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再也沒有鳥兒歌唱
關燈
小
中
大
現在美國,越來越多的地方已沒有鳥兒飛來報春清晨早起,原來到處可以聽到鳥兒的美妙歌聲,而現在卻隻是異常寂靜。
鳥兒的歌聲突然沉寂了,鳥兒給予我們這個世界的色彩、美麗和樂趣也因某些地方尚未感受其作用而被忽視,以至現在鳥兒悄然絕迹。
一位家庭婦女在絕望中從伊利諾斯州的赫斯台爾城寫信給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鳥類名譽館長(世界知名鳥類學者)羅伯特·庫什曼·馬菲:“我們村子裡、好幾年來一直在給榆樹噴藥。
(這封信寫于1958年)當六年前我們才搬到這兒時,這兒鳥兒多極了,于是我就幹起了飼養工作。
在整個冬天裡,北美紅雀、山雀、綿毛鳥和五十雀川流不息地飛過這裡而到了夏天,紅雀和山雀又帶看小鳥飛回來了。
在噴了幾年DDT以後,這個城幾乎沒有知更鳥和燕八哥了在我的飼鳥架上已有兩年時間看不到山雀了,今年紅雀也不見了鄰居那兒留下築巢的鳥看來僅有一對鴿子,可能還有一窩貓聲鳥。
孩子們在學校裡學習已知道聯邦法律是保護鳥類免受捕殺的,那麼我就不大好向孩子們再說鳥兒是被害死的。
它們還會回來嗎?孩子仍問道,而我卻無言以答。
榆樹正在死去,鳥兒也在死去。
是否正在采取措施呢?能夠采取些什麼措施呢?我能做些什麼呢?” 在聯邦政府開始執行撲滅火蟻的龐大噴撒計劃之後的一年裡,一位阿拉巴馬州的婦女寫道:“我們這個地方大半個世紀以來一直是鳥兒的真正聖地。
去年十月,我們都注意到這兒的鳥兒比以前多了。
然而,突然地,在八月的第二個星期裡,所有鳥兒都不見了。
我習慣于每天早早起來喂養我心愛的已有一個小馬駒的母馬,但是聽不到一點兒鳥兒的聲息。
這種情景是凄涼和令人不安的。
人們對我們美好的世界做了些什麼?最後,一直到五個月以後,才有一種藍色的樫鳥和鷦鹩出現了。
” 在這位婦女所提到的那個秋天裡,我們又收到了一些其他同樣陰沉的報告,這些報告來自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娜州及阿拉巴馬州邊遠南部。
由國家阿托邦學會和美國漁業及野生物服務處出版的季刊《野外紀事》記錄說在這個國家出現了一些沒有任何鳥類的可怕的空白點,這種現象是觸目驚心的。
《野外紀事》是由一些有經驗的觀察家們所寫的報告編纂而成,這些觀察家們在特定地區的野外調查中花費了多年時間,并對這些地區的正常鳥類生活具有無比卓絕的豐富知識。
一位觀奈家報告說,那年秋天,當他在密西西比州南部開車行駛時,在很長的路程内根本看不到鳥兒。
”另外一位在倍頓·路傑的觀察家報告說:她所布放的飼料放在那兒,“幾個星期始終沒有鳥兒來動過”她院子裡的灌木到那時候已該抽條了,但樹枝上卻仍漿果累累。
另外一份報告說,他的窗口“從前常常是由四十或五十隻紅雀和大群其他各種鳥兒組成一種撒點花樣的圖畫,然而現在很難得看到一、兩隻鳥兒出現。
”西弗吉尼亞大學教授莫爾斯·布魯克斯——阿巴拉契亞地區的鳥類權威,他報告說“西弗吉尼亞鳥類數量的減少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這裡有一個故事可以作為鳥兒悲慘命運的象征——這種命運己經征服了一些種類,并且威脅着所有的鳥兒。
