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關燈
小
中
大
同住,形影不離。
兄弟倆的感情這麼好,上學堂念書當然也是并肩出門,攜手回家,就連在家讀書,兄弟倆都共享一盞油燈。
事情發生在直記十八歲那年的秋季。
有一天,兄弟倆被父親派往江戶城邊的等覺寺辦事。
等覺寺是藩主的家廟,廟裡住着一位和尚,名叫楚水,跟兄弟倆的父親是好朋友。
因為父親有事要跟和尚聯絡,才派兄弟倆來見楚水。
他們帶去的書信内容其實很簡單,隻是邀請楚水一起下圍棋,根本連回信都不需要寫。
但楚水讀完信之後,卻把兄弟倆留在廟裡,跟他們天南地北地閑聊起來。
聊到後來,眼看天快要黑了,兄弟倆才在太陽下山前一小時從廟裡走出來。
那天剛好是某個祭典的日子,市内到處人潮洶湧,兄弟倆匆匆穿過人群,急着趕路回家,不料,剛轉進一條小巷,就撞到了住在河對岸的某人。
此人向來跟他們兄弟就有過節,當時已喝得醉醺醺,雙方拌了兩三句嘴,那人就突然拔出長刀殺過來,刀鋒直指誠之進的兄長。
做哥哥的在無奈之中,隻好拔刀抵抗。
對方是出了名的粗暴性情,當時雖已喝得爛醉,攻擊起來仍然十分強勁。
不一會兒,眼看哥哥就要被對方打倒了,弟弟隻好也拔出刀來,一起拼死抵擋,雙方你來我往,一陣亂鬥,沒想到竟殺死對方了。
當時有個不成文的規矩,武士若是殺死了另一名武士,自己就得切腹謝罪。
這對兄弟返回家門時,心裡早已做好自殺的準備,父親也叫他們倆并排跪好,打算讓兄弟倆按照順序切腹,并由自己親自擔任切腹的證人,替他們做個了斷。
不巧的是,兄弟倆的母親這時正到好友家做客,不在家裡。
父親覺得兒子自殺之前,至少也該讓他們跟母親見上最後一面才合情理,便立刻差人把妻子接回來。
而兄弟倆等待母親回來的這段時間,父親則盡量拖延時間,一面嚴厲訓斥兒子,一面忙着布置切腹的場地。
說來湊巧,當時他們的母親拜訪的高木家,是一位有錢有勢的遠親。
由于當時的社會已處于劇變時期,有關武士的許多規矩,也不像從前那麼嚴格執行了。
再加上那個被殺害的對手,大家都知道他是個風評極差的無賴,所以高木接到消息後,便陪着兄弟倆的母親一起回到長井家。
他向兄弟倆的父親建議,在官府出面調查之前,最好暫時不要采取任何行動。
接着,高木便幫忙到處奔走。
第一步是先疏通家老(7),再經由家老,取得藩主的同情。
好在死者的父母特别通曉事理,平時就對兒子的頑劣行徑深感頭痛,同時他們也理解,兒子被殺全是因為自己主動挑釁,所以聽說有人正在奔走活動,想讓這對兄弟從寬處理時,他們也沒表示異議。
于是,長井家這對兄弟暫時被父親關進密室,閉門思過,兩人都表達了忏悔之意,不久,他們便一起悄悄地離家出走了。
三年後,哥哥在京都遭到浪人殺害。
到了第四年,國家大權落入明治天皇手裡,改元明治。
又過了五六年,誠之進把父母從家鄉接到東京,自己也娶妻成家,并把名字改為單名&ldquo得&rdquo。
這時,曾經救過他一命的高木早已去世,家業已傳到高木的養子手裡。
長井得多次慫恿高木家的養子到東京來當官,對方一直不為所動。
這位養子生了兩個小孩,男孩進了京都的同志社大學,畢業後到美國待了很長一段時間,目前回到神戶創辦各種事業,早已累積了相當的财富。
女孩嫁給當地一家富戶。
而現在被父親挑中作為代助結婚對象的,就是這戶有錢人家的小姐。
&ldquo說起來,這段往事的情節真是錯綜複雜呀。
我聽了都吓一大跳呢。
&rdquo嫂嫂對代助說。
&ldquo父親早就說過無數遍了,不是嗎?&rdquo &ldquo可那時并沒提到要娶他家小姐當媳婦呀,所以我之前也沒有仔細聽。
&rdquo &ldquo佐川家有那樣一位小姐嗎?我怎麼從沒聽說過。
&rdquo &ldquo你就娶了她吧。
&rdquo &ldquo嫂子贊成這門婚事?&rdquo &ldquo贊成啊。
不是很有緣分嗎?&rdquo &ldquo結婚成家,與其靠祖先安排的緣分,不如靠自己找到的緣分比較好。
&rdquo &ldquo哦?難道你已經有那樣的對象了?&rdquo 代助沒有回答,臉上露出了苦笑。
