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 實用主義的意義
關燈
小
中
大
們一定覺得不清楚和不滿意。
以後我要予以補充修正。
我将在“常識”一講裡,對我所說的真理曆久就石化的意思,試予說明。
在另一講裡我要詳細地說說這個觀念:我們思想的真實程度是和思想起媒介作用的成功程度成正比的。
在另一講裡,我要闡述在真理的發展過程中區别主觀和客觀因素是如何的困難。
對于這些講演你們也許不會完全了解;即使了解了,也不見得完全同意我的說法。
但是我知道你們一定會認為我至少還是認真的,而且也會尊重我的努力。
然而,如果你們知道席勒和杜威兩先生的理論曾經受到過一陣冰雹似的輕蔑與嘲笑,你們也許會感到驚奇。
所有理性主義者全起來反對他們。
在有勢力的人士當中,席勒還被當作一個鹵莽該打的學童般看待。
要不是因為這件事間接地充分說明了我以實用主義氣質來反對的理性主義氣質,我原不該提到它的。
實用主義離開了事實,就覺得不舒适,而理性主義卻隻有在抽象的面前才覺得舒适。
實用主義者談論到真理是多元的,談到真理的利用與滿意,談論到真理成功地起“作用”等等,在典型的理智主義者看來,這種談論是把真理當作一種粗糙而不完全的,第二流的和權宜适應的東西。
這些真理不是真正的真理。
這些試驗不過是主觀的。
與此相反,客觀真理一定是一種非功利的,高雅而超越的,尊嚴而高尚的東西;一定是我們的思想與一個同樣絕對的實在絕對地相符合;一定是我們應當無條件地去思考的東西。
我們常常在有條件的方法之下去作思考而這種方法是十分不相幹的;這種方法隻是心理學上的問題。
在所有這些問題中,我們要邏輯學而不要心理學。
請看這兩種不同看法的鮮明的對比!實用主義者堅持事實與具體性,根據個别情況裡的作用來觀察真理,并予以概括。
對于實用主義者,真理成為經驗中各種各樣确定的、有作用價值的類名。
對于理性主義者,真理仍舊是純粹的抽象,單它的名字我們也必須敬重的。
當實用主義者詳細說明了為什麼我們必須敬重時,理性主義者卻不能認識那産生他自己的抽象的具體情況。
他責備我們否定真理,而我們隻不過是設法探索為什麼人們遵循真理并且永遠應當遵循真理。
典型的極端抽象主義者十分害怕具體性:即在其他事物都同樣的情況下,他也肯定地甯願要慘白的幽靈般的東西。
如果兩個宇宙讓他選擇,他總是挑選那瘦削的外形,而不要那豐富的實在。
他認為那外形是更加純潔,更加明白,更加高尚。
在我繼續講下去時,我希望你們也許會看出在講演中所提倡的實用主義的具體性和它與事實的接近是實用主義最令人滿意的特點。
實用主義不過效法其他兄弟科學的範例,用已被觀察到的東西來解釋沒有被觀察到的東西。
它把舊的和新的協調地結合在一起。
它把我們的心和實在之間靜止态的“符合”關系這種絕對的空洞概念(等一會兒我們才研究它的意義)變成為我們的個别思想與其他種種經驗的偉大宇宙之間的豐富多彩、積極活動的交往(任何人都能知道其詳情并領會其意義)。
在這個偉大宇宙中,我們的個别思想起着應有的作用而且有其用處。
現在暫說到這裡,好嗎?等以後再證明我所說的是對的。
我現在要加上一句話來進一步解釋我上次的提法:實用主義是經驗主義思想方法與人類的比較具有宗教性的需要的适當的調和者。
你們也許記得我曾說過,具有熱愛事實氣質的人很容易對于現在流行的唯心主義哲學那種很少同情事實的态度保持一定的距離。
它是過于注意理智了。
