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天早上,山鹿恭介九點半來到公司,外勤部裡還空無一人。
他跟往常一樣,黑闆上寫下“去向:橫濱方向。
目的:動員數人投保”後,就離開了公司。
他開着一輛深紅色的雙門小型轎車來到了橫濱,這輛車才開兩年。
來到橫濱後他并沒有駛入市内,而是開上了第一京濱國營公路。
公路上車輛很多,山鹿一邊看地圖,一邊操縱着方向盤,到達大森東後朝東拐了彎。
從藤澤開到這裡花了三個小時。
向右拐彎後眼前出現了一條寬約二十米的柏油馬路。
馬路是新鋪的,鉛灰色的路面還泛着青光,潔白的标志線顯得格外清晰。
種中央隔離帶上的樹木美麗異常,宛如庭園裡的綠化。
大面積填海而成的人工曠野,舒展成平坦、遼闊的地面。
一群雜亂無章的城市建築樹立西北兩側的盡頭,就像海灘邊的垃圾一般。
東邊想必是東京灣,但看不到海面。
遠方的地平線上一溜兒排列着三十來個紅色小鉛筆頭似的東西。
定睛細看,原來是起重機。
旁邊還蓋有低矮的白色建築。
那裡似乎是個碼頭。
恭介把車停混凝土天橋邊。
橋頭刻着“大井南天橋”的字樣。
從欄杆處往下看,五六米的下方有數不清的橫貫南北的鐵軌和公路。
地圖上,這裡标明為新幹線的電車調度場,電車導電弓所用的配線橫七豎八地覆蓋它的上面。
海岸公路是條收費高速公路,它的前方是通往千葉方向的海底隧道。
有幾輛汽車正沿着上行和下行的公路行駛着。
這條公路仿佛遼闊土地上的一條“溝”。
這條寬敞的汽車公路向碼頭方向延伸去,碼頭的前方先向北一拐,然後又成了直線,再向西一拐,然後再往南拐下來,與剛才經過的那條公路會合。
由于地域太過廣闊,所以單靠瞭望是看不出來的,隻有從地圖上方能得知,整個形狀呈不規則的四邊形。
四邊形中間鑲嵌着新幹線車輛調度用的軌道和通向海底隧道的收費公路這條“溝”。
除此之外的部分就全是雜草叢生的原野了。
頭頂上,正要着陸的客機低空掠過。
南面就是羽田機場。
環形公路的全長有十多公裡,對于夜間的暴走族來說,無疑是一條求之不得的專用公路,可以無止境地沿着這條環行公路轉圈。
而如果轉膩了的話,還有一條海濱大道直通芝浦。
天黑後,除去有事去碼頭上船舶公司的倉庫,其餘時間是不會有車輛通行的。
即便是現這樣的大白天,也隻有六七輛卡車和轎車開過。
快車道的一旁是人行道,道邊種着杜鵑花和柳樹,茂密的植物排列其後,簡直就像是一堵圍牆。
林中植物的葉子既像榉樹,又像熱帶植物的闊葉。
恭介怕蛇,他提心吊膽地跨進去一看,發現植物帶寬約三米。
出了植物帶,眼前就是遼闊的原野,草長得相當旺盛。
靠近公路處孤零零排着幾幢四層樓房和倉庫,數萬公頃空曠地面的襯托下,顯得異常單薄和寒碜,簡直就像塑料模型。
恭介上了車,沿着公路朝前行駛。
他來到拐彎處後降低車速,從車窗朝右側望去,那裡有一條岔路,信号燈下有一塊寫着“南部天橋東端”的路标。
公路旁松散地排着一列路燈柱子。
汽車左側則是連綿不斷的樹籬。
自行車手們正路上訓練,有的弓起背将身子伏車把上飛馳,有的車後輪上拴一根繩子,拖着一個汽車輪胎,估計是練腳力。
當小汽車超越他們時,車手們隻是稍稍地瞟了瞟駕駛位子上的恭介。
沿着公路筆直地朝前行駛時,左側出現東京海關的辦事處,就是剛才遠眺時玩具一般的樓房。
右側則是一排大煞風景的混凝土建築,那是船舶公司倉庫。
到了這裡,就看到了成排裝卸貨物的起重機,剛才遠眺時它們像一個個小鉛筆頭,如今則聳立倉庫屋頂的上方。
它頂部像梯子一般橫空伸出的,是裝卸船用的長長的懸臂。
起重機叉開四條腿站着,看起來很像一頭長頸鹿。
四條腿的中部有個冰箱似的白色小屋,看樣子是操控室。
所有的起重機都閑着,四周寂靜無聲。
恭介繼續驅車前進。
公路向左轉彎的地方變成了上坡路,不一會兒就來到了天橋上。
恭介那兒停了車,下車打量起來。
隻見下面是通往隧道的灣岸公路和新幹線電車樞紐線的延伸段。
沿天橋順坡而下的話前方是立體交叉公路。
“羽田—浜松”之間的輕軌鐵路與高速羽田線沿高架向前平行延伸。