這個故事就是衆所周知的知更鳥的故事。
對于千百萬美國人來說,第一隻知更鳥的出現意味着冬天的河流己經解凍。
知更鳥的到來做為一項消怠報道在報紙上,并且在吃飯時大家熱切相告。
随着候鳥的逐漸來臨,森林開始綠意蔥茏,成千的人們在清晨傾聽着知更鳥黎明合唱的第一支曲子。
然而現在,一切都變了,甚至連鳥兒的返回也不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知更鳥,的确還有其他很多鳥兒的生存看來和美國榆樹休戚相關。
從大西洋岸到洛矶山脈,這種榆樹是上千城鎮曆史的組成部分,它以莊嚴的綠色拱道裝扮了街道、村舍和校園。
現在這種榆樹己經患病,這神病蔓延到所有榆樹生長的區域,這種病是如此嚴重,以緻于專家們供認竭盡全力救治榆樹最後将是徒勞無益的。
失去榆樹是可悲的,但是假若在搶救榆樹的徒勞努力中我們把我們絕大部分的鳥兒扔進了覆滅的黑暗中,那将是加倍的悲慘。
而這正是威脅我們的東西。
所謂的荷蘭榆樹病大約是在1930年從歐洲進口鑲闆工業用的榆木節時被引進美國的。
這種病是一種菌病這種菌侵入到樹木的輸水導管中,其孢子通過樹汁的流動而擴散開來,并且由于具有毒分泌物及阻塞作用而緻使樹枝枯萎,使榆樹死亡。
該病是由榆樹皮甲蟲從生病的樹傳播到健康的樹上去的。
由這種昆蟲在已死去的樹皮下所開鑿的渠道後來被入侵的菌孢所污染,這種菌抱又粘貼在甲蟲身上,并被甲蟲帶到它飛到的所有地方。
控制這種榆樹病的努力始終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對昆蟲傳播者的控制。
于是在美國榆樹集中的地區——美國中西部和新英格蘭州,一個個村莊地進行廣泛噴藥已變成了一項日常工作。
這種噴藥對鳥類生命,特别是對知更鳥意味着什麼呢?對該問題第一次作出清晰回答的是喬治·渥朗斯——密執安州大學的教授和他的一個研究生約翰·邁納。
當邁納先生于1954年開始作博士論文時,他選擇了一個關于知更鳥種群的研究題目。
這完全是一個巧合,因為在那時還沒有人懷疑知更鳥是處在危險之中。
但是,正當他開展這頂研究時,事情發生了,這件事改變了他要研究的課題的性質,并剝奪了他的研究對象。
對荷蘭榆樹病的噴藥于1954年在大學校園的一個小範圍内開始。
第二年,校園的噴藥擴大了,把東蘭星城(該大學所在地)包括在内,并且在當地計劃中不僅對吉蔔賽蛾而且連蚊子也都這樣進行噴藥控制了。
化學藥雨己經增多到傾盆而下的地步了。
在1954年——首次少量噴撒的第一年,看來一切都很順當。
第二年春天,遷徙的知更鳥像往常一樣開始返回校園。
就像湯姆林遜的散文《失去的樹林》中的野風信子一樣,當它們在它們熟悉的地方重新出現時,它們并沒有“料到有什麼不幸”。
但是,很快就看出來顯然有些現象不對頭了。
在校園裡開始出現了已經死去的和垂危的知更鳥。
在鳥兒過去經常啄食和群集栖息的地方幾乎看不到鳥兒了。
幾乎沒有鳥兒築建新窩,也幾乎沒有幼鳥出現。
在以後的幾個春天裡,這一情況單調地重複出現。
噴藥區域已變成一個緻死的陷阱,這個陷阱隻要一周時間就可将一批遷徙而來的知更鳥消滅。
然後,新來的鳥兒再掉進陷阱裡,不斷增加着注定要死的鳥兒的數字這些必定要死的鳥可以在校園裡看到,它們也都在死亡前的掙紮中戰慄着。