(1) 天保遺風:&ldquo天保&rdquo是幕府末期(1830&mdash1844)的年号。
後來常被用來形容&ldquo落伍&rdquo,或表示一種&ldquo懷舊的品位&rdquo。
明治時代曾經流行過&ldquo天保錢&rdquo&ldquo天保老人&rdquo等名詞。
(2) 三越陳列所:指三越百貨公司的前身&ldquo三越吳服店&rdquo。
江戶時代一般商店的購物形态是由顧客提出要求,再由店員拿出商品交給顧客。
&ldquo三越吳服店&rdquo首創以陳列方式讓顧客自由選取商品,所以被稱為&ldquo陳列所&rdquo。
(3) 相撲常設館:日本最早興建的國技館,位于東京的兩國。
這部小說于1909年6月27日開始在《東京朝日新聞》連載,文中提到這座建築的時間,剛好也是相撲常設館開幕時期。
(4) 誠者天之道也:出自《中庸》第二十章,&ldquo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rdquo。
(5) 縫子:即哥哥家的女兒&ldquo縫&rdquo。
據日本&ldquo平凡社&rdquo出版的《世界大百科事典》解釋:江戶時代的日本女性取名,習慣取兩個假名組成的名字,到了明治、大正時代,受過教育的女性流行把假名轉換為漢字,更喜歡模仿貴族女性取名的方式,在名字的漢字後面加一個&ldquo子&rdquo。
小說裡的&ldquo縫&rdquo,有時也寫成&ldquo縫子&rdquo,正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習俗。
(6) 襦袢:和服的内衣,形狀跟和服相仿,尺寸較為貼身。
當時洋服已傳入日本,但一般人還是習慣穿和服,卻喜歡把洋服的高領白襯衣當成和服内衣穿在裡面。
(7) 家老:江戶時代幕府或領地的職位。
地位很高,僅次于幕府将軍或藩主。
通常幕府或領地都設家老數人,采取合議制管理幕府和領地的政治、經濟與軍事活動。
兄弟倆的感情這麼好,上學堂念書當然也是并肩出門,攜手回家,就連在家讀書,兄弟倆都共享一盞油燈。
事情發生在直記十八歲那年的秋季。
有一天,兄弟倆被父親派往江戶城邊的等覺寺辦事。
等覺寺是藩主的家廟,廟裡住着一位和尚,名叫楚水,跟兄弟倆的父親是好朋友。
因為父親有事要跟和尚聯絡,才派兄弟倆來見楚水。
他們帶去的書信内容其實很簡單,隻是邀請楚水一起下圍棋,根本連回信都不需要寫。
但楚水讀完信之後,卻把兄弟倆留在廟裡,跟他們天南地北地閑聊起來。
聊到後來,眼看天快要黑了,兄弟倆才在太陽下山前一小時從廟裡走出來。
那天剛好是某個祭典的日子,市内到處人潮洶湧,兄弟倆匆匆穿過人群,急着趕路回家,不料,剛轉進一條小巷,就撞到了住在河對岸的某人。
此人向來跟他們兄弟就有過節,當時已喝得醉醺醺,雙方拌了兩三句嘴,那人就突然拔出長刀殺過來,刀鋒直指誠之進的兄長。
做哥哥的在無奈之中,隻好拔刀抵抗。
對方是出了名的粗暴性情,當時雖已喝得爛醉,攻擊起來仍然十分強勁。
不一會兒,眼看哥哥就要被對方打倒了,弟弟隻好也拔出刀來,一起拼死抵擋,雙方你來我往,一陣亂鬥,沒想到竟殺死對方了。
當時有個不成文的規矩,武士若是殺死了另一名武士,自己就得切腹謝罪。
這對兄弟返回家門時,心裡早已做好自殺的準備,父親也叫他們倆并排跪好,打算讓兄弟倆按照順序切腹,并由自己親自擔任切腹的證人,替他們做個了斷。
不巧的是,兄弟倆的母親這時正到好友家做客,不在家裡。
父親覺得兒子自殺之前,至少也該讓他們跟母親見上最後一面才合情理,便立刻差人把妻子接回來。
而兄弟倆等待母親回來的這段時間,父親則盡量拖延時間,一面嚴厲訓斥兒子,一面忙着布置切腹的場地。
說來湊巧,當時他們的母親拜訪的高木家,是一位有錢有勢的遠親。
由于當時的社會已處于劇變時期,有關武士的許多規矩,也不像從前那麼嚴格執行了。
再加上那個被殺害的對手,大家都知道他是個風評極差的無賴,所以高木接到消息後,便陪着兄弟倆的母親一起回到長井家。
