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
隻見那邊近處有成排的松樹、雜木,沒有一戶住家。
遠處較低的位置上,有一片白蒙蒙的東西左右伸展着,似乎是城鎮,但看不太分明。
“啊,那些山就是大仁一帶的吧?” 美代子似乎從連綿不斷、起伏不定的山峰棱線上看出了地理特征。
夕陽的照耀下,那些山峰顯得朦朦胧胧的。
“是啊,是伊豆西海岸的群山。
” “這裡的夜景應該很美吧?沼津和三島的萬家燈火隐約可見……” “我從未夜間來過這兒,但想必夜景一定很美。
當然,别的高坡上也同樣能看到美麗的城市夜景。
” “請問,我妹妹出事的地點還很遠嗎?” “不遠了,馬上就到。
就往左兩百米左右的地方。
” 司機踩下了油門,荒涼的農田和稀稀落落的樹林又再次移動起來了。
“請這兒停一下。
”交通組組長說道,“我們從這兒步行過去吧。
” 剛才駛來的道路是南北向的,而這裡有一條東西向的小路與之交叉。
懷抱着花束的山内美代子先下了車,交通組組長緊随其後。
戴墨鏡的卷發男子也從駕駛室裡走了出來。
山坡上涼風陣陣,他那頭長長的卷毛随風搖擺着。
交通組組長前面領路,三人十字路口拐了個彎。
這條路上前後沒人居住,一派荒涼的冬日景象。
沒走多遠,面前出現了一座鋼筋水泥橋。
“這是架設東名高速公路上面的天橋。
這一帶高架橋很多,這僅僅是其中之一。
” 剛才身處高坡之上時并未發覺,現才發現剛才開車過來的那條路是與高速公路平行的。
天橋高高地橫跨高速公路之上,連接着東西兩邊的村道。
三人來到天橋正中央,站定了身軀。
兩側都是開山時劈出的懸崖峭壁,山崖上覆蓋着一層枯黃的雜草。
正下方就是鉛灰色的高速公路,中央隔離帶兩側的上行、下行路線上是川流不息的卡車、轎車。
每一邊的路面都是兩車道。
大型卡車有從八噸到二十噸級别的帶頂棚的車型和鋁闆廂式貨車,除此之外,還有集裝箱車、罐裝車、冷藏車等,林林總總,一應俱齊。
每輛貨車都将貨物堆得高高的。
有的卡車裝貨太多,簡直像一節火車車廂一樣。
而小巧低矮的轎車則靈巧飛速地穿梭其間。
天橋與路面之間雖然有十五米的高度差,但每當有車輛從腳底下駛過,由于速度太快,天橋會發出一陣轟隆隆的聲響,甚至會使人産生連天橋都晃動的錯覺。
每輛汽車的速度都每小時一百公裡以上。
“事故現場距離此地大約七百多米、靠近沼津的地方。
高速公路那裡有一個慢彎,我們站這裡是看不到的。
事故就發生那個拐彎前一百米左右的地方。
”交通組組長用手指着前方說道。
“視野不太好啊。
”山内美代子凝神朝前看了一會兒說道。
“是啊,雖說算不上急轉彎,也總是一個拐彎麼。
” “不論什麼車開到那個拐彎之前,都會放慢一些車速嗎?” “不,那種程度的慢彎前估計誰都不會放慢車速吧,如果車輛特别擁擠則另當别論。
否則的話,應該還是會保持一百公裡以上的車速的。
” “到了晚上十一點左右,又會是怎樣的狀态呢?” “車輛當然會少很多。
那時跑的多半是卡車了,即所謂的深夜長途貨運車。
” 晚上十一點正是五個月前發生連環撞車事故時的時間。
“從這兒能走到事故現場嗎?” “正經的道路是沒有的。
從這山崖上有一條小路通往那裡,除此之外就無路可走了。
眼下野草還枯萎着,應該比較好走。
” 說完,交通組組長率先走過了天橋,來到了公路上方的懸崖上。
高速公路的下行線就他們的眼皮底下。
小路緊貼着懸崖邊。
面向公路的山坡幾乎是垂直的,山坡上是整片整片枯萎的芒草,故而看不到泥土或岩石,其間也有一簇一簇的小松樹。
沿着懸崖邊有一道斷斷續續的鐵絲網栅欄。
走前面的交通組組長停下了腳步,回頭看着山内美代子,說道:“事故現場就這兒。
” 他朝下指了指。
那裡的卡車與轎車風馳電掣般地飛奔着,轟鳴的引擎聲發出狂風般的呼嘯。
“那是一段下坡路吧?”留胡子戴墨鏡的男子首次開口,向交通組組長問道。
“是啊。
”交通組組長也是首次回答他的問題。
“坡度大概有多大?” “這個麼……哦,下面有标記,是百分之三
">。
” 那個男人雙手抱胸,一動不動地站着,隻是轉動脖子打量着高速公路上行、下行兩個方向。
“連一盞路燈也沒有啊。
”他自言自語道。
