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兩種不同的工作
關燈
小
中
大
來生存、發展。
而生命本身也是一種能量,它能夠通過不斷地完善外界環境來補充自身的能量,并能持續發揮創造能力。
例如,珊瑚蟲從海水裡提取碳酸鈣來築造保護自己的地方,這是它們活動的特殊目的。
但是在築造的過程中,這些珊瑚蟲還因此建成了陸地。
它們并不是想達到這個最終目的而進行活動的,所以我們可以抛開建成陸地的問題,來研究珊瑚蟲和珊瑚礁。
這種情況對所有的生物,尤其是人類來講,都是一樣的。
兒童所進行的創造性活動的最終目的,就是長大成人。
這表明兒童有一個明确的和可見的最終目的。
然而,盡管我們可以從兒童的身體細胞,到他無數工作的每個細節去對他進行研究,但都無法從他的活動中觀察出他要長大成人這個最終目的。
生物活動的直接目的與最終目的相隔如此遙遠,意味着工作要依賴環境。
大自然有時會用最簡單的手段來揭示某些秘密。
例如,我們可以在昆蟲的工作中注意到它們的勞動産品。
其中之一就是蠶絲,人們把這種帶着光澤的線織成貴重的織品。
還有一個是蜘蛛的網,它由脆弱的絲組成,人們迫不及待地想破壞它。
但是,絲是由沒有發育成熟的蠶生産出來的,而蛛網則是成年蜘蛛的産物。
這一比較有助于使我們認識到,當我們講到兒童的工作并把它與成人的工作相比較時,我們所講的是兩種真正的活動,但是這兩種活動的目的卻截然不同。
對我們來說,了解兒童工作的性質十分重要。
當兒童工作時,他并沒有懷着某種目的。
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
當他不斷地重複一項練習時,并不是為了達到某種外在目的。
就兒童個人而言,他停止工作也不是因為勞累,因為充滿活力是兒童的特征。
這表明,在兒童和成人工作的自然規律之間,存在着基本的差異。
兒童并不遵循效益法則而是恰好相反。
兒童沒有任何外在的目的,卻把大量的精力消耗在工作中,并在完成每個細節時運用了所有的潛能。
所有外在的目的和行為隻是偶然才會有重要性,而在環境和兒童内心生活的完善之間卻有一個十分重要的關系。
一個心靈已經得到升華的人不會迷戀于外界的東西,他僅僅會在合适的時候為了完善自己的内心才去利用外界的環境。
與這種人相對立的是一種過着平凡生活的人,他們被某些外在的目标所迷住,以至不惜任何代價去追求它們,有時甚至損害健康或丢掉性命也在所不惜。
成人的工作和兒童的工作之間另一個明顯差異是,兒童在工作中并不為了獲利或尋求幫助。
兒童必須靠自己進行工作,他還必須完成工作。
沒有人能幫兒童挑起代替他成長的重任,兒童也可能加快他的發展速度。
正在生長發育的生物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要按照一個預定的計劃發展,既不能延緩也不能加快發展的速度。
大自然是嚴厲的,如果有誰偏離正軌,即反常或“拖延”發展,都會受到懲罰。
兒童所擁有的動力與成人不同。
成人總是為了外在的目的而行動,他為此而發奮努力并做出艱苦的犧牲。
但是,如果一個人要完成這個使命,必須得到他曾在童年時期擁有的力量和勇氣。
另一方面,兒童對勞累的工作并不感到疲倦。
他通過工作得以成長并增加力量。
兒童從不要求減輕負擔而希望由他自己完成他的使命。
他的生存和發展有賴于他所做的工作,因為他必須工作,否則他就會死亡。
如果成人不了解這個秘密,他就永遠也不可能深入地理解兒童工作的重要性。
他們會在兒童的工作中設置各種障礙,并認為休息對他們的成長會更加有益。
成人會為兒童安排好每一件事情而不讓他們自己去做。
成人對做同一件事能花費較少的時間和精力感興趣。
他們就憑着自己的經驗和敏捷去幫小孩洗手、穿衣,抱着孩子或用小推車推着孩子到處走動,替孩子整理房間而不讓孩子插手。
成人一旦給兒童一定的活動空間時,兒童就會立即叫起來:“我要做這個!”但在我們的學校中,為兒童提供了一個他們需要的環境,兒童會說:“讓我自己做,這會對我有幫助。
”這些話顯示了他們内在的需要。
在這種看似矛盾的背後,隐藏着一個多麼深刻的真理啊!成人必須用這樣的方式幫助兒童,即讓兒童能夠從事他自己的工作。
這不僅表明了兒童發展的需要,而且還表明了兒童需要一個生機勃勃的環境。
這個環境不是為了讓兒童去征服或享受,而是能幫助兒童完善他們活動的一種手段。
很明顯,隻有了解兒童内在需要的人才能為他們提供這樣的環境。
因而我們的教育理念既不同于那些為兒童包辦一切事情的想法,也不同于那種讓兒童處于一個消極被動環境中的觀點。
因此,僅僅為兒童準備一些大小适合他們身材的用品是不夠的,成人還必須受到訓練,知道如何去幫助孩子們成長。
