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心靈的胚胎

關燈
,是通過他們的照料和幫助,嬰兒才奇妙地成長起來。

    他們把這種幫助視為一種職責,并把自己想象成兒童的塑造者和精神生活的建立者。

    他們設想通過對兒童的指導和建議增進其情感、智力和意志,但他們隻是從外部完成了這項創造性的工作。

     在這樣做的時候,成年人聲稱他們擁有一種神聖的力量,他們自己就是兒童的守護神,并且在按照《創世紀》裡的話去行事:“我将按我的想象來創造人。

    ”由此可見,驕傲真是人類最主要的罪惡,他們試圖去扮演上帝的角色,正是導緻子孫後代痛苦的原因。

     事實上,兒童個性發展的關鍵在于其自身。

    他有自己發展的方式和必須遵守的規律。

    在兒童體内必定存在着一種微妙的力量,成年人不合時宜的幹預會阻礙這種力量的發揮。

    從遠古時代起,人們就開始幹預這種自然規律,他們的行為阻礙了兒童天性的發展,也扭曲了人的本性。

     人們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他們沒有認識到,兒童擁有一種積極的精神生活,盡管兒童在當時并沒有将之表現出來,而且他還必須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來秘密地完善這種精神生活。

     兒童就像生活在凄苦地牢裡的一個靈魂。

    他們希望見到光明,渴望在陽光下誕生,緩慢而又結實地茁壯成長。

    然而在現實中,卻始終有一個力大無比的巨人站在邊上,等待着猛撲過去,把他們壓垮。

     在我看來,由于沒有人知道什麼是實體化,所以也沒有人對此做過任何準備。

    相反,人們在實體化的過程中,遇到了重要障礙。

    成長中的嬰兒像一個精神的胚胎,他需要一個特殊的環境。

    正如一個肉體的胚胎需要母親的子宮,并在其中發育一樣,精神的胚胎也需要外界環境的保護。

    這種環境充滿着愛的溫暖,有着豐富的營養,這個環境裡的一切都樂于接納它,而不是傷害它。

     當成人最終認識到這一點時,他們将會改變對待嬰兒的态度。

    因為把嬰兒看做是一個正在實體化的精神生命,不僅會激勵我們,而且還賦予我們新的責任。

    當我們看着這個像玩具一樣的小身軀時,當我們在他的身上傾注了所有關愛時,我們才開始真正理解羅馬詩人朱維諾爾所說的話:“應該向嬰兒緻以最崇高的敬意。

    ” 嬰兒實體化的過程是通過一種神秘的力量而努力實現的,這種創造性的成就應該被編撰成冊。

    而其他生物都沒有體驗到這一過程。

    這個敏感的不斷變化着的小生命在不停地嘗試着體驗一種自我意識的覺醒。

    他通過感官去感受外部環境,并通過他的肌肉去接觸外界環境。

     一個人的精神與他所處的外界環境存在着一種交流。

    正是外界環境塑造了一個人,并使其趨于完美。

    嬰兒也不得不向他周圍的環境妥協,由此使其個性與環境相融合。

     通過心靈的指引,嬰兒漸漸長大,并且能夠從事複雜的活動。

    但是嬰兒心中也保持着一種警惕,以維護自己心靈的統治權,以免由于惰性而喪失活力。

    心靈還會不斷地下命令,以使其不受固定本能的支配,并且不至于退化而陷入混亂。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需要努力增強心靈的活力,為心靈的實體化這項無止境的工作做出貢獻。

     因此,正如胚胎變成兒童,兒童變成成年人一樣,人的個性也是這樣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形成的。

     那麼,父母能為他們的子女做什麼貢獻呢?父親提供了一個肉眼無法看見的細胞,母親則提供了另一個細胞,她還為受精卵提供了一個生活的環境,以便使它最終能成為一個小孩。

    如果說父母創造了他們的孩子,那是不對的。

    相反地,我們應該說:“嬰兒是成人之父”。

     我們應該把嬰兒的這種神秘力量看做是某種神聖的東西。

    我們應該歡迎它表現出來,因為正是在這個創造性的時期,一個個未來的個性被确定了下來。

     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科學地研究兒童的心理需要,以及為這種需要準備一個适宜的環境。

     我們現在處于一門科學的初創期,這門科學必然會取得長足進步。

    隻要人們緻力于這門科學,并付出艱辛的努力,必将能認識人類發展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