舊式的有神論,把上帝看作崇高的君主并具有許多不可理解的和荒謬的“屬性”——這已經是夠壞的了;但隻要它堅持設計論的論點,它和具體的實在是保持一些接觸的。
不過,自從達爾文主義把設計論的論點從科學的頭腦裡永遠驅逐了出去以來,有神論就失去了那個立足點;因此如果說是有神的話,我們現代想象中所指的是一種内在論的神和泛神論的神,在事物内部起作用,而不是在事物之上作主宰。
盡管舊的二元論的有神論還有許多能幹的辯護人,可是想望具有哲學性質的宗教的人,現在往往滿懷希望地趨向唯心主義的泛神論而不趨向那舊的二元論的有神論。
但是正如我在第一講裡說過的,要是他們是愛事實或具有經驗主義的頭腦的人,他們是很難采納所說的這種泛神論的。
它具有絕對論的标幟,它抛棄微末的細節而建立在純粹的邏輯之上。
它和具體性毫無聯系。
他雖然肯定絕對精神(這也就是它的上帝)是所有事實細節的合理前提,不管這些事實細節是什麼,但是它對于實際世界裡各項事實細節究竟是什麼,還是非常地漠不關心。
不論那些事實細節是什麼,他們總是由“絕對”産生出來的。
象《伊索寓言》所述的病獅一樣,所有的腳迹都是朝着洞裡,卻沒有一個腳迹是朝着洞外。
①你不能依靠“絕對”的幫助,回到各項事實細節的世界裡來,或從你關于絕對的性質的觀念中,推論出對你生活有重要意義的事實細節的必然結果。
它固然向你保證,說有了它和它的永久的思想方法,什麼都好了;但它仍然讓你用自己的世俗的方法在有限的方式上去拯救自己。
①寓言大意是:許多動物進獅子洞探“病”。
狐狸後去,注意到洞前的腳印都有進無出,看出年邁體衰的獅子不懷好意,就隻在洞外遙緻探問之意。
見《伊索寓言》,人民文學出版社,第101頁。
——譯者 我絕不願否認這個概念的莊嚴和它給那些最受尊敬的人以宗教安慰的能力。
但從人的觀點來看,沒有人敢假裝說,它沒有渺茫與抽象的缺點。
很明顯,它是我所謂理性主義氣質的産物。
它輕視經驗主義的需要。
它用一個蒼白的外形去代替真實世界的豐富。
它是漂亮的、高尚的——但這種高尚具有不良的意義,也就是說,高尚了就不适于幹低下的工作了。
在這汗垢的實在世界裡,我以為凡對于事物的“高尚的”觀點,應當就可以看作是它不真實、在哲學上不夠格的一種理由。
魔王,象人們所說的,可能是個紳士,但不論天上的和人間的上帝是什麼,他決不會是個紳士。
在人類災難的塵世中,需要上帝的謙卑服務,比之于九天之上,需要他的尊嚴,更加迫切。
實用主義,雖然忠于事實,但它并不象普通經驗主義那樣在工作中帶有唯物主義的偏見。
而且,隻要抽象的理想能幫助你各項事實中進行工作,能真正把你帶到一定的地方,實用主義是絕不反對去實現抽象的。
除了我們思想與經驗共同得出的結論之外,實用主義對于别的結論是不感興趣的;它沒有反對神學的驗前的偏見。
如果神學的各種觀念證明對于具體的生活确有價值,那末,在實用主義看來,在确有這麼多的價值這一意義上說,它就是真的了。
至于它比這限度更真多少,就完全要看這些概念與别種也需要被承認的真理之間的關系如何而定。
我剛才說的關于絕對、關于先驗唯心主義的話,就是一個适當的例子。
首先我說“絕對”這個觀念是莊嚴的,并且說它能給某一類人以宗教上的安慰,接着我又責難它太渺茫,太無用。
但是隻要它能給人以這樣的安慰,它就肯定不是無用的,它就有那麼多的價值,它起着一種具體的作用。
作為一個好的實用主義者,我自己應當說“就其達到這種程度而論”,這個“絕對”是真的,而且現在我毫不遲疑地就這樣說了。