而生命本身也是一種能量,它能夠通過不斷地完善外界環境來補充自身的能量,并能持續發揮創造能力。
例如,珊瑚蟲從海水裡提取碳酸鈣來築造保護自己的地方,這是它們活動的特殊目的。
但是在築造的過程中,這些珊瑚蟲還因此建成了陸地。
它們并不是想達到這個最終目的而進行活動的,所以我們可以抛開建成陸地的問題,來研究珊瑚蟲和珊瑚礁。
這種情況對所有的生物,尤其是人類來講,都是一樣的。
兒童所進行的創造性活動的最終目的,就是長大成人。
這表明兒童有一個明确的和可見的最終目的。
然而,盡管我們可以從兒童的身體細胞,到他無數工作的每個細節去對他進行研究,但都無法從他的活動中觀察出他要長大成人這個最終目的。
生物活動的直接目的與最終目的相隔如此遙遠,意味着工作要依賴環境。
大自然有時會用最簡單的手段來揭示某些秘密。
例如,我們可以在昆蟲的工作中注意到它們的勞動産品。
其中之一就是蠶絲,人們把這種帶着光澤的線織成貴重的織品。
還有一個是蜘蛛的網,它由脆弱的絲組成,人們迫不及待地想破壞它。
但是,絲是由沒有發育成熟的蠶生産出來的,而蛛網則是成年蜘蛛的産物。
這一比較有助于使我們認識到,當我們講到兒童的工作并把它與成人的工作相比較時,我們所講的是兩種真正的活動,但是這兩種活動的目的卻截然不同。
對我們來說,了解兒童工作的性質十分重要。
當兒童工作時,他并沒有懷着某種目的。
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
當他不斷地重複一項練習時,并不是為了達到某種外在目的。
就兒童個人而言,他停止工作也不是因為勞累,因為充滿活力是兒童的特征。
這表明,在兒童和成人工作的自然規律之間,存在着基本的差異。
兒童并不遵循效益法則而是恰好相反。
兒童沒有任何外在的目的,卻把大量的精力消耗在工作中,并在完成每個細節時運用了所有的潛能。
所有外在的目的和行為隻是偶然才會有重要性,而在環境和兒童内心生活的完善之間卻有一個十分重要的關系。
一個心靈已經得到升華的人不會迷戀于外界的東西,他僅僅會在合适的時候為了完善自己的内心才去利用外界的環境。
與這種人相對立的是一種過着平凡生活的人,他們被某些外在的目标所迷住,以至不惜任何代價去追求它們,有時甚至損害健康或丢掉性命也在所不惜。
成人的工作和兒童的工作之間另一個明顯差異是,兒童在工作中并不為了獲利或尋求幫助。
兒童必須靠自己進行工作,他還必須完成工作。
沒有人能幫兒童挑起代替他成長的重任,兒童也可能加快他的發展速度。
正在生長發育的生物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要按照一個預定的計劃發展,既不能延緩也不能加快發展的速度。
大自然是嚴厲的,如果有誰偏離正軌,即反常或“拖延”發展,都會受到懲罰。
兒童所擁有的動力與成人不同。
成人總是為了外在的目的而行動,他為此而發奮努力并做出艱苦的犧牲。
但是,如果一個人要完成這個使命,必須得到他曾在童年時期擁有的力量和勇氣。
另一方面,兒童對勞累的工作并不感到疲倦。
他通過工作得以成長并增加力量。
兒童從不要求減輕負擔而希望由他自己完成他的使命。
他的生存和發展有賴于他所做的工作,因為他必須工作,否則他就會死亡。
如果成人不了解這個秘密,他就永遠也不可能深入地理解兒童工作的重要性。
他們會在兒童的工作中設置各種障礙,并認為休息對他們的成長會更加有益。
成人會為兒童安排好每一件事情而不讓他們自己去做。
成人對做同一件事能花費較少的時間和精力感興趣。
他們就憑着自己的經驗和敏捷去幫小孩洗手、穿衣,抱着孩子或用小推車推着孩子到處走動,替孩子整理房間而不讓孩子插手。
成人一旦給兒童一定的活動空間時,兒童就會立即叫起來:“我要做這個!”但在我們的學校中,為兒童提供了一個他們需要的環境,兒童會說:“讓我自己做,這會對我有幫助。
”這些話顯示了他們内在的需要。
在這種看似矛盾的背後,隐藏着一個多麼深刻的真理啊!成人必須用這樣的方式幫助兒童,即讓兒童能夠從事他自己的工作。
這不僅表明了兒童發展的需要,而且還表明了兒童需要一個生機勃勃的環境。
這個環境不是為了讓兒童去征服或享受,而是能幫助兒童完善他們活動的一種手段。
很明顯,隻有了解兒童内在需要的人才能為他們提供這樣的環境。
因而我們的教育理念既不同于那些為兒童包辦一切事情的想法,也不同于那種讓兒童處于一個消極被動環境中的觀點。
因此,僅僅為兒童準備一些大小适合他們身材的用品是不夠的,成人還必須受到訓練,知道如何去幫助孩子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