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新生兒的降生
關燈
小
中
大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成人的心理就被這樣一種思想支配:管住這個小孩,别讓他弄壞任何東西,别讓他惹麻煩。
當心!看住他。
我相信,在人們更好地了解了兒童以後,他們就會找到更好的方法來照料兒童。
對一個新生兒的保護,不僅僅是使他避免受到傷害,同時也應該采取措施使他的心理能夠适應周圍的世界。
實驗證明,這樣的措施十分必要,并且父母也應當在這方面接受指導。
那些家境富裕的父母,依然為孩子準備華麗的搖籃和繡着花邊的小衣服。
按照這種對孩子的裝束标準,如果鞭笞仍然流行的話,他們一定希望買到一條金把手的鞭子。
這種奢侈隻能表明他們完全忽視了孩子的心理需要。
家境富裕給孩子帶來的應該是真正的幸福而不應是奢侈的環境。
對于嬰兒,他最好是能呆在聽不到街道噪音、平靜安甯的房間裡,而且房間裡的光線和溫度都要能夠及時調控。
我們還要認真對待抱舉兒童的方法。
這需要經過一定的訓練,以掌握适當的技巧。
嬰兒始終是弱小的,和他母親一樣剛剛經曆了死亡的威脅。
我們欣喜地看着他們活了下來,這種快樂與滿足是一種危險過後的解脫。
有時候他可能因為呼吸困難需要供養,或者因為止血機能受損造成皮下出血,但是我們仍不能把一個嬰兒和一個患病的成年人相混淆。
新生兒的需要與病人不同,這種需要是迫切想使自己在身體上和心理上适應一個新的陌生環境。
我們對新生兒的态度不應是憐憫,而應是懷着一種對造物之神的崇敬,把這個小生命的心靈看成一個我們無法完全了解的神秘世界。
我曾經見到一個嬰兒掉進地上放着的水桶裡,險些被淹死。
當這個新生兒突然下沉時,他張大了眼睛,伸出了他小小的胳臂和腿,下沉好像使他大吃了一驚。
這是他經曆的第一次恐懼。
我們觸摸和摟抱兒童的方式及由此産生的那種細緻入微的感覺,使我們聯想起牧師在祭台前的狀态。
在寂靜和黑暗之中,隻有一束柔和的光線透過染色的玻璃,牧師就在這種環境中活動。
他的手是純潔的,他的動作是慎重并經過深思熟慮的,在這個神聖的場所洋溢着一種希望和崇高的感情。
新生兒也應該生活在這種環境裡。
如果我們把對嬰兒的照料和對母親的照料進行比較,并想象一下照顧他們的方式有何不同,我們就會發現自己錯在哪兒了。
我們讓母親擁有絕對的安靜,為了不打擾她而把她的孩子抱走,隻是在喂奶時才抱回來;對嬰兒呢,我們給他穿上漂亮的衣服,并且用花邊和絲帶把他打扮起來,這些使他不得安甯,這些行為無異于讓一個剛分娩的母親立刻起床着裝去參加宴會。
我們把嬰兒從搖籃裡抱到肩上,接着把他放下來,送到他母親的身邊。
在我們折騰寶寶時,誰曾想過讓一位母親去遭受如此勞累? 有人認為這樣做是理所應當的,因為嬰兒并沒有痛苦或歡樂可言,對他過分小心是愚蠢的。
對于那些不省人事、危在旦夕的成年人,我們又應該怎麼辦呢?他們更需要的是身體上的幫助,而不是思想感情上的充分關心。
然而,如果我們也這樣對待嬰兒,那實在是毫無道理的。
我們對人的生命中的第一個時期尚未充分發掘,好在我們也不斷認識到了這樣做的重要性。
正如現在我們所知道的,嬰兒如果在出生後第一個月裡遭受到痛苦與壓抑,将會影響他的一生。
如果我們能在兒童身上發現一個人成長所需的要素,那麼我們将能在兒童身上發現人類未來幸福的源泉。
人們太不關心新生兒了,盡管新生兒剛剛經曆了人生最艱難的危險階段。
當他來到我們中間時,我們幾乎還不知道如何照料他,雖然在他身上蘊藏着一種能使我們生活的世界更加美好的力量。