公路則從它下面穿
他跟往常一樣,黑闆上寫下“去向:橫濱方向。
目的:動員數人投保”後,就離開了公司。
他開着一輛深紅色的雙門小型轎車來到了橫濱,這輛車才開兩年。
來到橫濱後他并沒有駛入市内,而是開上了第一京濱國營公路。
公路上車輛很多,山鹿一邊看地圖,一邊操縱着方向盤,到達大森東後朝東拐了彎。
從藤澤開到這裡花了三個小時。
向右拐彎後眼前出現了一條寬約二十米的柏油馬路。
馬路是新鋪的,鉛灰色的路面還泛着青光,潔白的标志線顯得格外清晰。
種中央隔離帶上的樹木美麗異常,宛如庭園裡的綠化。
大面積填海而成的人工曠野,舒展成平坦、遼闊的地面。
一群雜亂無章的城市建築樹立西北兩側的盡頭,就像海灘邊的垃圾一般。
東邊想必是東京灣,但看不到海面。
遠方的地平線上一溜兒排列着三十來個紅色小鉛筆頭似的東西。
定睛細看,原來是起重機。
旁邊還蓋有低矮的白色建築。
那裡似乎是個碼頭。
恭介把車停混凝土天橋邊。
橋頭刻着“大井南天橋”的字樣。
從欄杆處往下看,五六米的下方有數不清的橫貫南北的鐵軌和公路。
地圖上,這裡标明為新幹線的電車調度場,電車導電弓所用的配線橫七豎八地覆蓋它的上面。
海岸公路是條收費高速公路,它的前方是通往千葉方向的海底隧道。
有幾輛汽車正沿着上行和下行的公路行駛着。
這條公路仿佛遼闊土地上的一條“溝”。
這條寬敞的汽車公路向碼頭方向延伸去,碼頭的前方先向北一拐,然後又成了直線,再向西一拐,然後再往南拐下來,與剛才經過的那條公路會合。
由于地域太過廣闊,所以單靠瞭望是看不出來的,隻有從地圖上方能得知,整個形狀呈不規則的四邊形。
四邊形中間鑲嵌着新幹線車輛調度用的軌道和通向海底隧道的收費公路這條“溝”。
除此之外的部分就全是雜草叢生的原野了。
頭頂上,正要着陸的客機低空掠過。
南面就是羽田機場。
環形公路的全長有十多公裡,對于夜間的暴走族來說,無疑是一條求之不得的專用公路,可以無止境地沿着這條環行公路轉圈。
而如果轉膩了的話,還有一條海濱大道直通芝浦。
天黑後,除去有事去碼頭上船舶公司的倉庫,其餘時間是不會有車輛通行的。
即便是現這樣的大白天,也隻有六七輛卡車和轎車開過。
快車道的一旁是人行道,道邊種着杜鵑花和柳樹,茂密的植物排列其後,簡直就像是一堵圍牆。
林中植物的葉子既像榉樹,又像熱帶植物的闊葉。
恭介怕蛇,他提心吊膽地跨進去一看,發現植物帶寬約三米。
出了植物帶,眼前就是遼闊的原野,草長得相當旺盛。
靠近公路處孤零零排着幾幢四層樓房和倉庫,數萬公頃空曠地面的襯托下,顯得異常單薄和寒碜,簡直就像塑料模型。
恭介上了車,沿着公路朝前行駛。
他來到拐彎處後降低車速,從車窗朝右側望去,那裡有一條岔路,信号燈下有一塊寫着“南部天橋東端”的路标。
公路旁松散地排着一列路燈柱子。
汽車左側則是連綿不斷的樹籬。
自行車手們正路上訓練,有的弓起背将身子伏車把上飛馳,有的車後輪上拴一根繩子,拖着一個汽車輪胎,估計是練腳力。
當小汽車超越他們時,車手們隻是稍稍地瞟了瞟駕駛位子上的恭介。
沿着公路筆直地朝前行駛時,左側出現東京海關的辦事處,就是剛才遠眺時玩具一般的樓房。
右側則是一排大煞風景的混凝土建築,那是船舶公司倉庫。
到了這裡,就看到了成排裝卸貨物的起重機,剛才遠眺時它們像一個個小鉛筆頭,如今則聳立倉庫屋頂的上方。
它頂部像梯子一般橫空伸出的,是裝卸船用的長長的懸臂。
起重機叉開四條腿站着,看起來很像一頭長頸鹿。
四條腿的中部有個冰箱似的白色小屋,看樣子是操控室。
所有的起重機都閑着,四周寂靜無聲。
恭介繼續驅車前進。
公路向左轉彎的地方變成了上坡路,不一會兒就來到了天橋上。
恭介那兒停了車,下車打量起來。
隻見下面是通往隧道的灣岸公路和新幹線電車樞紐線的延伸段。
沿天橋順坡而下的話前方是立體交叉公路。
“羽田—浜松”之間的輕軌鐵路與高速羽田線沿高架向前平行延伸。
公路則從它下面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