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故居阿什菲爾德
關燈
小
中
大
動了。
“你是在哪本神話書中讀到的?” 哪本書上也沒有寫這個故事,是我自己現編的。
我覺得那個故事并不十分有趣,但它畢竟使我從尴尬之中解脫出來,避免了因為她口齒不清而讓她難堪。
我五歲那年,姐姐從巴黎“學成”歸來.我還記得在伊林看到她走下四輪馬車時那激動人心的場面。
她頭部一頂裝飾華麗的小草帽,面部罩着一方白底黑點的紗巾,看上去完全是一位新的女性。
姐姐待我很好,常給我講故事,她也參與了對我的教育,用一本《袖珍家庭教師手冊》教我法語。
她不太懂得教學藝術,我也憎惡那本手冊,曾經兩次将它悄悄地藏在書架上其他書的後面,可是不久就被找了出來。
我覺得應該藏在更難找見的地方。
在房間的一個角落裡擺着一個大玻璃罩,裡面放着一隻大秃頭鷹的标本,那是父親的光榮和驕傲。
我巧妙地将《袖珍家庭教師手冊》塞到秃鷹後面的一個不易被人看見的角落裡。
這一次幹得很成功,幾天過去了,盡管大家搜遍了全屋,還是沒有找到我那本手冊。
可是不久,母親就輕而易舉地粉碎了我的計謀。
她宣布,誰要能找到那本手冊,就賞給他(她)一大塊美味巧克力。
嘴饞使我堕入了母親的圈套。
我裝模作樣地在屋子裡四處搜尋一番,然後爬上一張椅子,查看秃鷹的後面,故作驚訝地大聲喊道:“噢,原來在這兒呀!”然而,繼之而來的卻是懲罰,一頓斥責之後,我被強迫躺在床上,一天不許下地玩耍。
當時我竟覺得蒙受了委屈。
受到懲罰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全家人都知道這是我藏起來的。
但是不賞給我那塊巧克力是不公正的,因為事先已經說好了,誰找見書就獎給誰,而我發現了卻沒有賞給我。
姐姐常跟我玩一種叫“瘋子大姐”的遊戲。
這個遊戲既吸引人,又讓人感到恐懼。
遊戲的大意是我們家有一位大姐姐,比我和姐姐都年長,是個瘋子,栖身于科爾賓角的一個岩洞裡,偶爾回到娘家裡來。
她的長像和打扮與姐姐毫無兩樣,隻是嗓音完全不同,陰陽怪氣的,相當可怖。
“難道你不認識我了嗎?我是姐姐麥琪呀,你可别當真以為我是瘋子大姐呀:千萬别把遊戲當真叼。
” 我常常感到難以名狀的驚恐,盡管我心裡也明白那是麥琪裝扮的,可難道就不會是真的嗎?那副似鬼非鬼的腔調,狐狸一樣眯縫着的吊眼,怎麼能不叫我相信她的确是那個瘋子大姐呢?母親時常為此惱火:“麥琪,不許用這個愚蠢的把戲吓唬妹妹!”麥琪滿有理由地分辯道;“是她自己要玩的。
” 姐姐頗具講故事的天才,在她小的時候,哥哥就纏着她不放,“再給我講一遍吧。
” “不講了!” “再講一遍嘛。
” “不講了,我不想再講了。
” “求求你,再講一遍,你讓我幹什麼都可以。
” 我還清楚地記得我寫的第一個故事。
它有點像情節劇,很短,因為寫作和拼寫是我感到頭痛的事。
故事中有兩個人物:品德高尚的麥琪夫人(好人)和兇狠殘暴的阿加莎夫人(壞蛋),情節是有關一座城堡繼承權之争。
我先拿給姐姐看,提議兩人一起表演。
姐姐立刻提出她情願充當殘暴的麥琪夫人,讓我來扮演高尚的阿加莎夫人。
“難道你不喜歡當好人嗎?”我有些惶惑。
姐姐回答說,當一個邪惡的家夥更來勁。
我自然也很高興。
起初,我是出于禮貌才把好人的角色讓給姐姐的。
記得父親看了我的劇,笑得前仰後合,但卻是出于善意。
母親建議我最好不用“殘暴”這個詞。
“可她的确非常殘暴,”我解釋道,“她跟那個把許多人綁在火刑柱上燒死的暴君瑪麗一樣,殺了好多好多人。
” 神話故事集在我的生活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每逢生日和聖誕節,姨婆總要送我許多諸如《黃色的神話故事》、《藍色的神話故事》一類小書。
我看這些書非常入迷,讀了——遍又一遍。
後來,我有了一本安德魯·蘭格寫的動物故事集,裡面有一個我特别愛讀的故事,“安德諾克與雄獅”。
大概從那時起,我開始讀默爾斯伍斯夫人的課本,她當時是著名的兒童小說家。
她的書我讀了許多年,今天讀來仍感到趣味盎然。
當然羅,如今的孩子們可能會覺得這些書老掉牙了,不過書中的故事仍是可取的,有許多獨到之處。
