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銳則退速,欲速則不達

關燈
(戰國)孟子

    凡事“欲速則不達”,急于成功,前進太猛的人,後退也會很快的。

    隻有中庸之道,做得恰到好處,無過無不及才是正确的,才能夠從容不迫地順利達到目的。紅得太快,超出了常理;暴發得太快,違背了發展規律;輝煌來得太突然,超出了想象。如此“進銳”在來臨和得到時,可能會感到是一種難得的幸運,可能在當時會帶來人生的改變和成功,但對于整個人生而言,則是禍不是福。

    天上不會憑空掉餡餅。“進銳”不是偶然的,肯定有因,這個因必将決定“退速”。“進銳”想想未嘗不可,但若要真的面對“進銳”,即将“進銳”,或正在“進銳”,就應當三思而後行了。不然,終難逃“退速”的厄運。

    孟子(約前372—約前289):名轲,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