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1 從大教堂的鐘塔上望去,這場戰争隻不過是畫中風景,就像一本舊的《倫敦新聞畫報》上刊登的一幅波爾戰争的全景圖一樣固定不動。

    一架飛機正向石灰岩山中的孤立哨崗空投物資,長年的風雨侵蝕使得安南省邊界的山脈看上去就像一堆堆浮石。

    由于飛機每次回到相同的地點滑翔,所以看起來就像從來沒有移動過一般,降落傘也總懸在同一地點&mdash&mdash離地的半空中。

    平原上的迫擊炮不斷開火,轟炸出來的煙霧如同石頭一樣牢固不散,集市上的火焰被陽光映成一片蒼白色。

    跳下來的傘兵們身材矮小,排成一列沿着運河移動着,但從這個高度望過去,他們仿佛是靜止不動的。

    就連坐在鐘塔角落裡誦讀祈禱書的那名天主教神父,也是靜止的。

    從這麼遠看過去,這場戰争幹淨整潔,頗有條理。

     黎明前,我就搭乘一艘登陸艇從南定到了這裡。

    我們沒法兒在海軍站登陸,因為敵人已經将整個城市包圍,六百碼之外便是敵軍,他們已經切斷海軍站,所以我們的登陸艇沿着烈焰沖天的市集駛進城。

    映着火焰的光芒,我們成了活靶子,但不知為何,竟然沒人朝我們開火。

    一切都寂靜無聲,除了燃燒的店鋪噼裡啪啦聲和倒塌聲。

    連河邊一個塞内加爾哨兵移動的聲音,我都能聽得見。

     在這次進攻之前,我對發豔很熟悉&mdash&mdash一條狹長的街道,兩邊都是木制店鋪,每隔一百碼就有一條運河、一座教堂和一座大橋。

    在夜裡,隻能點蠟燭或小油燈(發豔沒有電廠,隻在法國軍官營房才有電力供應),無論白天還是夜裡,街道上都擠滿了吵鬧的人群。

    依照古怪的中世紀方式,在樞機主教的庇護之下,這裡一向是全國最有生氣的城市,然而這次,當我上岸走向軍官營房時,卻發現這裡是死寂一片。

    斷壁殘垣、碎玻璃,以及燒焦的油漆和石灰的味道,長長的街道一眼望去,空空如也,這使我想起清晨空襲警報解除後的倫敦大道:随處可以見到警告标示,上面寫着&ldquo未爆炸彈&rdquo。

     軍官營房門前的圍牆已被炸毀,街對面那些房屋也淪為廢墟。

    我從南定乘着登陸艇沿河而下時,聽佩勞德中尉說起事情的經過。

    他是個嚴肅的年輕人,共濟會成員,于他而言,這次事件就像是對他會友們迷信的一次審判。

    發豔主教曾去過一次歐洲,并且學會了崇拜聖母法蒂瑪&mdash&mdash羅馬天主教徒都相信,她曾在一群葡萄牙孩子面前顯靈。

    他回來後,便在大教堂内修建一座神龛,以供奉聖母,每年都列隊遊行,慶祝聖母節。

    自從當局解散了主教的私人軍隊後,主教與那位管轄法越兩軍的上校之間的關系,便十分緊張。

    今年,上校&mdash&mdash他對主教産生幾分同情,因為他們倆都認為自己的國家比天主教更重要&mdash&mdash擺出一個友好的姿态,跟他的高級軍官們走在遊行隊伍的最前面。

    從來沒有這麼多人聚集在發豔紀念聖母法蒂瑪。

    甚至許多佛教徒&mdash&mdash他們占據半數人口,也不甘心錯過這場趣事,那些既不信佛也不信上帝的人也認為所有這些經幡、香爐和金光四溢的聖體匣将會保佑他們全家人遠離戰争困擾。