我們在聖約翰《福音書》的序中,所讀的一句話在某種意義上應該适用于新生兒:“他在這個世界中,然而這個世界卻不了解他。
”
當心!看住他。
我相信,在人們更好地了解了兒童以後,他們就會找到更好的方法來照料兒童。
對一個新生兒的保護,不僅僅是使他避免受到傷害,同時也應該采取措施使他的心理能夠适應周圍的世界。
實驗證明,這樣的措施十分必要,并且父母也應當在這方面接受指導。
那些家境富裕的父母,依然為孩子準備華麗的搖籃和繡着花邊的小衣服。
按照這種對孩子的裝束标準,如果鞭笞仍然流行的話,他們一定希望買到一條金把手的鞭子。
這種奢侈隻能表明他們完全忽視了孩子的心理需要。
家境富裕給孩子帶來的應該是真正的幸福而不應是奢侈的環境。
對于嬰兒,他最好是能呆在聽不到街道噪音、平靜安甯的房間裡,而且房間裡的光線和溫度都要能夠及時調控。
我們還要認真對待抱舉兒童的方法。
這需要經過一定的訓練,以掌握适當的技巧。
嬰兒始終是弱小的,和他母親一樣剛剛經曆了死亡的威脅。
我們欣喜地看着他們活了下來,這種快樂與滿足是一種危險過後的解脫。
有時候他可能因為呼吸困難需要供養,或者因為止血機能受損造成皮下出血,但是我們仍不能把一個嬰兒和一個患病的成年人相混淆。
新生兒的需要與病人不同,這種需要是迫切想使自己在身體上和心理上适應一個新的陌生環境。
我們對新生兒的态度不應是憐憫,而應是懷着一種對造物之神的崇敬,把這個小生命的心靈看成一個我們無法完全了解的神秘世界。
我曾經見到一個嬰兒掉進地上放着的水桶裡,險些被淹死。
當這個新生兒突然下沉時,他張大了眼睛,伸出了他小小的胳臂和腿,下沉好像使他大吃了一驚。
這是他經曆的第一次恐懼。
我們觸摸和摟抱兒童的方式及由此産生的那種細緻入微的感覺,使我們聯想起牧師在祭台前的狀态。
在寂靜和黑暗之中,隻有一束柔和的光線透過染色的玻璃,牧師就在這種環境中活動。
他的手是純潔的,他的動作是慎重并經過深思熟慮的,在這個神聖的場所洋溢着一種希望和崇高的感情。
新生兒也應該生活在這種環境裡。
如果我們把對嬰兒的照料和對母親的照料進行比較,并想象一下照顧他們的方式有何不同,我們就會發現自己錯在哪兒了。
我們讓母親擁有絕對的安靜,為了不打擾她而把她的孩子抱走,隻是在喂奶時才抱回來;對嬰兒呢,我們給他穿上漂亮的衣服,并且用花邊和絲帶把他打扮起來,這些使他不得安甯,這些行為無異于讓一個剛分娩的母親立刻起床着裝去參加宴會。
我們把嬰兒從搖籃裡抱到肩上,接着把他放下來,送到他母親的身邊。
在我們折騰寶寶時,誰曾想過讓一位母親去遭受如此勞累? 有人認為這樣做是理所應當的,因為嬰兒并沒有痛苦或歡樂可言,對他過分小心是愚蠢的。
對于那些不省人事、危在旦夕的成年人,我們又應該怎麼辦呢?他們更需要的是身體上的幫助,而不是思想感情上的充分關心。
然而,如果我們也這樣對待嬰兒,那實在是毫無道理的。
我們對人的生命中的第一個時期尚未充分發掘,好在我們也不斷認識到了這樣做的重要性。
正如現在我們所知道的,嬰兒如果在出生後第一個月裡遭受到痛苦與壓抑,将會影響他的一生。
如果我們能在兒童身上發現一個人成長所需的要素,那麼我們将能在兒童身上發現人類未來幸福的源泉。
人們太不關心新生兒了,盡管新生兒剛剛經曆了人生最艱難的危險階段。
當他來到我們中間時,我們幾乎還不知道如何照料他,雖然在他身上蘊藏着一種能使我們生活的世界更加美好的力量。
我們在聖約翰《福音書》的序中,所讀的一句話在某種意義上應該适用于新生兒:“他在這個世界中,然而這個世界卻不了解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