隻見那邊近處有成排的松樹、雜木,沒有一戶住家。
遠處較低的位置上,有一片白蒙蒙的東西左右伸展着,似乎是城鎮,但看不太分明。
“啊,那些山就是大仁一帶的吧?” 美代子似乎從連綿不斷、起伏不定的山峰棱線上看出了地理特征。
夕陽的照耀下,那些山峰顯得朦朦胧胧的。
“是啊,是伊豆西海岸的群山。
” “這裡的夜景應該很美吧?沼津和三島的萬家燈火隐約可見……” “我從未夜間來過這兒,但想必夜景一定很美。
當然,别的高坡上也同樣能看到美麗的城市夜景。
” “請問,我妹妹出事的地點還很遠嗎?” “不遠了,馬上就到。
就往左兩百米左右的地方。
” 司機踩下了油門,荒涼的農田和稀稀落落的樹林又再次移動起來了。
“請這兒停一下。
”交通組組長說道,“我們從這兒步行過去吧。
” 剛才駛來的道路是南北向的,而這裡有一條東西向的小路與之交叉。
懷抱着花束的山内美代子先下了車,交通組組長緊随其後。
戴墨鏡的卷發男子也從駕駛室裡走了出來。
山坡上涼風陣陣,他那頭長長的卷毛随風搖擺着。
交通組組長前面領路,三人十字路口拐了個彎。
這條路上前後沒人居住,一派荒涼的冬日景象。
沒走多遠,面前出現了一座鋼筋水泥橋。
“這是架設東名高速公路上面的天橋。
這一帶高架橋很多,這僅僅是其中之一。
” 剛才身處高坡之上時并未發覺,現才發現剛才開車過來的那條路是與高速公路平行的。
天橋高高地橫跨高速公路之上,連接着東西兩邊的村道。
三人來到天橋正中央,站定了身軀。
兩側都是開山時劈出的懸崖峭壁,山崖上覆蓋着一層枯黃的雜草。
正下方就是鉛灰色的高速公路,中央隔離帶兩側的上行、下行路線上是川流不息的卡車、轎車。
每一邊的路面都是兩車道。
大型卡車有從八噸到二十噸級别的帶頂棚的車型和鋁闆廂式貨車,除此之外,還有集裝箱車、罐裝車、冷藏車等,林林總總,一應俱齊。
每輛貨車都将貨物堆得高高的。
有的卡車裝貨太多,簡直像一節火車車廂一樣。
而小巧低矮的轎車則靈巧飛速地穿梭其間。
天橋與路面之間雖然有十五米的高度差,但每當有車輛從腳底下駛過,由于速度太快,天橋會發出一陣轟隆隆的聲響,甚至會使人産生連天橋都晃動的錯覺。
每輛汽車的速度都每小時一百公裡以上。
“事故現場距離此地大約七百多米、靠近沼津的地方。
高速公路那裡有一個慢彎,我們站這裡是看不到的。
事故就發生那個拐彎前一百米左右的地方。
”交通組組長用手指着前方說道。
“視野不太好啊。
”山内美代子凝神朝前看了一會兒說道。
“是啊,雖說算不上急轉彎,也總是一個拐彎麼。
” “不論什麼車開到那個拐彎之前,都會放慢一些車速嗎?” “不,那種程度的慢彎前估計誰都不會放慢車速吧,如果車輛特别擁擠則另當别論。
否則的話,應該還是會保持一百公裡以上的車速的。
” “到了晚上十一點左右,又會是怎樣的狀态呢?” “車輛當然會少很多。
那時跑的多半是卡車了,即所謂的深夜長途貨運車。
” 晚上十一點正是五個月前發生連環撞車事故時的時間。
“從這兒能走到事故現場嗎?” “正經的道路是沒有的。
從這山崖上有一條小路通往那裡,除此之外就無路可走了。
眼下野草還枯萎着,應該比較好走。
” 說完,交通組組長率先走過了天橋,來到了公路上方的懸崖上。
高速公路的下行線就他們的眼皮底下。
小路緊貼着懸崖邊。
面向公路的山坡幾乎是垂直的,山坡上是整片整片枯萎的芒草,故而看不到泥土或岩石,其間也有一簇一簇的小松樹。
沿着懸崖邊有一道斷斷續續的鐵絲網栅欄。
走前面的交通組組長停下了腳步,回頭看着山内美代子,說道:“事故現場就這兒。
” 他朝下指了指。
那裡的卡車與轎車風馳電掣般地飛奔着,轟鳴的引擎聲發出狂風般的呼嘯。
“那是一段下坡路吧?”留胡子戴墨鏡的男子首次開口,向交通組組長問道。
“是啊。
”交通組組長也是首次回答他的問題。
“坡度大概有多大?” “這個麼……哦,下面有标記,是百分之三
">。
” 那個男人雙手抱胸,一動不動地站着,隻是轉動脖子打量着高速公路上行、下行兩個方向。
“連一盞路燈也沒有啊。
”他自言自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