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兒童的秩序感

關燈
性是一種洞察力和本能,它們為意識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這些敏感性是一種自然形成的能量,将會形成心理發展的基本原則。

    因此,是大自然為人類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和有意識的經驗。

    如果兒童所處的環境阻礙了這種敏感性的正常發展,我們将看到能證明這一敏感性存在的反面例子。

    這個兒童就會出現諸如極度焦躁不安、發脾氣的疾病征兆。

    隻要環境中依然存在這種有害的情況,這些病症将無法被治愈。

     不過,隻要有害的情況不再繼續,發脾氣的疾病也會随之消失。

    這明顯說明了産生病症的原因。

     有個有趣的例子也可以說明這一問題。

    一位英國保姆請假離開一段時間,她找了個能幹的保姆頂替她幾天。

    但是這個替代的保姆在給小孩洗澡的時候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不論在什麼時候,小孩一洗澡就會變得絕望和不安。

    他不僅是哭泣,還在保姆懷裡掙紮,試圖推開她逃跑。

    這位保姆為孩子做了她能想到的一切事情,但小孩子還是厭惡她。

    當原來的保姆回來後,這個孩子恢複了平靜并且明顯喜歡洗澡了。

     這位英國保姆曾在我們的一所學校裡接受培訓,并對兒童産生厭惡的心理因素非常感興趣。

    她開始耐心地觀察嬰兒的這種表現。

    她發現了兩件事,這個小孩把第二個保姆當成了壞人,但為什麼呢?因為她是用相反的動作給小孩洗澡的。

    于是,兩位保姆比較了她們給小孩洗澡的姿勢,并發現了這個差異:第一個保姆是右手靠近他的頭,左手靠近他的腳;第二個保姆恰好與她相反。

     我還想起了一個例子,情況更加嚴重,因為它具有所有無法診斷疾病的症狀。

    我碰巧卷進了這件事,盡管我沒有以醫生的身份介入,但仍給予了相應的幫助。

    這件事所涉及的這個小孩還不到1歲半,他的父母剛剛結束一次長途旅行。

    依據他們的觀點,這個小孩隻是因為年齡小,而無法承受旅途的勞累。

    他們還強調,旅行中并沒發生什麼特别的事情。

    每個晚上他們都睡在一流的旅館裡,那裡有專為嬰兒準備的帶欄杆的小床和特殊的食物。

    這家人現在住在寬敞的公寓裡,由于沒有嬰兒床,小孩和母親一起睡在一張大床上。

    小孩最初的病症是失眠和反胃,一到晚上必須把他抱在懷裡。

    他的哭聲是由于胃痛的原因。

    父母請來了兒科醫生檢查小孩的病情,醫生給孩子提供了特殊的飲食、日光浴、散步及其他治療方法,但這些治療毫無成效。

    夜晚成了全家人的痛苦。

    這個孩子最後痙攣起來,可憐地抽搐着,在床上不停地打滾。

    這種情況一天要發生兩、三次。

    于是,他的父母請了一位著名的兒童神經病專家,我也參與了診斷。

    據他父母講,這個小孩看上去很好,在漫長的旅途中一直很健康。

    他目前的失調可能是由于某種精神的錯亂引起。

     當我看到這個小孩躺在床上,遭受着病痛的折磨時,得到了一個啟發。

    我拿了兩個枕頭,把它們平行擺好,形成垂直的護欄,就像旅館裡帶欄杆的小床。

    然後,把床單和毯子鋪上,沒說任何話,把這張臨時搭成的小床緊靠着小孩的床邊。

    這個小家夥看着它,停止了哭鬧,滾着滾着,滾到了小床裡,并說:“凱瑪、凱瑪”——他用這個詞來表示搖籃,并且很快睡着了。

    他的病也再沒有複發過。

     很明顯,睡在大床上的小孩失去了床欄杆所感受到的支撐感。

    沒有了這種感覺,小孩感覺到一種内在的失調和痛苦。

    這種情況看起來好像無法治愈。

    他的反應說明了敏感期的力量,在這段時間裡,大自然正在發揮着創造作用。

     兒童并沒有與我們相同的秩序感。

    經驗使我們變得麻木,但兒童是單純的,正處于感知外界印象的過程中。

    他從一無所知開始,不斷體驗成長的艱辛。

    而我們就像一個靠艱苦勞動富裕起來的人的兒子,我們不理解他所承受的勞苦和艱辛。

    我們由于已取得的社會地位而變得冷淡和麻木。

    現在我們之所以能運用理性、意志、肌肉,是因為我們也曾經年少,曾經經曆過成長的艱辛。

    我們之所以能适應這個世界也是由于這個原因。

    我們之所以富有,是因為我們都是從兒童成長起來的,從小到大,從無到有。

    兒童時期為我們長大後的生活打下了基礎。

    兒童從一無所知到懂得生活的道理,必須付出巨大的努力,兒童的所作所為如此接近生活的真谛,即為行動而行動。

    這是一種創造的方式,對于這種方式,我們既不了解也回憶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