書中輯有為幼兒寫的《紅頭發的孩子》、《小男孩》、《嬰孩》及各種神話故事。
我當時愛讀的是《四面皆風的農撤現在讀來頗感乏味,不知當年為什麼那麼喜歡它。
在家裡,讀小說被當作一種消遣,不算“正業”,上午是不允許看的。
在這段時間裡必須幹點“正經事”。
即使是現在,要是早餐後就捧起小說來,仍會有一種負疚感。
星期天打牌也照例如此。
姆媽把撲克斥為“魔鬼的連環畫”。
我并不把此話當真,但星期天不許打牌卻是家裡的規矩。
許多年後,要是碰巧在星期天打橋牌,我總免不了産生一種犯罪感。
5 回想起來,童年時代最能給我帶來樂趣的玩具要算鐵圈。
當然,這玩藝兒再簡單不過了,值不了幾個錢,六便士,或者一先令,不會再多。
它也給父母、保姆及傭人帶來莫大的歡欣。
天氣晴朗的日子,阿加莎帶上鐵圈到院子裡玩耍,直到吃午飯的時候才回到屋子裡,更确切地說,直到饑腸辘辘才知道回來,不給任何人添麻煩。
那隻鐵圈作過我的戰馬,當過海怪,還當過火車。
我俨然像位披甲戴盔的騎士,策動着我的坐騎,在征途上飛奔;時而又像一位公主,優雅地騎在溫馴的白駒上,優哉閑哉;或者更現實一些,當一位火車司機、乘普或乘客,坐在火車上,在自己設計的三條鐵路幹線上行駛。
我把身心都溶進了遊戲之中,拍打着鐵圈,走走停停,口中念念有詞:“裡麗峽谷到了,請換乘環形鐵路幹線的列車。
環形鐵路終點站到了,請全體旅客下車。
”就這樣,我一連幾個小時都在玩同一種遊戲,這也算是很不錯的身體鍛煉。
姆媽一走,我就失去了一位伴友。
我非常想念她,郁郁不樂地閑蕩着。
直到有了鐵圈以後,心境才好了起來。
像所有的孩子一樣,我跑來跑去,勸别人陪我玩——先是找母親,後來又糾纏傭人。
但是在那個時候,除非被分派陪着孩子。
—般人是不會主動跟孩子玩的,你隻好獨自玩耍。
這樣,我隻好獨辟自己的小天地,杜撰自己的伴友。
我覺得這倒很不錯。
我一生中還從來沒有為“無事可作”而苦惱過,不少女人都深受其苦,感到孤寂和煩悶。
多餘的日子就像惡夢一樣,讓她們難熬。
如果生活中常有一點情趣,你一定會希望有更多的時間,當你感到無所事事的時候,時間就會成為負擔。
每每回顧過去,我愈加深信不疑地感到我的興趣始終如一,兒時喜歡的,成年後仍然喜歡,比如房子。
我小的時候玩具很多,有鋪着床單和毛毯的娃娃床,有姐姐哥哥留給我的過家家的積木,更有許多玩具是即興制作的。
從舊雜志上剪下幾幅畫,貼在牛皮紙訂成的剪集簿中;把糊牆紙剪成一個個奇形怪狀的圈圈貼在盒子上,這樣的遊戲都要耗費很多時間。
在屋子裡,我玩的更多的還是過家家。
那是一座普通的娃娃房子,前門可以敞開,展出裡面的廚房、客廳、半截樓梯和樓上的兩間卧室、洗澡間。
家具是一件一件配置起來的。
.商店裡可以買到形形色色的玩具家具,非常便宜。
撫今追昔,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在人的記憶中,幸福歡樂和恐怖的情景非常生動;而疼痛和令人不快的經曆卻難以在腦海中再現出來。
我并不是說我記不得後者的情形,而是說體味不到其中的感受,一提起來,我隻能說:“阿加莎當時情緒低落,阿加莎牙痛。
”另一方面,某一天酸橙樹突然飄來的一股清香将我帶回往日的回憶中,使我忽然想起曾在酸橙樹下度過的快樂的一天。
我高興地躺在地上,呼吸着青草散發出的溫馨的芳香,體味着夏日的快樂。
身旁是一棵雪松,不遠處河水在潺潺流淌……——時間我又回到了過去,不僅猶如身臨其境,而且還體驗到往日的情趣。
人一生中什麼時候最感到愉快?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回答。
回首往事,我認為最愉快的時刻往往是平日裡最甯靜的片刻,這時候我感到最為快樂——默默地端詳着姆媽那滿頭銀發,架着藍色老花鏡框的面容;與托尼玩耍,用梳子為它梳理它脊背上的長毛,或者在庭院裡騎着想象中的高頭大馬,跨過通想中的河流;或者跟在鐵圈後面,穿過圖布勒鐵路幹線上的一座座車站,這所有的一切都能使我獲得莫大的歡愉。
我跟母親一塊做遊戲,後來我長大了些,母親給我讀狄更斯作品,讀着讀着就打起盹來,眼鏡從鼻梁上滑了下來,腦袋耷拉着,我急切地喊醒她:“媽媽,您都快要睡着了!”母親一本正經地辯解道:“沒的事,親愛的,我一點都不困!”過不了幾分鐘,她就真的睡着了。
