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奮争出殼
關燈
小
中
大
想、意象和願望從我心中冉冉升起,将我拽離了外面的世界,我與這些幻夢或陰影的交流如此真實而活躍,竟勝過了真實世界。
其間,有一個夢或幻想反複出現,漸漸變得對我意味深長。
那是我一生最重要、最難忘的夢境:我回到了父親的家中——屋門上的鳥形徽章在藍色底座上閃着金光——母親在家中迎接我,當我走進門,正要擁抱她時,她的樣子竟變了,變成了我從未見過的一個人,高大威嚴,就像馬克斯·德米安和我畫中的那人一樣,但卻是另外一個人,雖然外表威嚴,卻具有十足的女性氣質。
這個人将我拉到她身旁,開始和我進行纏綿而可怕的交合。
快樂和恐懼糾纏在一起,這場交合既是神聖儀式,又似乎是渎神的行為。
這個擁抱我的形象中被注入了許多對母親和我的朋友德米安的回憶。
和她的交合完全是大逆不道,卻依然讓我感到極大的快樂。
我常常幸福無比地從這個夢中醒來,仿佛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心中大為恐懼内疚。
雖然自己并沒有意識到,但漸漸地,通過我尋找的那個神,我内心的印象開始和外界對我的暗示建起了聯系。
後來,這種聯系變得更緊密熱切,我漸漸覺得,正是在這種充滿暗示的夢境中,我才呼喚着阿布拉克薩斯的名字。
快樂和恐懼、男性和女性同體相生,最神聖的和最恐怖的交織糾纏,深重的罪惡在最溫柔的純潔中戰栗——這便是我的愛之夢,這便是阿布拉克薩斯。
愛不再是我起初理解的黑暗獸欲,也不再是對虔誠靈性的崇拜,就像我對貝雅特裡斯像的敬愛一樣。
愛同是兩者,而且超乎其外,愛是天使和撒旦,是男性和女性、人和獸、最高尚和最邪惡之物的融合。
我必定要去體驗這樣的愛,我的命運便是去品嘗其滋味。
我對它既渴望又害怕,然而它卻永遠存在,永遠淩駕于我之上。
第二年春,我就得離開學校,上大學,但我還不知道自己要去那裡,學什麼專業。
我的嘴唇上已長出了一小茬胡須,我已是發育成熟的男人,卻完全不知所措,沒有目标。
我惟一堅信的是自己内心的聲音,我的夢境。
我認為自己有必要跟随夢的引導。
然而這樣做很難,每日我都在和自己作對。
我常常想,自己大概是瘋了,難道我确實跟其他人不同?可是,其他人做的事,我都能做到,隻需一點勤奮,我也能讀柏拉圖,解決三角幾何問題,理解化學方程式。
惟獨有一點我做不到:放棄我心中深藏的目标,轉而去規劃自己的人生。
就像其他人那樣,他們清楚知道自己要成為教授、法官、醫生或藝術家,也知道自己的路要走多久,會有哪些好處,我卻做不到。
或許某一天我也會這麼做,但我當時又怎麼能知道呢?或許我還得尋覓再尋覓,一年又一年,最後一事無成,毫無建樹。
或許我也能有所建樹,但抵達的卻是邪惡可怕的目的地。
我所渴求的,無非是将心中脫穎欲出的本性付諸生活。
為什麼竟如此艱難呢? 我常想畫出夢中那位無與倫比的愛人形象,卻從未成功。
如果真能畫出,我肯定會将畫寄給德米安。
他在哪裡呢?我不知道。
我隻知道他和我是連在一起的。
我什麼時候能再見他呢? 愛慕貝雅特裡斯時的美好甯靜已成過往。
那時我以為自己終于找到了一個心靈歸宿,找到了平靜。
事實總是這樣,每當我開始喜歡某種狀态或某種夢境時,它們就會迅速枯萎、沉寂。
錯過後再怎麼怨天尤人也是徒勞!此時,我又生活在一種無法滿足的願望中,充滿好奇的期待,常常因此陷入癫狂狀态。
夢中情人的形象常常出現在我面前,清晰得無以複加,簡直比我自己的手更清晰,我和她交談,在她面前哭泣,或咒罵。
我稱她為母親,在她面前流淚跪下,我稱她為愛人,渴望她那成熟而銷魂的一吻,我稱她為魔鬼和妓女,吸血鬼和兇手。
她引誘我做最甜蜜的愛情之夢,或做最放蕩的無恥之舉,無論美善醜惡,高低上下,她都安之若素。
整個冬季,我的内心滋生着一種難以言狀的風暴。
我早已習慣孤獨,不會為此感到抑郁,我和德米安、鹞鷹以及夢中巨人的形象——她既是我的命運,又是我的愛人——生活在一起。
這些已足夠我生活在其中,因為一切都指向某一深奧而偉大的境地,一切都在暗示阿布拉克薩斯。
然而這些夢境和思想卻都不聽任我的意願驅使,我無法使喚其中任何一人,無法随心所欲地改變其顔色。
他們走來,帶走了我,我被他們所統治,他們操縱着我的生活。
我與外部世界的關系基本正常。
我不怕任何人,我的同學們認識到了這一點,私下裡很敬佩我,這倒常常讓我忍俊不禁。
如果願意,我可以看透他們中的大多數,有時甚至能吓他們一跳。
不過我很少這樣做,幾乎從未做過。
