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和無為

關燈
(春秋)老子

    不争和無為,其實是對自己恒心、意志和毅力的一種考驗,看似沒有前進,其實在這靜待中,正蘊含着所向披靡的行動。不僅僅是對自我的一種超越,在衆多的競争對手中,也是一種在不争掩蓋下的大争。

    有為是自我價值的真實體現,無為不過是一種權宜之計。這種“立身”和“處世”的智慧還體現在對于“舍”與“得”關系的處理中。有舍才有得。小舍隻能換來小得,大舍才能換來大得。

    最優秀的人甯願隻要一件東西,而不要其他一切。

    老子(前571—前471):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陽,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經》開創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中國兩千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