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關燈
賽的評委主席嗎?他是很贊賞您的《沖撞》的。

    ” 窗外掠過了一陣小船的引擎聲。

     “古家先生是我心中的老師。

    ”恭介端正了一下坐姿後,繼續說道“我還‘湘南光影會’時,曾向全國新聞攝影家聯盟申請,請他來藤澤講過課。

    就是從那時,我開始跟他親近。

    從那以後,我就一直得到他的指點。

    我也曾就‘湘南光影會’同好們的沙龍化問題跟他傾訴過自己心中的煩惱,他說,他也有同感,還說我還是從那裡退出來為好。

    ” “這麼說來,是古家先生建議您退出‘湘南光影會’的?” “那倒也不是。

    不過他确實是支持我的。

    我很尊敬古家先生,一直跟先生保持着通信聯系,每過兩個月總要去東京看望先生一次。

    ” “您十分崇敬古家先生啊!” “不過,請别誤會。

    我的《沖撞》能得到A報的年度最高獎并不是評委會主任古家先生的偏袒。

    先生可不是那種人。

    他這個人是極其公正無私的,評審上非常嚴格。

    ”恭介加強了語氣說道。

     “那是自然。

    隻要看看發表出來的獲獎作品就一目了然了。

    像《沖撞》那樣的傑作是不多見的。

    我看即便以十年為一個時間段來評選的話,也能進入前五位。

    ”中野晉一不遺餘力地稱贊道。

     “多謝誇獎!” 山鹿恭介有些飄飄然了。

    剛才他一直對中野晉一這位保險業務介紹人低頭哈腰的,而現兩人的地位似乎發生了變化。

    眼前的這個中野晉一盡管說自己玩了好多年相機,可畢竟還是個不入行的門外漢。

    恭介覺得自己是指點對方。

     “像《沖撞》那樣抓住了決定性瞬間的照片,是怎麼拍出來的呢?也是靠耐心等待機會才拍成的嗎?” “是的。

    除了耐心等待,别無他法。

    所以我才跑外勤時也一直背着沉重的攝影包。

    機會就是偶然性。

    要想遭遇偶然,相機得時刻不離身!” “搞新聞攝影的人都是這樣的嗎?” 中野晉一又把目光瞄向了恭介的那個頗具專業氣派的攝影包。

     “基本上都是這樣的。

    古家先生也像念口頭禅似的老說,凡有志于新聞攝影的人,走到哪裡也必須帶着照相機,這樣才能捕捉機會。

    ” 中野晉一看着攝影包,不經意地捋着胡子,擡起充滿了好奇神色的眼睛說道:“可是,即便是相機不離身,也還是有人走運有人不走運的吧?看看各家報紙入選的新聞照片就知道了,好作品并不多。

    這就是說,絕佳的機會本身就不是那麼多的,對吧?” “問題就這兒。

    這也正是令征集作品的各家報社和評審委員們頭痛的地方。

    可盡管這樣,也還是隻能依靠偶然性啊。

    獲得各家報社月度獎的淨是平庸之作,道理也就于此。

    正因為老是收不到好作品,所以評委和報社攝影部的人聚會時,有人甚至說過,拍攝者與其坐等機會,不如去創造機會!因為各家報社之間也有競争的,誰都不願輸給同行的嘛。

    ” “說得是,說得是啊。

    ”中野晉一往前湊了湊說道,“主辦方這樣的心情,我們也是完全理解的。

    ” 恭介這個外行面前,表現出一種内行人的焦慮,而這種焦慮底下,卻是優越感和難以抑制的得意。

     “您說的創造機會,又是怎麼回事呢?” “啊,那是因為老是不見好的作品,主辦方說的玩笑話。

    哪會有為了拍一張火災場面的照片而真去放火燒人家房子的家夥呢?” “哦,收不到好作品,開會時就講些牢騷話、笑話也是可以理解的。

    古家先生也開這樣的玩笑嗎?” “我沒參加過那樣的會,所以不太清楚。

    隻不過是從朋友那裡聽說過一點。

    古家先生是很喜歡開玩笑的,說不定他們的内部會議上他也說過那樣的話吧。

    就連報社裡的攝影部長,整天面對着毫無起色的應征作品,也會附和着開開這樣的玩笑吧。

    ” “由此可見,您的《沖撞》就越發地顯得不可多得了呀。

    正像古家先生評論中所說的那樣,那是十萬分之一的偶然啊。

    作為評委主席的古家先生和攝影部長,看到您的作品一定非常高興吧?” “是啊,他們十分高興。

    這是我的運氣好啊。

    ” 這時,一聲霧笛拖着長長的尾音從漆黑一片的海面上傳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