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關燈
本劇作者亨利克·易蔔生(1928-1906),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戲劇大師、歐洲近代戲劇新紀元的開創者,他在戲劇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亞和莫裡哀一樣不朽的聲譽。

    從二十年代起,我國讀者就熟知這個偉大的名字;當時在我國的反封建鬥争和争取婦女解放的鬥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經起過不少的促進作用。

     易蔔生出生于挪威海濱一個小城斯基恩。

    少年時期,因父親破産,家道中落,沒有進成大學,不滿十六歲就到一家藥店當學徒。

    社會的勢利,生活的艱辛,培養了他的憤世嫉俗的性格和個人奮鬥的意志。

    在繁重而瑣碎的學徒工作之餘,他刻苦讀書求知,并學習文藝寫作。

    1848年歐洲的革命浪潮和挪威國内的民族解放運動,激發了青年易蔔生的政治熱情和民族意識,他開始寫了一些歌頌曆史英雄的富有浪漫色彩的劇作。

    接着,他先後在卑爾根和奧斯陸被劇院聘為導演和經理,達十餘年之久。

    這段經曆加深了他對挪威社會政治的失望,于是憤而出國,在意大利和德國度過二十七年(1863-91)的僑居生活,同時在創作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晚年才回奧斯陸。

     易蔔生一生共寫了二十多部劇作,除早期那些浪漫抒情詩劇外,主要是現實主義的散文劇即話劇。

    這些散文劇大都以習見而又重大的社會問題為題材,通常被稱為"社會問題劇"。

    《社會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和《人民公敵》(1882)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易蔔生的整個創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紀後半葉。

    在他的筆下,歐洲資産階級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亞、莫裡哀筆下顯得更腐爛、更醜惡,也更令人憎恨,這是很自然的。

    他的犀利的筆鋒飽含着憤激的熱情,戳穿了資産階級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關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虛僞和荒謬。

    《玩偶之家》就是對于資本主義私有制下的婚姻關系、對于資産階級的男權中心思想的一篇義正辭嚴的控訴書。

     女主人娜拉表面上是一個未經世故開鑿的青年婦女,一貫被人喚作"小鳥兒"、"小松鼠兒",實際上上她性格善良而堅強,為了丈夫和家庭不惜忍辱負重,甚至準備犧牲自己的名譽。

    她因挽救丈夫的生命,曾經瞞着他向人借了一筆債;同時想給垂危的父親省卻煩惱,又冒名簽了一個字。

    就是由于這件合情合理的行為,資産階級的"不講理的法律"卻逼得她走投無路。

    更令她痛心的是,真相大白之後,最需要丈夫和她同舟共濟、承擔危局的時刻,她卻發現自己為之作出犧牲的丈夫竟是一個虛僞而卑劣的市儈。

    她終于覺醒過來,認識到自己婚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