渥朗斯教授說:“校園對于大多數想在春天找到住處的知更鳥來說,已成了它們的墳地。
”然而為什麼呢?起初,他懷疑是由于神經系統的一些疾病,但是很快就明顯地看出了“盡管那些使用殺蟲劑的人們保證說他們的噴澈對‘鳥類無害’,但那些知更鳥确實死于殺蟲劑中毒,知更鳥表現出人們熟知的失去平衡的症狀,緊接着戰慄、驚厥以至死亡。
” 有些事實說明知更鳥的中毒并非由于直接與殺蟲劑接觸,而是由于吃蚯蚓間接所緻。
校園裡的蚯蚓偶然地被用來喂養一個研究項目中使用的蝼蛄,于是所有的蝼蛄很快都死去了。
養在實驗室籠子裡的一條蛇在吃了這種蚯蚓之後就猛烈地顫抖起來。
然而蚯蚓是知更鳥春天的主要食物。
在劫難逃的知更鳥的死亡之謎很快由位于尤巴那的伊利諾斯州自然曆史考察所的羅·巴克博士找到了答案。
巴克的著作在1958年發表,他找到了此事件錯綜複雜的循環關系——知更鳥的命運由于蚯蚓的作用而與榆樹發生了聯系。
榆樹在春天被噴撒了藥(通常按每50英尺一棵樹用2-5磅DDT的比例進行噴藥,相當于每一英畝榆樹茂密的地區23磅的DDT)。
經常在七月份又噴一次,濃度為前次之半。
強力的噴藥器對淮最高大樹木的上上下下噴出一條有毒的水龍,它不僅直接殺死了要消滅的樹皮甲蟲,而且殺死了其他昆蟲,包括授粉的昆蟲和捕食其他昆蟲的蜘蛛及甲蟲。
毒物在樹葉和樹皮上形成了一層粘而牢的薄膜,雨水也沖不走它。
秋天,樹葉落下地,堆積成潮濕的一層,并開始了變為土壤一部分的緩慢過程。
在此過程中它們得到了蚯蚓的援助,蚯蚓吃掉了葉子的碎屑,因為榆樹葉子是它們喜愛吃的食物之一。
在吃掉葉子的同時,蚯蚓同樣吞下了殺蟲劑,并在它們體内得到積累和濃縮。
巴克博士發現了DDT在蚯蚓的消化管道、血管、神經和體壁中的沉積物
鳥兒的歌聲突然沉寂了,鳥兒給予我們這個世界的色彩、美麗和樂趣也因某些地方尚未感受其作用而被忽視,以至現在鳥兒悄然絕迹。
一位家庭婦女在絕望中從伊利諾斯州的赫斯台爾城寫信給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鳥類名譽館長(世界知名鳥類學者)羅伯特·庫什曼·馬菲:“我們村子裡、好幾年來一直在給榆樹噴藥。
(這封信寫于1958年)當六年前我們才搬到這兒時,這兒鳥兒多極了,于是我就幹起了飼養工作。
在整個冬天裡,北美紅雀、山雀、綿毛鳥和五十雀川流不息地飛過這裡而到了夏天,紅雀和山雀又帶看小鳥飛回來了。
在噴了幾年DDT以後,這個城幾乎沒有知更鳥和燕八哥了在我的飼鳥架上已有兩年時間看不到山雀了,今年紅雀也不見了鄰居那兒留下築巢的鳥看來僅有一對鴿子,可能還有一窩貓聲鳥。
孩子們在學校裡學習已知道聯邦法律是保護鳥類免受捕殺的,那麼我就不大好向孩子們再說鳥兒是被害死的。
它們還會回來嗎?孩子仍問道,而我卻無言以答。
榆樹正在死去,鳥兒也在死去。
是否正在采取措施呢?能夠采取些什麼措施呢?我能做些什麼呢?” 在聯邦政府開始執行撲滅火蟻的龐大噴撒計劃之後的一年裡,一位阿拉巴馬州的婦女寫道:“我們這個地方大半個世紀以來一直是鳥兒的真正聖地。
去年十月,我們都注意到這兒的鳥兒比以前多了。
然而,突然地,在八月的第二個星期裡,所有鳥兒都不見了。
我習慣于每天早早起來喂養我心愛的已有一個小馬駒的母馬,但是聽不到一點兒鳥兒的聲息。
這種情景是凄涼和令人不安的。
