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朝聖者之歌
關燈
小
中
大
赫爾曼·黑塞是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廣為世界各地讀者喜愛,中國讀者熱愛黑塞作品的也大有人在。
我自己所讀的第一本黑塞作品是他的自傳體劄記《溫泉療養客》,那是黑塞作品中少為人知的一本小書,卻可說是最為風趣的一本。
當時我因為腰椎神經病變住院治療,日夜被疼痛折磨,讀着那本書,居然能夠在劇痛中大笑幾回,而打動我心的是主人公在疾苦中所表現的幽默以及對個體、生命、自然的思辨。
後來我把這本小冊子翻譯成中文,這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此後我陸續讀黑塞的諸多小說、詩歌、散文、書評以及書信集,也将我心愛的一些散文翻譯出來。
做着這些事情,精神上得到無比的享受,我把作家黑塞當成自己神交的良友。
黑塞作品的德文版已經出了20卷本的作品集,包括詩歌、小說、散文、書信、書評,另外有4卷本的書信集以及2卷本《青少年時代書信集》(1895&mdash1900),後者是他的夫人妮侬編選的黑塞青少年時代的書信來往。
單行本除了各種小說、散文,還有摘錄同一題材的集合本,諸如《黑塞談幸福》《黑塞談個性》《黑塞眼中的中國智慧》《忙中偷閑讀黑塞》等等。
翻譯成中文的有幾乎所有著名小說,大部分詩歌和非常少的散文。
現在這兩本散文集是在《朝聖者之歌》(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年)的基礎上稍作增删編成的(詩集則另成一冊)。
因為那本書在市面上已經長期缺失。
增添的有《溫泉療養客》,删減了一些散文,實為篇幅所限不得已而為之。
黑塞的作品,無論是小說、詩歌還是散文,都可說是他的心靈自傳。
黑塞的小說之所以能夠引起讀者的同感,很大一個原因是他的寫作全是來自切身的經曆和體驗。
黑塞在描繪和闡釋自己的生命時,因着能夠生動地把握住其特殊性,能夠将特殊性轉化為普适性,故而能夠超越時空的距離、超越文化的距離,直接與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不同階層、不同年齡的讀者群交談,特别是青少年,他們總是能夠從他那兒得到一點信息、一點啟發、一點感應。
就如那位寫信給黑塞的日本少年,他覺得遠在瑞士的黑塞在同他說話,并且比之任何人都更理解他的苦惱。
還如一位德國作家,他說,如果他在學校讀書時就讀到黑塞的書,那麼他當時的許多無助和困惑對他的傷害就可能減少,至少不會讓他那樣地絕望。
這樣的例子還很多,這告訴我們,越早閱讀黑塞的作品越是受益,當然,任何時候讀都不嫌晚。
黑塞的主要作品是小說,他以小說聞名于世,不過,他同時也是出色的詩人和散文家。
他的詩歌主要記錄了他個人成長過程中的掙紮和洞見,散文則更多記錄了他對曆史和社會的觀察和思考。
詩歌對黑塞而言,&ldquo是靈魂對經曆的反應&hellip&hellip詩最先隻對詩人自己說話,是他的呼吸,他的呐喊,他的夢,他的微笑,他的掙紮&rdquo,也就是主體性極強的一種文學形式。
寫詩的第一要義是真:生活經曆之真,感情感覺之真,思想之真,還有就是真正的内心的需要,所以絕不能以形害意。
但這不是說,他不重視形式,相反,在對待詩的形式上,他的态度極為認真,總要在各方面不斷推敲,直到一首詩全無雕琢的痕迹。
渾然天成,大概是黑塞詩作的理想,而他的詩的确具備了優美而簡單、自然而真切的特性。
黑塞詩的另一特點就是節奏性和音樂性強,這對他是不可或缺的。
舉凡時序變化、晨昏交替、湖光山色、花草樹木皆是黑塞詩歌的題材,生老與病死、童稚與耄耋、内在的困惑、外在的苦難、對精神的追求、對生命的感悟也是題材。
當然,愛情詩還有諷刺之作更不會少。
無論什麼題材,他的寫法都是以主體感受和思考為着眼點,詠物抒情寫人無不将&ldquo我&rdquo置于其間,這時候,詩人的個性品格、生活态度、生活理想、對存在的理解和認識了然于詩中。
