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修二在館山寺溫泉的大街上打了出租車。
在開往浜松的途中,車輛拐向了左邊,駛進了通往三河大野的寬闊馬路。
一路是三方原的高原。
田裡栽培着黃煙,寬大的煙葉舒展而挺括。
來到國鐵巴士通行的寬廣馬路後,車輛往北駛入山中。
“乘客先生,您是要去湯谷溫泉嗎?”司機問道。
這時,附近住家的雞從車前撲棱着穿過。
“不是,是去鳳來寺山附近的久度山。
”修二說道。
“是來畫畫的吧?”誰都能看得出他是個畫家。
“倒也不是……” “好不容易來一趟,最好是爬一爬鳳來寺山。
山頂的景色棒極了。
” “有那麼好?” “雖然稱不上懸崖峭壁,不過岩石倒是千奇百怪,簡直是天然畫卷。
就連我這種沒有畫心的人都想去描摹一下呢。
”年輕的司機誇張地說。
“既然這樣,那我回程時去爬爬看。
” “現在的話有點晚了,馬上就到傍晚了。
爬那座山,不爬完一千多級的高石階是到不了山寺的。
” “有寺?原來如此,肯定就是鳳來寺了吧?” “那可是三河第一的聖地,在三方原戰勝家康公的武田信玄臨死前曾登上這座山祈禱恢複健康。
不過,三河的神佛卻并沒幫助信玄。
” 到底還是鄉土關系,司機似乎偏向于家康一邊。
道路逐漸變成了斜坡。
前方層巒疊嶂的風景映入眼簾。
“師傅,久度山也跟鳳來寺山一樣,是一座有高石階的山嗎?”修二擔心地問道。
“不是的,久度山隻是當地的一個地名。
有高石階的山附近也有。
” “唔,是嗎?” “是在鳳來寺的附近,出産硯石。
” “做硯台的石頭嗎?” “是的……乘客您要去的,是久度山的哪一家?” “姓依田,叫依田芳子。
年齡五十三四歲的一個女的。
” 司機似乎并不清楚。
“我隻知道門牌号,說不定她是和其他人家合租的。
” 司機扭過頭,說到了那邊問問村人大概就會知道了。
“乘客您昨夜是在館山寺住的吧?”司機又攀談起來。
“不是,隻是在館山寺那邊跟人打聽了這位依田的住址……”回答完後,修二不禁又加上了句多餘的話,“在那兒差點讓人告訴錯了地方,把久度山當成了久能山,因為這兩個地名容易看混。
” “是嗎?那可真夠懸的,因為久能山可是遠在靜岡啊。
不過,久度山跟久能山倒也未必全無關系。
” “為什麼?” “久能山别名有渡山。
至今仍有個叫有渡的地名呢,據說那就是補陀洛山……乘客先生,補陀洛山的事情您知道嗎?” “唔,倒是知道一些……” 嘴上這麼應和着,修二心裡吓了一跳。
沒想到補陀洛山的名字竟會出現在這種地方。
久能山就是補陀洛山的事情他是頭一回聽說。
“這麼說,久度山也是這樣了?” “好像是。
”司機一面轉動着方向盤一面對他的提問點着頭,“都說久度山大概也是補陀洛山。
” “你懂得好多啊。
” “我也算是個鄉土史會的會員啊。
既然是司機,了解一下當地的曆史肯定會對引導乘客有用,于是我就加入了。
後來逐漸喜歡上了。
” 怪不得從剛才起就在講曆史話題。
不過,怎麼又是這補陀洛山呢?修二隻覺得自己要去的地方總會萦繞着補陀洛山的影子。
芳子就待在久度山,這究竟是偶然的巧合,還是一種因緣呢?山峽中的日暮來得格外早。
修二望着逐漸暗淡下去的奧三河的群山,心情不由得沉重起來。
“啊,馬上就到了。
那邊就是大野。
” 下坡道變成了直線,青白色的天空被眼前高高的黑色山脈切割開來,山脈的下面則現出一片燈影。
久度山就在鳳來寺山的附近,從大野乘車也就三十分鐘左右的距離。
司機在隻有二三十戶人家的小村落的一戶人家前停下車子。
四周已經黑了下來,燈影下的人們正在家裡享用晚餐。
修二覺得也不能老讓司機去打聽,于是便自己去問路。
這是一家小雜貨文具店,店裡已經熄了燈。
出來的是一名四十歲前後的男子,說是修二所問的門牌号的确是在這一帶。
“依田芳子?”丈夫模樣的男人想了一會兒,然後朝屋裡喊了一聲,“芳子?不就是待在倉田那兒的那個人嗎?” “是啊,有可能就是那個芳子吧。
年紀大約是多少?”妻子從屋裡上下打量着修二問道。
“有五十三四歲左右……” “會不會是六十歲上下呢?從這兒再往前走五六家,路的對側有一戶雕硯台的姓倉田的人家,您最好是到那邊問問吧。
