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關燈
野就大大領先于其他人,開始一步步接近自己了。

    或許這就是所謂記者的嗅覺吧?中野一個勁地要求自己帶他去新聞照片的攝影現場,無非也是想看了自己的攝影方法後,從中得到什麼啟示吧? 恭介感到自己的身子微微發顫。

     吃過了晚飯,恭介翻開報紙,漫不經心地将目光投到了社會版上。

    《最近的暴走族
    ">——及其生态》——這一标題撲進了他的眼簾。

     以東京都為中心的暴走族死灰複燃了。

    自從五十三年
    ">十二月修改道路交通法,禁止危險的集團飙車,暴走族一時間偃旗息鼓。

    但今年入夏之前,他們很快又一齊出現了公路上。

    僅從警視廳的調查便可知,到四月底為止,車輛數達到了去年同期的五倍。

    以鐵管或木杠為兇器打群架的現象明顯增加,其特點是:主要成員低齡化,一般都隻有十六七歲;雙輪車增多;集團小型化。

    他們出動時都事先準備好兇器,到處追尋敵對的團體,還從路邊的汽車上抽取汽油,已從暴走族變成了少年匪徒了(警視廳少年二科)。

     據警視廳調查,現東京都内的暴走族,僅主要團夥就有四十來個,成員約有三千五百人。

    與去年同期相比,團夥增加了五個,人員增加了近三成。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年齡結構,青少年占了全體成員的96%,其中十七歲的占35%,十六歲的占30%。

    正因為年齡段偏低,所用車輛中雙輪車占了絕大部分,比去年增加了60%,達到了車輛總數的75%。

     每到星期六,這些暴走族們就駕車飛馳于東京的周邊地區,車輛的總數是去年的五倍,而今年團夥之間的鬥毆和私刑較多。

    到四月底為止,由暴走族所引起的暴力事件達到了一百二十件,約為去年同期的四倍,團夥之間的鬥毆事件較之去年的三起,今年則上升到了十件之多。

    二月上旬,新宿山手大道上飛奔的三十多人的暴走族,遭到了埋伏那裡的另一團夥的磚頭、石塊的襲擊,随即便打成一團。

    之後,又發生了敵對團夥的成員動用私刑的事件。

    四月底,江戶川區逮捕了一批攜帶燃燒瓶準備襲擊敵對團夥的暴走族成員。

     除此之外,追趕正常行駛的車輛,将駕駛員拖出車來拳打腳踢,甚至搶走現金的案例(世田谷區),用膠管從路邊汽車上抽取汽油的案例(小平市、江戶川區)等也增多。

     比起神宮外苑來,暴走族們更喜歡連接品川區和大田區的品川、大井碼頭的海灣公路。

    由于這條路最近剛剛建成,路面寬闊,沿線有東京貨物中轉處、東京海關、國際集裝箱碼頭、各家船舶公司的船塢、火力發電廠等,所以沒有一戶人家,來往車輛也很少,又是環行公路,中間是多條線路的交彙處,從立體交叉高架下面穿過後是通往千葉方向連接東京灣海底隧道的收費公路,其餘地方則是大片草地,簡直就是暴走族的天堂。

    現,這裡已經成了夜間暴走族的“超速公路”了。

     今年,出現了許多三四十人的小團夥,他們嘴裡嚷嚷着“兩三輛警車敢來就壓扁它!”“遇上别的團夥就揍扁他們!”十分兇悍。

    由于年齡小,當頭的控制能力差,常常會一窩蜂亂跑。

     至于為什麼要開飛車,目前最大的團夥之一的首領A君(十七歲)說:“摩托車任憑我使喚,沒有什麼比那種速度更讓人陶醉的了……暴走族中,隻要有膽量就能當上敢死隊隊長……隻要和大家一起,就什麼都辦得到。

    ”他的話道出了暴走族的心理。

     恭介被這篇報道吸引住了,連讀了兩三遍。

     暴走族充分體現了現年輕人的心理和生态。

    這不就是具有時代感的題材嗎?不就是古家庫之助常挂嘴上的“新聞照片是時代的見證”嗎? 好,這次就拍這個了!恭介拿定了主意。

     想到這裡,那個死乞白賴非要自己帶他去拍攝現場的中野晉一又他心頭冒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