他的詩和散文以及小說的内涵一緻,講述社會用同一模型塑造人,人和樹木一樣,被修剪成四平八穩
我自己所讀的第一本黑塞作品是他的自傳體劄記《溫泉療養客》,那是黑塞作品中少為人知的一本小書,卻可說是最為風趣的一本。
當時我因為腰椎神經病變住院治療,日夜被疼痛折磨,讀着那本書,居然能夠在劇痛中大笑幾回,而打動我心的是主人公在疾苦中所表現的幽默以及對個體、生命、自然的思辨。
後來我把這本小冊子翻譯成中文,這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此後我陸續讀黑塞的諸多小說、詩歌、散文、書評以及書信集,也将我心愛的一些散文翻譯出來。
做着這些事情,精神上得到無比的享受,我把作家黑塞當成自己神交的良友。
黑塞作品的德文版已經出了20卷本的作品集,包括詩歌、小說、散文、書信、書評,另外有4卷本的書信集以及2卷本《青少年時代書信集》(1895&mdash1900),後者是他的夫人妮侬編選的黑塞青少年時代的書信來往。
單行本除了各種小說、散文,還有摘錄同一題材的集合本,諸如《黑塞談幸福》《黑塞談個性》《黑塞眼中的中國智慧》《忙中偷閑讀黑塞》等等。
翻譯成中文的有幾乎所有著名小說,大部分詩歌和非常少的散文。
現在這兩本散文集是在《朝聖者之歌》(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年)的基礎上稍作增删編成的(詩集則另成一冊)。
因為那本書在市面上已經長期缺失。
增添的有《溫泉療養客》,删減了一些散文,實為篇幅所限不得已而為之。
黑塞的作品,無論是小說、詩歌還是散文,都可說是他的心靈自傳。
黑塞的小說之所以能夠引起讀者的同感,很大一個原因是他的寫作全是來自切身的經曆和體驗。
黑塞在描繪和闡釋自己的生命時,因着能夠生動地把握住其特殊性,能夠将特殊性轉化為普适性,故而能夠超越時空的距離、超越文化的距離,直接與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不同階層、不同年齡的讀者群交談,特别是青少年,他們總是能夠從他那兒得到一點信息、一點啟發、一點感應。
就如那位寫信給黑塞的日本少年,他覺得遠在瑞士的黑塞在同他說話,并且比之任何人都更理解他的苦惱。
還如一位德國作家,他說,如果他在學校讀書時就讀到黑塞的書,那麼他當時的許多無助和困惑對他的傷害就可能減少,至少不會讓他那樣地絕望。
這樣的例子還很多,這告訴我們,越早閱讀黑塞的作品越是受益,當然,任何時候讀都不嫌晚。
黑塞的主要作品是小說,他以小說聞名于世,不過,他同時也是出色的詩人和散文家。
他的詩歌主要記錄了他個人成長過程中的掙紮和洞見,散文則更多記錄了他對曆史和社會的觀察和思考。
詩歌對黑塞而言,&ldquo是靈魂對經曆的反應&hellip&hellip詩最先隻對詩人自己說話,是他的呼吸,他的呐喊,他的夢,他的微笑,他的掙紮&rdquo,也就是主體性極強的一種文學形式。
寫詩的第一要義是真:生活經曆之真,感情感覺之真,思想之真,還有就是真正的内心的需要,所以絕不能以形害意。
但這不是說,他不重視形式,相反,在對待詩的形式上,他的态度極為認真,總要在各方面不斷推敲,直到一首詩全無雕琢的痕迹。
渾然天成,大概是黑塞詩作的理想,而他的詩的确具備了優美而簡單、自然而真切的特性。
黑塞詩的另一特點就是節奏性和音樂性強,這對他是不可或缺的。
舉凡時序變化、晨昏交替、湖光山色、花草樹木皆是黑塞詩歌的題材,生老與病死、童稚與耄耋、内在的困惑、外在的苦難、對精神的追求、對生命的感悟也是題材。
當然,愛情詩還有諷刺之作更不會少。
無論什麼題材,他的寫法都是以主體感受和思考為着眼點,詠物抒情寫人無不将&ldquo我&rdquo置于其間,這時候,詩人的個性品格、生活态度、生活理想、對存在的理解和認識了然于詩中。
他的詩和散文以及小說的内涵一緻,講述社會用同一模型塑造人,人和樹木一樣,被修剪成四平八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