在開往浜松的途中,車輛拐向了左邊,駛進了通往三河大野的寬闊馬路。
一路是三方原的高原。
田裡栽培着黃煙,寬大的煙葉舒展而挺括。
來到國鐵巴士通行的寬廣馬路後,車輛往北駛入山中。
“乘客先生,您是要去湯谷溫泉嗎?”司機問道。
這時,附近住家的雞從車前撲棱着穿過。
“不是,是去鳳來寺山附近的久度山。
”修二說道。
“是來畫畫的吧?”誰都能看得出他是個畫家。
“倒也不是……” “好不容易來一趟,最好是爬一爬鳳來寺山。
山頂的景色棒極了。
” “有那麼好?” “雖然稱不上懸崖峭壁,不過岩石倒是千奇百怪,簡直是天然畫卷。
就連我這種沒有畫心的人都想去描摹一下呢。
”年輕的司機誇張地說。
“既然這樣,那我回程時去爬爬看。
” “現在的話有點晚了,馬上就到傍晚了。
爬那座山,不爬完一千多級的高石階是到不了山寺的。
” “有寺?原來如此,肯定就是鳳來寺了吧?” “那可是三河第一的聖地,在三方原戰勝家康公的武田信玄臨死前曾登上這座山祈禱恢複健康。
不過,三河的神佛卻并沒幫助信玄。
” 到底還是鄉土關系,司機似乎偏向于家康一邊。
道路逐漸變成了斜坡。
前方層巒疊嶂的風景映入眼簾。
“師傅,久度山也跟鳳來寺山一樣,是一座有高石階的山嗎?”修二擔心地問道。
“不是的,久度山隻是當地的一個地名。
有高石階的山附近也有。
” “唔,是嗎?” “是在鳳來寺的附近,出産硯石。
” “做硯台的石頭嗎?” “是的……乘客您要去的,是久度山的哪一家?” “姓依田,叫依田芳子。
年齡五十三四歲的一個女的。
” 司機似乎并不清楚。
“我隻知道門牌号,說不定她是和其他人家合租的。
” 司機扭過頭,說到了那邊問問村人大概就會知道了。
“乘客您昨夜是在館山寺住的吧?”司機又攀談起來。
“不是,隻是在館山寺那邊跟人打聽了這位依田的住址……”回答完後,修二不禁又加上了句多餘的話,“在那兒差點讓人告訴錯了地方,把久度山當成了久能山,因為這兩個地名容易看混。
” “是嗎?那可真夠懸的,因為久能山可是遠在靜岡啊。
不過,久度山跟久能山倒也未必全無關系。
” “為什麼?” “久能山别名有渡山。
至今仍有個叫有渡的地名呢,據說那就是補陀洛山……乘客先生,補陀洛山的事情您知道嗎?” “唔,倒是知道一些……” 嘴上這麼應和着,修二心裡吓了一跳。
沒想到補陀洛山的名字竟會出現在這種地方。
久能山就是補陀洛山的事情他是頭一回聽說。
“這麼說,久度山也是這樣了?” “好像是。
”司機一面轉動着方向盤一面對他的提問點着頭,“都說久度山大概也是補陀洛山。
” “你懂得好多啊。
” “我也算是個鄉土史會的會員啊。
既然是司機,了解一下當地的曆史肯定會對引導乘客有用,于是我就加入了。
後來逐漸喜歡上了。
” 怪不得從剛才起就在講曆史話題。
不過,怎麼又是這補陀洛山呢?修二隻覺得自己要去的地方總會萦繞着補陀洛山的影子。
芳子就待在久度山,這究竟是偶然的巧合,還是一種因緣呢?山峽中的日暮來得格外早。
修二望着逐漸暗淡下去的奧三河的群山,心情不由得沉重起來。
“啊,馬上就到了。
那邊就是大野。
” 下坡道變成了直線,青白色的天空被眼前高高的黑色山脈切割開來,山脈的下面則現出一片燈影。
久度山就在鳳來寺山的附近,從大野乘車也就三十分鐘左右的距離。
司機在隻有二三十戶人家的小村落的一戶人家前停下車子。
四周已經黑了下來,燈影下的人們正在家裡享用晚餐。
修二覺得也不能老讓司機去打聽,于是便自己去問路。
這是一家小雜貨文具店,店裡已經熄了燈。
出來的是一名四十歲前後的男子,說是修二所問的門牌号的确是在這一帶。
“依田芳子?”丈夫模樣的男人想了一會兒,然後朝屋裡喊了一聲,“芳子?不就是待在倉田那兒的那個人嗎?” “是啊,有可能就是那個芳子吧。
年紀大約是多少?”妻子從屋裡上下打量着修二問道。
“有五十三四歲左右……” “會不會是六十歲上下呢?從這兒再往前走五六家,路的對側有一戶雕硯台的姓倉田的人家,您最好是到那邊問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