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周遊世界

關燈
到優待,乘火車旅行也毋需掏錢——唯獨去維多利亞大瀑布的私人旅行破費了一大筆錢。

     從南非啟程,客輪駛向澳大利亞。

    那是一段相當乏味的長途旅行。

    船長向我解釋說去澳大利亞的捷徑是取道南極然後再北上,這對我是個謎。

    他給我畫圖解釋才使我解開疑團,但是要記住地球是圓的,而極點是平的決非易事。

    這是個地理學的事實,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你很難理解它的含義所在。

     總使我迷惑不解的是任何國家總是被描繪得與你乍到時的印象大相徑庭。

    我對澳大利亞的粗略印象是數量驚人的袋鼠和莽莽荒漠。

    最使我感到詫異的是當我們到達墨爾本時,樹木的奇特風姿以及澳大利亞的桉樹使景色具有的異域風采。

    每到一地,樹木總是最先引起我的注意,抑或是山巒的起伏。

    在英國,人們習慣于樹木長着暗色的軀幹和色調明快的枝葉;澳大利亞的情況恰恰相反,另有一番新意。

     到處是銀白色的樹幹,暗淡的樹葉如同照片的底片一般。

    令人興奮的還有鎢鷗鳥:藍色的,紅色的,綠色的,成群地邀翔在空中。

    斑斓的色彩美極了,像是飛翔的寶石一樣。

     在澳大利亞和在新西蘭,我在社交場合一再出醜,那是由于宴會餐桌的位置。

    以前每到一地,我們的座位通常挨着市長或商會會長,所以在這兒舉行的首次宴會上,我便不假思索地徑直坐到市長之類的顯赫人物的旁邊。

    一位老婦人酸溜溜地對我說:“克裡斯蒂夫人,我想您一定願意坐在您丈夫身邊。

    ”我忙滿臉羞容地坐到阿爾奇身旁的座位上。

     我們曾在新南威爾士的一個好像叫楊加的車站停留,記得那兒有一個大湖,湖面上黑天鵝遊來遊去,宛如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在那兒,貝爾徹和阿爾奇忙于呈送大英帝國的要求,讨論帝國移民問題和帝國貿易的重要性等諸如此類的事情,使我有暇坐在桔園度過愉快的一天。

