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序:《愛經》關于男歡女愛的古羅馬詩作

關燈
發而受贊賞。

    頭發金黃麼?曙光女神就靠橘黃的秀發而取悅。

    總有某些方面令我動情。

    稚嫩之齡把我深深吸引;成熟之齡叫我動心。

    前者憑嬌美的玉體而取勝,後者卻有的是經驗。

    總之,羅馬城人們所欣賞的所有美人兒,我都貪婪地愛上,一個也不例外。

    &rdquo(同上) 你瞧,這叫什麼愛情?這簡直是對愛情的亵渎!詩人雖然也承認這屬于&ldquo惡劣的品行&rdquo,這種做法是&ldquo罪過行為&rdquo,但筆鋒之處,總流露出作者對這種卑劣情愛的諒解和贊賞。

    多情的詩人原來是個薄情郎。

    無怪他在《愛的技巧》中一再教人家如何去掩飾自己的負心行為了。

     神與人 如果我說奧維德是個神話詩人,這話一點也不為過。

    我粗略地統計了一下,就本譯本的三部詩作中,奧維德提及的神話人物,就有三百位左右。

    不過,在滿篇神靈的詩作中,讀者卻感覺不到多少&ldquo神氣&rdquo。

     &ldquo或許神靈無非是個空名,我們隻是無端地對他們敬畏,百姓的天真信奉才使神靈顯赫逼人。

    &rdquo(《戀情集》卷三) 在奧維德的心目中,天上的神祇并沒有什麼超凡脫俗的地方,而是具有普通人一般的七情六欲。

    凡人的失誤,凡人的痛苦和懊悔,他們無一不有。

    請看詩人叙述戰神瑪爾斯和維納斯成奸、如何被維納斯丈夫鍛神伏爾甘巧捉的故事:&ldquo我們來講一個整個天上都熟知的故事,即關于瑪爾斯和維納斯的故事。

    由于伏爾甘的妙計,他們兩人被當場抓獲。

    瑪爾斯戰神狂戀着維納斯,兇猛的戰将成了俯首的求愛者。

    維納斯對這位指揮戰争的仙人并沒有粗暴相對,也并非鐵石心腸;因為沒有任何女神比她更溫柔的了。

    據說,這位愛開玩笑的女子,多次取笑丈夫的拐腳以及因火或因勞作而變得堅硬的雙手!同時她還在瑪爾斯面前模仿伏爾甘的動作。

    這在她身上倒十分好看,她的美色更添千般嬌媚。

    開始時,他們兩人通常都掩飾自己的幽會,他們的罪過情欲滿含保留和羞恥。

    由于太陽神的揭露(誰逃得過太陽神的目光呢?),伏爾甘了解到妻子的行為。

    太陽神哪,你做出了一個多壞的榜樣!你倒不如向維納斯索取報酬。

    為了報答你的保密,她也會獻給你一點什麼的。

    伏爾甘在床的四周布下了令人覺察不到的大網。

    他的傑作,肉眼是看不出來的。

    他裝作要動身到利姆諾斯去。

    一對情人便來幽會,兩個赤條條的,全落在大網之中。

    伏爾甘喚來諸神,給他們看看這一對被俘者所呈現的美妙形象。

    據說,維納斯幾乎忍不住流淚。

    兩個情人無法遮住自己的臉容,甚至不能用手遮蓋自己不願别人看見的部位。

    &rdquo(《愛的技巧》卷二) 讀者不難看出,奧維德筆下的神,其實是人,有着血肉之軀的活生生的人! 書之禍與人之禍 從上文的簡略介紹中可以知道,奧維德詩作所歌唱的戀情并不全是純潔無瑕的愛情。

    在古羅馬時代,這樣的詩篇給詩人惹禍,那是很自然的事。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交代一下詩人所處的時代,以及詩作成書的時間。

     公元前四十三年,奧維德生于羅馬附近的小城蘇爾莫的一個騎士階層家庭。

    他成長的時候,血與火的年代已經過去,古羅馬進入了鼎盛時期。

    年輕人再也沒有投身戰場建立軍功的機會。

    而由于奧古斯都皇帝獨攬大權,在政壇上建功立業的機會也不太多。

    唯有文學,它給了年輕人縱橫馳騁的天地。

    奧維德自幼喜愛詩歌,雖則他父親一再警告他,不得從事這種并無實際效益的事業,他還是全副身心投了進去,他的天才沒有因此而受到抑制。

     奧維德十八歲左右開始寫《戀情集》,十年後正式發表,當即獲得巨大的成功。

    四十歲左右,他的《愛的技巧》問世,為他赢得了普遍的贊譽。

    奧維德的詩作正是當時羅馬戰後生活的寫照:奢華、逸樂、頹廢,許多人沉浸在不健康的情愛追逐之中。

    他的詩篇顯露出某些難得的鮮明特點:細膩的性心理描寫;巧妙的寓意和對比;神話故事的發掘和妙用;奔騰直瀉的酣暢筆調,如此等等。

     然而,奧維德的詩作畢竟包含膚淺、庸俗甚至粗鄙的内容,因此他在受到贊揚的同時,亦招緻某些人的嚴厲抨擊和指責。

    人們批評他所寫的主題,以及處理主題的方式。

    據說為了作出回應,他于公元二年(或三年)寫出了《情傷良方》。

    就詩言詩,後一部作品比起前兩部遜色多了。

    文筆的自然和詩句的活力都大大不如前者。

    其主要的弱點是受靈感驅使的分量減弱,很多時候,詩人尤其注意為自己辯解或洗刷。

    它往往把别人的批評視作對他本人詩才的嫉妒。

     &ldquo惱恨也罷,刻骨的嫉妒也罷,我早已名揚四海。

    隻要我筆調不改,聲名還會更為顯赫。

    你太操之過急了。

    且讓我多活一些時光,往後你還會受更大的嫉妒之苦。

    &hellip&hellip而今我乘坐的快馬隻是在中途歇息而已。

    夠了,無需與妒忌再多周旋,詩人啊,握緊手中的缰繩,在你自己定下的天地裡馳騁吧。

    &rdquo(《情傷良方》) 公元八年,即《情傷良方》發表後幾年,詩人突然被奧古斯都放逐到黑海東岸的托彌,當時那裡還是一片蠻荒之地。

     流放的原因是什麼呢?曆史學家對此有諸多不同的解釋。

    其中一個通常的說法是:奧古斯都為了糾正戰後一度泛濫的奢靡風氣,建立新秩序,于是選了這位頂風而行的輕佻詩人開刀。

    但這種解釋并非人人都信服。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