人們對我們美好的世界做了些什麼?最後,一直到五個月以後,才有一種藍色的樫鳥和鷦鹩出現了。
” 在這位婦女所提到的那個秋天裡,我們又收到了一些其他同樣陰沉的報告,這些報告來自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娜州及阿拉巴馬州邊遠南部。
由國家阿托邦學會和美國漁業及野生物服務處出版的季刊《野外紀事》記錄說在這個國家出現了一些沒有任何鳥類的可怕的空白點,這種現象是觸目驚心的。
《野外紀事》是由一些有經驗的觀察家們所寫的報告編纂而成,這些觀察家們在特定地區的野外調查中花費了多年時間,并對這些地區的正常鳥類生活具有無比卓絕的豐富知識。
一位觀奈家報告說,那年秋天,當他在密西西比州南部開車行駛時,在很長的路程内根本看不到鳥兒。
”另外一位在倍頓·路傑的觀察家報告說:她所布放的飼料放在那兒,“幾個星期始終沒有鳥兒來動過”她院子裡的灌木到那時候已該抽條了,但樹枝上卻仍漿果累累。
另外一份報告說,他的窗口“從前常常是由四十或五十隻紅雀和大群其他各種鳥兒組成一種撒點花樣的圖畫,然而現在很難得看到一、兩隻鳥兒出現。
”西弗吉尼亞大學教授莫爾斯·布魯克斯——阿巴拉契亞地區的鳥類權威,他報告說“西弗吉尼亞鳥類數量的減少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這裡有一個故事可以作為鳥兒悲慘命運的象征——這種命運己經征服了一些種類,并且威脅着所有的鳥兒。
這個故事就是衆所周知的知更鳥的故事。
對于千百萬美國人來說,第一隻知更鳥的出現意味着冬天的河流己經解凍。
知更鳥的到來做為一項消怠報道在報紙上,并且在吃飯時大家熱切相告。
随着候鳥的逐漸來臨,森林開始綠意蔥茏,成千的人們在清晨傾聽着知更鳥黎明合唱的第一支曲子。
然而現在,一切都變了,甚至連鳥兒的返回也不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知更鳥,的确還有其他很多鳥兒的生存看來和美國榆樹休戚相關。
從大西洋岸到洛矶山脈,這種榆樹是上千城鎮曆史的組成部分,它以莊嚴的綠色拱道裝扮了街道、村舍和校園。
現在這種榆樹己經患病,這神病蔓延到所有榆樹生長的區域,這種病是如此嚴重,以緻于專家們供認竭盡全力救治榆樹最後将是徒勞無益的。
失去榆樹是可悲的,但是假若在搶救榆樹的徒勞努力中我們把我們絕大部分的鳥兒扔進了覆滅的黑暗中,那将是加倍的悲慘。
而這正是威脅我們的東西。
所謂的荷蘭榆樹病大約是在1930年從歐洲進口鑲闆工業用的榆木節時被引進美國的。
這種病是一種菌病這種菌侵入到樹木的輸水導管中,其孢子通過樹汁的流動而擴散開來,并且由于具有毒分泌物及阻塞作用而緻使樹枝枯萎,使榆樹死亡。
該病是由榆樹皮甲蟲從生病的樹傳播到健康的樹上去的。
由這種昆蟲在已死去的樹皮下所開鑿的渠道後來被入侵的菌孢所污染,這種菌抱又粘貼在甲蟲身上,并被甲蟲帶到它飛到的所有地方。
控制這種榆樹病的努力始終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對昆蟲傳播者的控制。
于是在美國榆樹集中的地區——美國中西部和新英格蘭州,一個個村莊地進行廣泛噴藥已變成了一項日常工作。
