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極可能成為事實的故事
關燈
小
中
大
這個故事,恐怕已經被傳述了千百遍。
它被各大媒體大肆報導,變成報紙社論的主題、婦女雜志議論的焦點,老掉牙的教訓和啟示,也被家庭專欄賺人熱淚的人道主義者拿來大作文章。
貝蒂·狄賓——她的本名并非貝蒂·狄賓,她跟她所殺的這名男人完全沒有親屬關系——她在布裡斯托的霍夫爾監獄裡服毒自殺前一個星期,親口揭露了這個故事。
這就是為什麼菲爾博士迄今仍堅持,這并非他成功破獲的案子。
“整個事件有個關鍵性的事實,”他會這麼說,“這女孩并非狄賓親生女兒。
她于他在美國居住期間,曾當了他兩年的女傭。
這就是解釋。
我從開始就猜到了。
光憑手上的證據,很容易就可以斷定她是兇手;罪證在偵查初期就很明顯。
唯一讓我困惑的,是她的殺人動機。
“現在我們已經得到答案,這表示她和狄賓一樣,都在蓄意隐瞞自己的身分。
你們瞧,她就是那名讓狄賓魂萦夢牽的女人。
狄賓當時越來越厭倦在美國欺詐騙錢的生活,決定洗手不幹,到英國隐姓埋名(在這個節骨眼上,我不再做其他描述),他要她一塊遠走高飛。
她,順便提一下,據史賓利對她的描述是“行止如出身公園大道的上流社會名媛”。
“我認為我們該逐字逐句來讀她的供詞。
她聲稱,他原本打算在改名換姓以新身分示人之後,在衆人面前稱她是他的妻子,但是那個機會産生了波折。
她說,因為狄賓亟欲成為一個有頭有臉紳士的心意勝過此事。
他當時談成協議買下出版社的股權,對家務的安排沒有交代,結果在倫敦旅館不期然被柏克遇見他正跟那名女孩在一起。
(你是否還記得她告訴我們諸如此類的故事,當時她假裝成是他的女兒?)狄賓拙劣地扮演着他的角色,倉皇間發現這名年輕貌美的女孩沒有戴婚戒,想像一下,這對他的身分地位會有多大傷害;這是決定性的一刻。
所以他脫口介紹她是他女兒,從此以後不得不繼續圓謊。
如此一來,雖是遏止了流言蜚語,卻迫使女孩必須滞留在海外。
要是她跟他住在同一個屋檐下,他可能會忘掉自己的身分,變回一個熱情的戀人,旁人——尤其是仆人們——一定會發覺有異,變成“父親”與“女兒”之間不倫之戀的醜聞。
“這些,正如我所說,是她的說詞。
要是你們願意的話,可以接受這種說法。
而我以為,狄賓是個十分謹慎和有先見之明的謀略者,他把不期然的巧遇,扭轉化成一個狡猾的策略。
我認為,他故意設法讓女孩假扮成他的女兒,擺脫她。
要不是這個機會,他可能忘了他英國紳上的身分,隔沒多久就要來探視他迷戀的女人。
因此,在巴黎的公寓裡,有名“女伴”(這個人并不存在),以及關于她的虛構故事。
狄賓,就如你們所看見的,非常熱中自己的新身分。
他不需要讓這個女人離開他的生活。
他認為這樣的安排天衣無縫。
他有唬人的學者身分和新追求的事業;他讓她假扮他的女兒,沒有一個情婦更能應付這些複雜的需求。
他想見她的時候就可以見她;其他的時間,就讓她跟他保持一段方便的距離。
狄賓的新身分才得以如願冒充下去。
“然而,不可避免的是,他又漸漸厭倦了他的新生活。
我懷疑,這個天衣無縫的安排真能如他所願。
因為他周遭的環境讓他非常不自在。
他們都不喜歡他,也不“敬愛”他,甚至不能讓他享有如過去一樣的身分地位。
他們擺明了在容忍他,隻為了他在生意上的價值。
他從此情緒低落,開始借酒消愁。
“一段時間後,他決定遠走高飛,在新的人群中開始一段新生活。
他準備繼續維持身分地位,帶女孩一起走,無論她的身分是妻子還是情婦。
在這個節骨眼,有兩個麻煩出現,成形,危害他所有的計劃,史賓利出現和女孩墜入情網——她很誠心表示,她愛上了莫利·史坦第緒。
“我建議各位看看她的供詞。
這是份令人感到好奇的文件:摻雜了真情、譏諷、在校女生的天真、成熟的智慧、謊言和虛僞浮誇卻不時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自白。
她署名“派提絲·穆霍蘭”。
在她跟随狄賓的這段日子裡,她恨他的成份多,愛的成分少,還加上一點輕蔑,以及相當的羨慕;她生性優雅和冷靜;書讀得不多,而她的機智卻可以彌補,并且還有狄賓所欠缺的高品味。
“這麼一來,他一定得不時帶她到英國來。
莊園裡的人都喜歡她,莫利·史坦第緒對她一見锺情。
據她說,她也愛上了他。
我記得其中一段她說,“他是個讓人覺得自在的人,我喜歡的類型。
幾乎所有人都讨厭跟冰窖與老虎的結合體共處一室。