他向兄弟倆的父親建議,在官府出面調查之前,最好暫時不要采取任何行動。
接着,高木便幫忙到處奔走。
第一步是先疏通家老(7),再經由家老,取得藩主的同情。
好在死者的父母特别通曉事理,平時就對兒子的頑劣行徑深感頭痛,同時他們也理解,兒子被殺全是因為自己主動挑釁,所以聽說有人正在奔走活動,想讓這對兄弟從寬處理時,他們也沒表示異議。
于是,長井家這對兄弟暫時被父親關進密室,閉門思過,兩人都表達了忏悔之意,不久,他們便一起悄悄地離家出走了。
三年後,哥哥在京都遭到浪人殺害。
到了第四年,國家大權落入明治天皇手裡,改元明治。
又過了五六年,誠之進把父母從家鄉接到東京,自己也娶妻成家,并把名字改為單名&ldquo得&rdquo。
這時,曾經救過他一命的高木早已去世,家業已傳到高木的養子手裡。
長井得多次慫恿高木家的養子到東京來當官,對方一直不為所動。
這位養子生了兩個小孩,男孩進了京都的同志社大學,畢業後到美國待了很長一段時間,目前回到神戶創辦各種事業,早已累積了相當的财富。
女孩嫁給當地一家富戶。
而現在被父親挑中作為代助結婚對象的,就是這戶有錢人家的小姐。
&ldquo說起來,這段往事的情節真是錯綜複雜呀。
我聽了都吓一大跳呢。
&rdquo嫂嫂對代助說。
&ldquo父親早就說過無數遍了,不是嗎?&rdquo &ldquo可那時并沒提到要娶他家小姐當媳婦呀,所以我之前也沒有仔細聽。
&rdquo &ldquo佐川家有那樣一位小姐嗎?我怎麼從沒聽說過。
&rdquo &ldquo你就娶了她吧。
&rdquo &ldquo嫂子贊成這門婚事?&rdquo &ldquo贊成啊。
不是很有緣分嗎?&rdquo &ldquo結婚成家,與其靠祖先安排的緣分,不如靠自己找到的緣分比較好。
&rdquo &ldquo哦?難道你已經有那樣的對象了?&rdquo 代助沒有回答,臉上露出了苦笑。
(1) 天保遺風:&ldquo天保&rdquo是幕府末期(1830&mdash1844)的年号。
後來常被用來形容&ldquo落伍&rdquo,或表示一種&ldquo懷舊的品位&rdquo。
明治時代曾經流行過&ldquo天保錢&rdquo&ldquo天保老人&rdquo等名詞。
(2) 三越陳列所:指三越百貨公司的前身&ldquo三越吳服店&rdquo。
江戶時代一般商店的購物形态是由顧客提出要求,再由店員拿出商品交給顧客。
&ldquo三越吳服店&rdquo首創以陳列方式讓顧客自由選取商品,所以被稱為&ldquo陳列所&rdquo。
(3) 相撲常設館:日本最早興建的國技館,位于東京的兩國。
這部小說于1909年6月27日開始在《東京朝日新聞》連載,文中提到這座建築的時間,剛好也是相撲常設館開幕時期。
(4) 誠者天之道也:出自《中庸》第二十章,&ldquo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rdquo。
(5) 縫子:即哥哥家的女兒&ldquo縫&rdquo。
據日本&ldquo平凡社&rdquo出版的《世界大百科事典》解釋:江戶時代的日本女性取名,習慣取兩個假名組成的名字,到了明治、大正時代,受過教育的女性流行把假名轉換為漢字,更喜歡模仿貴族女性取名的方式,在名字的漢字後面加一個&ldquo子&rdquo。
小說裡的&ldquo縫&rdquo,有時也寫成&ldquo縫子&rdquo,正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習俗。
(6) 襦袢:和服的内衣,形狀跟和服相仿,尺寸較為貼身。
當時洋服已傳入日本,但一般人還是習慣穿和服,卻喜歡把洋服的高領白襯衣當成和服内衣穿在裡面。
(7) 家老:江戶時代幕府或領地的職位。
地位很高,僅次于幕府将軍或藩主。
通常幕府或領地都設家老數人,采取合議制管理幕府和領地的政治、經濟與軍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