     我們的旅行一半是坐火車,但更多的是坐汽車。

    坐車奔馳在那樣廣袤無垠的大草原上,隻有偶爾幾個風車劃破地平線,我認識到一個令人不寒而栗的事實:迷失方向是再容易不過的了。

    太陽高懸在頭頂,無法辨别東、西、南、北。

    我無法想象綠草茵茵的沙漠的樣子,而隻有到處是沙礫的荒漠的概念。

    但是在沙漠中旅行畢競可以找到指引方向的路标或什麼明顯的标記,可在這一望無際的澳大利亞草原上卻找不到這種标記。

     我們到了悉尼,在那玩得好極了。

    聽人說悉尼和裡約熱内盧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兩個海港城市,但悉尼卻令我失望。

     大概我對它期望過高了。

    幸運的是,我從沒有到過裡約熱内盧,因此,我腦海裡總能想象出一幅關于那裡的迷人畫面。

     不久,阿爾奇和貝爾徹趕到了,不懈的努力弄得他們精疲力荊我們過了個充滿歡笑、無憂無慮的周末,别出心裁地玩,還坐着窄軌火車遊覽,我還駕駛着它跑了幾英裡呢。

     英國巡視團在澳大利亞備嘗艱辛。

    每天的日程排得滿滿的:講演,宴會,工作午餐,招待會和長途跋涉。

    我都背得出貝爾徹說的話。

    他善于演講,那發自内心、充滿激情的講話仿佛是他的即興傑作。

    阿爾奇以其審慎和善于理财的特點與他形成對照。

    阿爾奇曾經被報紙稱為英國銀行總裁。

    他任何與之相關的言談從未見諸于報端,因此就新聞界而言,他俨然是英國銀行總裁。

     離開澳大利亞,我們去了塔斯馬尼亞,從朗塞斯頓坐車來到美麗得令人難以置信的袒巴特,湛藍的大海和港灣,扶疏的花木,我準備将來有一天再回到那兒并在那兒定居。

     告别霍巴特,我們抵達新西蘭。

    那次旅行我記憶猶新。

     因為我們的命運落在了一個被我們稱之為“脫水機”的家夥手中。

    那時脫水食品的概念風靡一時。

    這家夥總是想法把一系列的食品脫水,每次用餐,使從他的桌上遞過來一盤盤榮看,一再請我們品嘗。

    我們吃了脫水胡蘿蔔,脫水楊梅等等——統統無一例外地食之無味。

     貝爾徹說:“讓我裝模作樣地再吃一口他的脫水食品,我就會發瘋。

    ”但是由于“脫水機”有錢有勢,對英國巡視團頗有用處,貝爾徹還得強壓不快,繼續與脫水胡蘿蔔和脫水土豆周旋。

     這時,初期共同旅行的愉快氣氛已蕩然無存。

    那個曾經彬彬有禮地在我家聚餐的貝爾徹再也不像個朋友了。

    他舉止粗魯、傲慢、專橫、不體諒人、而且在細微瑣事上斤斤計較,我始終認為新西蘭是我見過的最美麗的國家。

    那兒的景緻無與倫比。

    我們是在一個晴朗的日子到達惠靈頓的,據那兒的居民說這種好天氣不多見。

    農村景色之美令人歎為觀止。

    我當時發誓要在春天回來——我是說當地的春天,看那蠟達樹繁花朵朵,滿樹的金黃和猩紅色。

    可這沒能實現。

     貝爾徹欣然返回了新西蘭。

    他在那交了不少朋友,惬意得像個孩子一樣。

    他在我和阿爾奇赴檀香山前祝福我們萬事如意,過得愉快。

    謝天謝地,阿爾奇不再公務纏身,不必和那個壞脾氣的想入非非的同伴費口舌了。

    我們悠然旅行,在斐濟和其他小島上滞留,最後終于到了檀香山。

    那兒遠比我們想象的旅館林立、路廣車多的景象要繁華得多。

    我們是在清晨到達的,一進旅館卧室,憑窗遠眺,看到的是人們在海邊沖浪和人群蜂擁租賃沖浪闆,躍入大海的景象。

    我們不知深淺,那天不是沖浪的好天氣——隻有沖浪好手才去的天氣——可是我們在南非沖過浪,自以為駕輕就熟。

    檀香山的情況完全不同。

    沖浪闆是一塊厚木闆,重得幾乎浮不起。

    你躺在上面,慢慢地滑向礁石,礁石在我看來隻有一英裡之遙。

    到那兒後,你得再選好位置等待合适的海浪打來,把你抛向岸邊。

    這種事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首先,要看準海浪的時機,其次,也是更重要的,要識得暗含殺機的海浪,因為你一旦裹到裡邊,就會被卷人海底,隻好聽天由命了。

     我們下榻的客房周圍種滿了香蕉樹,——可這香蕉像菠蘿一樣令人失望。

    我曾想象着随手從樹上摘下個香蕉嘗嘗。

    檀香山的香蕉可不是這種吃法。

    那是一筆重要的經濟收入,還泛青就被砍下來。

    然而,雖不能從樹上随手可得,但總還是可以嘗嘗許多聞所未聞的品種。

    檀香山的香蕉有十來個品種:紅香蕉,大香蕉,被稱做冰淇淋的瓤白而酥軟的小香蕉,菜香蕉等等。

    蘋果香蕉則味道獨特。

     夏威夷人也有些令人失望。

    我曾把他們想象為美的造化。

    一開始,姑娘們身上散發出的刺鼻的可可油味就令我不快,而且許多姑娘長得并不漂亮。

    熱氣騰騰的豐盛炖肉更是出乎意料之外。

    我一直以為波利尼西亞人多以各種美味漿果為生,可他們對炖牛肉狼吞虎咽的樣子使我大吃一驚。

     假日要結束了,一想到又要為工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