這種噴藥對鳥類生命,特别是對知更鳥意味着什麼呢?對該問題第一次作出清晰回答的是喬治·渥朗斯——密執安州大學的教授和他的一個研究生約翰·邁納。
當邁納先生于1954年開始作博士論文時,他選擇了一個關于知更鳥種群的研究題目。
這完全是一個巧合,因為在那時還沒有人懷疑知更鳥是處在危險之中。
但是,正當他開展這頂研究時,事情發生了,這件事改變了他要研究的課題的性質,并剝奪了他的研究對象。
對荷蘭榆樹病的噴藥于1954年在大學校園的一個小範圍内開始。
第二年,校園的噴藥擴大了,把東蘭星城(該大學所在地)包括在内,并且在當地計劃中不僅對吉蔔賽蛾而且連蚊子也都這樣進行噴藥控制了。
化學藥雨己經增多到傾盆而下的地步了。
在1954年——首次少量噴撒的第一年,看來一切都很順當。
第二年春天,遷徙的知更鳥像往常一樣開始返回校園。
就像湯姆林遜的散文《失去的樹林》中的野風信子一樣,當它們在它們熟悉的地方重新出現時,它們并沒有“料到有什麼不幸”。
但是,很快就看出來顯然有些現象不對頭了。
在校園裡開始出現了已經死去的和垂危的知更鳥。
在鳥兒過去經常啄食和群集栖息的地方幾乎看不到鳥兒了。
幾乎沒有鳥兒築建新窩,也幾乎沒有幼鳥出現。
在以後的幾個春天裡,這一情況單調地重複出現。
噴藥區域已變成一個緻死的陷阱,這個陷阱隻要一周時間就可将一批遷徙而來的知更鳥消滅。
然後,新來的鳥兒再掉進陷阱裡,不斷增加着注定要死的鳥兒的數字這些必定要死的鳥可以在校園裡看到,它們也都在死亡前的掙紮中戰慄着。
渥朗斯教授說:“校園對于大多數想在春天找到住處的知更鳥來說,已成了它們的墳地。
”然而為什麼呢?起初,他懷疑是由于神經系統的一些疾病,但是很快就明顯地看出了“盡管那些使用殺蟲劑的人們保證說他們的噴澈對‘鳥類無害’,但那些知更鳥确實死于殺蟲劑中毒,知更鳥表現出人們熟知的失去平衡的症狀,緊接着戰慄、驚厥以至死亡。
” 有些事實說明知更鳥的中毒并非由于直接與殺蟲劑接觸,而是由于吃蚯蚓間接所緻。
校園裡的蚯蚓偶然地被用來喂養一個研究項目中使用的蝼蛄,于是所有的蝼蛄很快都死去了。
養在實驗室籠子裡的一條蛇在吃了這種蚯蚓之後就猛烈地顫抖起來。
然而蚯蚓是知更鳥春天的主要食物。
在劫難逃的知更鳥的死亡之謎很快由位于尤巴那的伊利諾斯州自然曆史考察所的羅·巴克博士找到了答案。
巴克的著作在1958年發表,他找到了此事件錯綜複雜的循環關系——知更鳥的命運由于蚯蚓的作用而與榆樹發生了聯系。
榆樹在春天被噴撒了藥(通常按每50英尺一棵樹用2-5磅DDT的比例進行噴藥,相當于每一英畝榆樹茂密的地區23磅的DDT)。
經常在七月份又噴一次,濃度為前次之半。
強力的噴藥器對淮最高大樹木的上上下下噴出一條有毒的水龍,它不僅直接殺死了要消滅的樹皮甲蟲,而且殺死了其他昆蟲,包括授粉的昆蟲和捕食其他昆蟲的蜘蛛及甲蟲。
毒物在樹葉和樹皮上形成了一層粘而牢的薄膜,雨水也沖不走它。
秋天,樹葉落下地,堆積成潮濕的一層,并開始了變為土壤一部分的緩慢過程。
在此過程中它們得到了蚯蚓的援助,蚯蚓吃掉了葉子的碎屑,因為榆樹葉子是它們喜愛吃的食物之一。
在吃掉葉子的同時,蚯蚓同樣吞下了殺蟲劑,并在它們體内得到積累和濃縮。
巴克博士發現了DDT在蚯蚓的消化管道、血管、神經和體壁中的沉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