但在這種情況下,“真實到這種程度”是什麼意思呢?要回答這個
以後我要予以補充修正。
我将在“常識”一講裡,對我所說的真理曆久就石化的意思,試予說明。
在另一講裡我要詳細地說說這個觀念:我們思想的真實程度是和思想起媒介作用的成功程度成正比的。
在另一講裡,我要闡述在真理的發展過程中區别主觀和客觀因素是如何的困難。
對于這些講演你們也許不會完全了解;即使了解了,也不見得完全同意我的說法。
但是我知道你們一定會認為我至少還是認真的,而且也會尊重我的努力。
然而,如果你們知道席勒和杜威兩先生的理論曾經受到過一陣冰雹似的輕蔑與嘲笑,你們也許會感到驚奇。
所有理性主義者全起來反對他們。
在有勢力的人士當中,席勒還被當作一個鹵莽該打的學童般看待。
要不是因為這件事間接地充分說明了我以實用主義氣質來反對的理性主義氣質,我原不該提到它的。
實用主義離開了事實,就覺得不舒适,而理性主義卻隻有在抽象的面前才覺得舒适。
實用主義者談論到真理是多元的,談到真理的利用與滿意,談論到真理成功地起“作用”等等,在典型的理智主義者看來,這種談論是把真理當作一種粗糙而不完全的,第二流的和權宜适應的東西。
這些真理不是真正的真理。
這些試驗不過是主觀的。
與此相反,客觀真理一定是一種非功利的,高雅而超越的,尊嚴而高尚的東西;一定是我們的思想與一個同樣絕對的實在絕對地相符合;一定是我們應當無條件地去思考的東西。
我們常常在有條件的方法之下去作思考而這種方法是十分不相幹的;這種方法隻是心理學上的問題。
在所有這些問題中,我們要邏輯學而不要心理學。
請看這兩種不同看法的鮮明的對比!實用主義者堅持事實與具體性,根據個别情況裡的作用來觀察真理,并予以概括。
對于實用主義者,真理成為經驗中各種各樣确定的、有作用價值的類名。
對于理性主義者,真理仍舊是純粹的抽象,單它的名字我們也必須敬重的。
當實用主義者詳細說明了為什麼我們必須敬重時,理性主義者卻不能認識那産生他自己的抽象的具體情況。
他責備我們否定真理,而我們隻不過是設法探索為什麼人們遵循真理并且永遠應當遵循真理。
典型的極端抽象主義者十分害怕具體性:即在其他事物都同樣的情況下,他也肯定地甯願要慘白的幽靈般的東西。
如果兩個宇宙讓他選擇,他總是挑選那瘦削的外形,而不要那豐富的實在。
他認為那外形是更加純潔,更加明白,更加高尚。
在我繼續講下去時,我希望你們也許會看出在講演中所提倡的實用主義的具體性和它與事實的接近是實用主義最令人滿意的特點。
實用主義不過效法其他兄弟科學的範例,用已被觀察到的東西來解釋沒有被觀察到的東西。
它把舊的和新的協調地結合在一起。
它把我們的心和實在之間靜止态的“符合”關系這種絕對的空洞概念(等一會兒我們才研究它的意義)變成為我們的個别思想與其他種種經驗的偉大宇宙之間的豐富多彩、積極活動的交往(任何人都能知道其詳情并領會其意義)。
在這個偉大宇宙中,我們的個别思想起着應有的作用而且有其用處。
現在暫說到這裡,好嗎?等以後再證明我所說的是對的。
我現在要加上一句話來進一步解釋我上次的提法:實用主義是經驗主義思想方法與人類的比較具有宗教性的需要的适當的調和者。
你們也許記得我曾說過,具有熱愛事實氣質的人很容易對于現在流行的唯心主義哲學那種很少同情事實的态度保持一定的距離。
它是過于注意理智了。
舊式的有神論,把上帝看作崇高的君主并具有許多不可理解的和荒謬的“屬性”——這已經是夠壞的了;但隻要它堅持設計論的論點,它和具體的實在是保持一些接觸的。