”我可以想像得到,這個女孩到最後還面不改色坐在治安推事面前,用這種口吻侃
它被各大媒體大肆報導,變成報紙社論的主題、婦女雜志議論的焦點,老掉牙的教訓和啟示,也被家庭專欄賺人熱淚的人道主義者拿來大作文章。
貝蒂·狄賓——她的本名并非貝蒂·狄賓,她跟她所殺的這名男人完全沒有親屬關系——她在布裡斯托的霍夫爾監獄裡服毒自殺前一個星期,親口揭露了這個故事。
這就是為什麼菲爾博士迄今仍堅持,這并非他成功破獲的案子。
“整個事件有個關鍵性的事實,”他會這麼說,“這女孩并非狄賓親生女兒。
她于他在美國居住期間,曾當了他兩年的女傭。
這就是解釋。
我從開始就猜到了。
光憑手上的證據,很容易就可以斷定她是兇手;罪證在偵查初期就很明顯。
唯一讓我困惑的,是她的殺人動機。
“現在我們已經得到答案,這表示她和狄賓一樣,都在蓄意隐瞞自己的身分。
你們瞧,她就是那名讓狄賓魂萦夢牽的女人。
狄賓當時越來越厭倦在美國欺詐騙錢的生活,決定洗手不幹,到英國隐姓埋名(在這個節骨眼上,我不再做其他描述),他要她一塊遠走高飛。
她,順便提一下,據史賓利對她的描述是“行止如出身公園大道的上流社會名媛”。
“我認為我們該逐字逐句來讀她的供詞。
她聲稱,他原本打算在改名換姓以新身分示人之後,在衆人面前稱她是他的妻子,但是那個機會産生了波折。
她說,因為狄賓亟欲成為一個有頭有臉紳士的心意勝過此事。
他當時談成協議買下出版社的股權,對家務的安排沒有交代,結果在倫敦旅館不期然被柏克遇見他正跟那名女孩在一起。
(你是否還記得她告訴我們諸如此類的故事,當時她假裝成是他的女兒?)狄賓拙劣地扮演着他的角色,倉皇間發現這名年輕貌美的女孩沒有戴婚戒,想像一下,這對他的身分地位會有多大傷害;這是決定性的一刻。
所以他脫口介紹她是他女兒,從此以後不得不繼續圓謊。
如此一來,雖是遏止了流言蜚語,卻迫使女孩必須滞留在海外。
要是她跟他住在同一個屋檐下,他可能會忘掉自己的身分,變回一個熱情的戀人,旁人——尤其是仆人們——一定會發覺有異,變成“父親”與“女兒”之間不倫之戀的醜聞。
“這些,正如我所說,是她的說詞。
要是你們願意的話,可以接受這種說法。
而我以為,狄賓是個十分謹慎和有先見之明的謀略者,他把不期然的巧遇,扭轉化成一個狡猾的策略。
我認為,他故意設法讓女孩假扮成他的女兒,擺脫她。
要不是這個機會,他可能忘了他英國紳上的身分,隔沒多久就要來探視他迷戀的女人。
因此,在巴黎的公寓裡,有名“女伴”(這個人并不存在),以及關于她的虛構故事。
狄賓,就如你們所看見的,非常熱中自己的新身分。
他不需要讓這個女人離開他的生活。
他認為這樣的安排天衣無縫。
他有唬人的學者身分和新追求的事業;他讓她假扮他的女兒,沒有一個情婦更能應付這些複雜的需求。
他想見她的時候就可以見她;其他的時間,就讓她跟他保持一段方便的距離。
狄賓的新身分才得以如願冒充下去。
“然而,不可避免的是,他又漸漸厭倦了他的新生活。
我懷疑,這個天衣無縫的安排真能如他所願。
因為他周遭的環境讓他非常不自在。
他們都不喜歡他,也不“敬愛”他,甚至不能讓他享有如過去一樣的身分地位。
他們擺明了在容忍他,隻為了他在生意上的價值。
他從此情緒低落,開始借酒消愁。
“一段時間後,他決定遠走高飛,在新的人群中開始一段新生活。
他準備繼續維持身分地位,帶女孩一起走,無論她的身分是妻子還是情婦。
在這個節骨眼,有兩個麻煩出現,成形,危害他所有的計劃,史賓利出現和女孩墜入情網——她很誠心表示,她愛上了莫利·史坦第緒。
“我建議各位看看她的供詞。
這是份令人感到好奇的文件:摻雜了真情、譏諷、在校女生的天真、成熟的智慧、謊言和虛僞浮誇卻不時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自白。
她署名“派提絲·穆霍蘭”。
在她跟随狄賓的這段日子裡,她恨他的成份多,愛的成分少,還加上一點輕蔑,以及相當的羨慕;她生性優雅和冷靜;書讀得不多,而她的機智卻可以彌補,并且還有狄賓所欠缺的高品味。
“這麼一來,他一定得不時帶她到英國來。
莊園裡的人都喜歡她,莫利·史坦第緒對她一見锺情。
據她說,她也愛上了他。
我記得其中一段她說,“他是個讓人覺得自在的人,我喜歡的類型。
幾乎所有人都讨厭跟冰窖與老虎的結合體共處一室。
”我可以想像得到,這個女孩到最後還面不改色坐在治安推事面前,用這種口吻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