明,這是一個被稱為發育不良性貧血的骨髓機能嚴重衰弱。

    在以後的五個半月中,他除了其他治療外,共接受了59次輸血,他局部地恢複了健康,但大約九年之後,他得了緻病的白血病。

     在病曆中涉及到農藥的地方,那些最顯眼的化學物質是DDT、高丙體六六六、六氯苯、硝基苯酚、普通的治蠹晶體對位二氯苯、氯丹,當然還有溶解這些藥物的溶劑。

    正如一個醫生所強調的,單純地暴露于一個單一化學物質的情況如其說是個普通情況,還不如說是個特殊情況因為這些商業産品通常都是含有多種化學物質的綜合體,将這些化學物質制成懸濁液所用的石油分餾物中也夾雜有一些雜質。

    含有芳香族和不飽和烴的溶劑本身就可能是引起造血器官損害的主要因素。

    從實踐的觀點來看(而不是從醫學觀點來看),這一差别是并不重要的,因為這些石油溶劑畢竟是最普通的噴藥操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美國和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