不過,自從達爾文主義把設計論的論點從科學的頭腦裡永遠驅逐了出去以來,有神論就失去了那個立足點;因此如果說是有神的話,我們現代想象中所指的是一種内在論的神和泛神論的神,在事物内部起作用,而不是在事物之上作主宰。
盡管舊的二元論的有神論還有許多能幹的辯護人,可是想望具有哲學性質的宗教的人,現在往往滿懷希望地趨向唯心主義的泛神論而不趨向那舊的二元論的有神論。
但是正如我在第一講裡說過的,要是他們是愛事實或具有經驗主義的頭腦的人,他們是很難采納所說的這種泛神論的。
它具有絕對論的标幟,它抛棄微末的細節而建立在純粹的邏輯之上。
它和具體性毫無聯系。
他雖然肯定絕對精神(這也就是它的上帝)是所有事實細節的合理前提,不管這些事實細節是什麼,但是它對于實際世界裡各項事實細節究竟是什麼,還是非常地漠不關心。
不論那些事實細節是什麼,他們總是由“絕對”産生出來的。
象《伊索寓言》所述的病獅一樣,所有的腳迹都是朝着洞裡,卻沒有一個腳迹是朝着洞外。
①你不能依靠“絕對”的幫助,回到各項事實細節的世界裡來,或從你關于絕對的性質的觀念中,推論出對你生活有重要意義的事實細節的必然結果。
它固然向你保證,說有了它和它的永久的思想方法,什麼都好了;但它仍然讓你用自己的世俗的方法在有限的方式上去拯救自己。
①寓言大意是:許多動物進獅子洞探“病”。
狐狸後去,注意到洞前的腳印都有進無出,看出年邁體衰的獅子不懷好意,就隻在洞外遙緻探問之意。
見《伊索寓言》,人民文學出版社,第101頁。
——譯者 我絕不願否認這個概念的莊嚴和它給那些最受尊敬的人以宗教安慰的能力。
但從人的觀點來看,沒有人敢假裝說,它沒有渺茫與抽象的缺點。
很明顯,它是我所謂理性主義氣質的産物。
它輕視經驗主義的需要。
它用一個蒼白的外形去代替真實世界的豐富。
它是漂亮的、高尚的——但這種高尚具有不良的意義,也就是說,高尚了就不适于幹低下的工作了。
在這汗垢的實在世界裡,我以為凡對于事物的“高尚的”觀點,應當就可以看作是它不真實、在哲學上不夠格的一種理由。
魔王,象人們所說的,可能是個紳士,但不論天上的和人間的上帝是什麼,他決不會是個紳士。
在人類災難的塵世中,需要上帝的謙卑服務,比之于九天之上,需要他的尊嚴,更加迫切。
實用主義,雖然忠于事實,但它并不象普通經驗主義那樣在工作中帶有唯物主義的偏見。
而且,隻要抽象的理想能幫助你各項事實中進行工作,能真正把你帶到一定的地方,實用主義是絕不反對去實現抽象的。
除了我們思想與經驗共同得出的結論之外,實用主義對于别的結論是不感興趣的;它沒有反對神學的驗前的偏見。
如果神學的各種觀念證明對于具體的生活确有價值,那末,在實用主義看來,在确有這麼多的價值這一意義上說,它就是真的了。
至于它比這限度更真多少,就完全要看這些概念與别種也需要被承認的真理之間的關系如何而定。
我剛才說的關于絕對、關于先驗唯心主義的話,就是一個适當的例子。
首先我說“絕對”這個觀念是莊嚴的,并且說它能給某一類人以宗教上的安慰,接着我又責難它太渺茫,太無用。
但是隻要它能給人以這樣的安慰,它就肯定不是無用的,它就有那麼多的價值,它起着一種具體的作用。
作為一個好的實用主義者,我自己應當說“就其達到這種程度而論”,這個“絕對”是真的,而且現在我毫不遲疑地就這樣說了。
但在這種情況下,“真實到這種程度”是什麼意思呢?要回答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