    主教的軍隊如今隻剩下軍樂隊了,這次就是他們帶領着遊行隊伍;法國軍官們奉上校指令,他們像唱詩班的男孩兒,随着隊伍進入大教堂區域,經過教堂門前的小水池,池中央的小島上立着一座白色的聖心雕像,然後從兩邊有東方式長廊的鐘塔下面穿過,走進木雕的大教堂,大堂裡有許多整根的原木柱子,深紅色的漆制神壇,看起來更像是佛教寺廟,而非天主教堂。

    人們從各地湧來,從那些運河之間的村落裡,從那些具有低地國家[21]風光的水鄉裡趕過來。

    水鄉裡的嫩綠秧苗和金色作物取代了郁金香和帶風車的教堂。

     沒人注意到越盟特工也加入了這次遊行,那天晚上共軍的主力部隊沖過石灰岩山上的通道,進入東京平原。

    法軍在山上的哨兵眼睜睜地看着,毫無辦法,同時,潛伏在發豔的特工也開始行動,裡應外合。

     四天以後,在傘兵的幫助之下,敵軍才被迫退到離城半英裡之外的區域。

    這是一場大敗仗:新聞記者不許進入,電報也不許發出去,因為報紙隻能刊載勝利消息。

    如果當局知道我是來采訪的,那麼早在河内就會将我攔下,然而你離司令部越遠,對你的限制就越松,當你到了敵軍的火力範圍内,你就成了一位很受歡迎的客人&mdash&mdash河内的參謀部認為這是一大威脅,南定的上校認為值得擔憂,外界或許很感興趣,而在前線的中尉看來,不過是一個笑話,一場消遣,因此有幾個這樣的幸福時刻,他大可以表演一番,甚至可以借着虛妄的英雄光輝來對待部下的受傷或死亡。

     神父合上他的祈禱書并說道:&ldquo好,結束了。

    &rdquo他是歐洲人,但可不是法國人,因為主教不會容忍他的教區出現一位法國神父。

    他懷着歉意說:&ldquo我來到這裡,你明白的,不過是想清靜一點兒,避開那些可憐的人。

    &rdquo迫擊炮的聲音似乎在逼近,也許敵軍終于開始還擊了。

    尋找這些敵人異常困難:這裡有十多條狹窄的戰線,在縱橫交錯的運河間、在農家房屋與稻田之間,他們有無數可以伏擊的好機會。

     在我們這座鐘塔下面,發豔的全部人口都在這裡,或站或坐,或躺着。

    天主教徒,佛教徒,以及那些沒有宗教信仰的人,都帶着他們最值錢的東西&mdash&mdash燒飯的爐子、一盞燈、一面鏡子、一個衣櫃、幾床墊子、一幅天主聖像&mdash&mdash來到了大教堂區域。

    這裡是北方,夜晚到來時,氣溫驟降,大教堂裡已經水洩不通:早已沒有可栖身之地。

    甚至通向鐘塔的每一級樓梯上都被占據,不時還有更多的人擠進大門來,帶着他們的孩子和家庭用品。

    他們相信,不管他們的信仰是什麼,在這裡總是安全的。

    我們在這兒看着時,一個身穿越南軍裝、拿着步槍的年輕人也擠進來,一個牧師将他攔住,并奪下他手裡的步槍。

    我身邊的這位神父解釋說:&ldquo我們在這裡是中立的。

    這是天主的領地。

    &rdquo我心裡想:&ldquo這真是天國裡一些奇怪可憐的居民,驚慌,寒冷,饑餓&rdquo&mdash&mdash&ldquo我真不知道拿什麼去養活這些人。

    &rdquo神父對我說&mdash&mdash&ldquo你會認為一個偉大的國王會做得比這更好。

    &rdquo不過接着我又想到,&ldquo無論哪裡都是一樣&mdash&mdash并不是最有能力的統治者就一定擁有最幸福的人民。

    &rdquo 下面已經架起來一些貨攤。

    我說:&ldquo很像一個大集市,不是嗎,但看不見一張笑臉。

    &rdquo 神父說:&ldquo昨晚他們很冷。

    我們不得不關上修道院的大門,不然他們會湧進來擠死我們。

    &rdquo &ldquo你們在裡面暖和嗎?&rdquo我問。

     &ldquo并不暖和。

    即使他們進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