我最渴望的無非是真正地嘗一口生活的滋味,将我的一部分投入這個世界,任它與世界發生關系或抗争。
有時,
其間,有一個夢或幻想反複出現,漸漸變得對我意味深長。
那是我一生最重要、最難忘的夢境:我回到了父親的家中——屋門上的鳥形徽章在藍色底座上閃着金光——母親在家中迎接我,當我走進門,正要擁抱她時,她的樣子竟變了,變成了我從未見過的一個人,高大威嚴,就像馬克斯·德米安和我畫中的那人一樣,但卻是另外一個人,雖然外表威嚴,卻具有十足的女性氣質。
這個人将我拉到她身旁,開始和我進行纏綿而可怕的交合。
快樂和恐懼糾纏在一起,這場交合既是神聖儀式,又似乎是渎神的行為。
這個擁抱我的形象中被注入了許多對母親和我的朋友德米安的回憶。
和她的交合完全是大逆不道,卻依然讓我感到極大的快樂。
我常常幸福無比地從這個夢中醒來,仿佛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心中大為恐懼内疚。
雖然自己并沒有意識到,但漸漸地,通過我尋找的那個神,我内心的印象開始和外界對我的暗示建起了聯系。
後來,這種聯系變得更緊密熱切,我漸漸覺得,正是在這種充滿暗示的夢境中,我才呼喚着阿布拉克薩斯的名字。
快樂和恐懼、男性和女性同體相生,最神聖的和最恐怖的交織糾纏,深重的罪惡在最溫柔的純潔中戰栗——這便是我的愛之夢,這便是阿布拉克薩斯。
愛不再是我起初理解的黑暗獸欲,也不再是對虔誠靈性的崇拜,就像我對貝雅特裡斯像的敬愛一樣。
愛同是兩者,而且超乎其外,愛是天使和撒旦,是男性和女性、人和獸、最高尚和最邪惡之物的融合。
我必定要去體驗這樣的愛,我的命運便是去品嘗其滋味。
我對它既渴望又害怕,然而它卻永遠存在,永遠淩駕于我之上。
第二年春,我就得離開學校,上大學,但我還不知道自己要去那裡,學什麼專業。
我的嘴唇上已長出了一小茬胡須,我已是發育成熟的男人,卻完全不知所措,沒有目标。
我惟一堅信的是自己内心的聲音,我的夢境。
我認為自己有必要跟随夢的引導。
然而這樣做很難,每日我都在和自己作對。
我常常想,自己大概是瘋了,難道我确實跟其他人不同?可是,其他人做的事,我都能做到,隻需一點勤奮,我也能讀柏拉圖,解決三角幾何問題,理解化學方程式。
惟獨有一點我做不到:放棄我心中深藏的目标,轉而去規劃自己的人生。
就像其他人那樣,他們清楚知道自己要成為教授、法官、醫生或藝術家,也知道自己的路要走多久,會有哪些好處,我卻做不到。
或許某一天我也會這麼做,但我當時又怎麼能知道呢?或許我還得尋覓再尋覓,一年又一年,最後一事無成,毫無建樹。
或許我也能有所建樹,但抵達的卻是邪惡可怕的目的地。
我所渴求的,無非是将心中脫穎欲出的本性付諸生活。
為什麼竟如此艱難呢? 我常想畫出夢中那位無與倫比的愛人形象,卻從未成功。
如果真能畫出,我肯定會将畫寄給德米安。
他在哪裡呢?我不知道。
我隻知道他和我是連在一起的。
我什麼時候能再見他呢? 愛慕貝雅特裡斯時的美好甯靜已成過往。
那時我以為自己終于找到了一個心靈歸宿,找到了平靜。
事實總是這樣,每當我開始喜歡某種狀态或某種夢境時,它們就會迅速枯萎、沉寂。
錯過後再怎麼怨天尤人也是徒勞!此時,我又生活在一種無法滿足的願望中,充滿好奇的期待,常常因此陷入癫狂狀态。
夢中情人的形象常常出現在我面前,清晰得無以複加,簡直比我自己的手更清晰,我和她交談,在她面前哭泣,或咒罵。
我稱她為母親,在她面前流淚跪下,我稱她為愛人,渴望她那成熟而銷魂的一吻,我稱她為魔鬼和妓女,吸血鬼和兇手。
她引誘我做最甜蜜的愛情之夢,或做最放蕩的無恥之舉,無論美善醜惡,高低上下,她都安之若素。
整個冬季,我的内心滋生着一種難以言狀的風暴。
我早已習慣孤獨,不會為此感到抑郁,我和德米安、鹞鷹以及夢中巨人的形象——她既是我的命運,又是我的愛人——生活在一起。
這些已足夠我生活在其中,因為一切都指向某一深奧而偉大的境地,一切都在暗示阿布拉克薩斯。
然而這些夢境和思想卻都不聽任我的意願驅使,我無法使喚其中任何一人,無法随心所欲地改變其顔色。
他們走來,帶走了我,我被他們所統治,他們操縱着我的生活。
我與外部世界的關系基本正常。
我不怕任何人,我的同學們認識到了這一點,私下裡很敬佩我,這倒常常讓我忍俊不禁。
如果願意,我可以看透他們中的大多數,有時甚至能吓他們一跳。
不過我很少這樣做,幾乎從未做過。
我最渴望的無非是真正地嘗一口生活的滋味,将我的一部分投入這個世界,任它與世界發生關系或抗争。
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