我至今還記得她當時那副滑稽可笑的神态,低着頭,眼鏡從鼻梁上搭拉下來。
此刻默默地注視着她的神态,别有一番樂趣。
隻有當看到所熟悉的人滑稽可笑的時候,你才會意識到他們的可愛之處。
這似乎不可思議。
人們可以對某人的儀表堂堂或妩媚秀麗推祟備至,但一個小小的滑稽舉動就會使他(她)現出本來面目。
在人的記憶中有各種各樣的轶事,形形色色的情景,零零碎碎的片斷,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它們當中哪些是值得記住的?記憶又是怎樣篩選的呢?是什麼促使我們記住了這樣一些事情?這仿佛像一個人走向一個裝滿了零零碎碎舊物的大箱子,将手伸進去,邊撿邊說:“我想要這個,這個,還有這個……”
“你是在哪本神話書中讀到的?” 哪本書上也沒有寫這個故事,是我自己現編的。
我覺得那個故事并不十分有趣,但它畢竟使我從尴尬之中解脫出來,避免了因為她口齒不清而讓她難堪。
我五歲那年,姐姐從巴黎“學成”歸來.我還記得在伊林看到她走下四輪馬車時那激動人心的場面。
她頭部一頂裝飾華麗的小草帽,面部罩着一方白底黑點的紗巾,看上去完全是一位新的女性。
姐姐待我很好,常給我講故事,她也參與了對我的教育,用一本《袖珍家庭教師手冊》教我法語。
她不太懂得教學藝術,我也憎惡那本手冊,曾經兩次将它悄悄地藏在書架上其他書的後面,可是不久就被找了出來。
我覺得應該藏在更難找見的地方。
在房間的一個角落裡擺着一個大玻璃罩,裡面放着一隻大秃頭鷹的标本,那是父親的光榮和驕傲。
我巧妙地将《袖珍家庭教師手冊》塞到秃鷹後面的一個不易被人看見的角落裡。
這一次幹得很成功,幾天過去了,盡管大家搜遍了全屋,還是沒有找到我那本手冊。
可是不久,母親就輕而易舉地粉碎了我的計謀。
她宣布,誰要能找到那本手冊,就賞給他(她)一大塊美味巧克力。
嘴饞使我堕入了母親的圈套。
我裝模作樣地在屋子裡四處搜尋一番,然後爬上一張椅子,查看秃鷹的後面,故作驚訝地大聲喊道:“噢,原來在這兒呀!”然而,繼之而來的卻是懲罰,一頓斥責之後,我被強迫躺在床上,一天不許下地玩耍。
當時我竟覺得蒙受了委屈。
受到懲罰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全家人都知道這是我藏起來的。
但是不賞給我那塊巧克力是不公正的,因為事先已經說好了,誰找見書就獎給誰,而我發現了卻沒有賞給我。
姐姐常跟我玩一種叫“瘋子大姐”的遊戲。
這個遊戲既吸引人,又讓人感到恐懼。
遊戲的大意是我們家有一位大姐姐,比我和姐姐都年長,是個瘋子,栖身于科爾賓角的一個岩洞裡,偶爾回到娘家裡來。
她的長像和打扮與姐姐毫無兩樣,隻是嗓音完全不同,陰陽怪氣的,相當可怖。
“難道你不認識我了嗎?我是姐姐麥琪呀,你可别當真以為我是瘋子大姐呀:千萬别把遊戲當真叼。
” 我常常感到難以名狀的驚恐,盡管我心裡也明白那是麥琪裝扮的,可難道就不會是真的嗎?那副似鬼非鬼的腔調,狐狸一樣眯縫着的吊眼,怎麼能不叫我相信她的确是那個瘋子大姐呢?母親時常為此惱火:“麥琪,不許用這個愚蠢的把戲吓唬妹妹!”麥琪滿有理由地分辯道;“是她自己要玩的。
” 姐姐頗具講故事的天才,在她小的時候,哥哥就纏着她不放,“再給我講一遍吧。
” “不講了!” “再講一遍嘛。
” “不講了,我不想再講了。
” “求求你,再講一遍,你讓我幹什麼都可以。
” 我還清楚地記得我寫的第一個故事。
它有點像情節劇,很短,因為寫作和拼寫是我感到頭痛的事。
故事中有兩個人物:品德高尚的麥琪夫人(好人)和兇狠殘暴的阿加莎夫人(壞蛋),情節是有關一座城堡繼承權之争。
我先拿給姐姐看,提議兩人一起表演。
姐姐立刻提出她情願充當殘暴的麥琪夫人,讓我來扮演高尚的阿加莎夫人。
“難道你不喜歡當好人嗎?”我有些惶惑。
姐姐回答說,當一個邪惡的家夥更來勁。
我自然也很高興。
起初,我是出于禮貌才把好人的角色讓給姐姐的。
記得父親看了我的劇,笑得前仰後合,但卻是出于善意。
母親建議我最好不用“殘暴”這個詞。
“可她的确非常殘暴,”我解釋道,“她跟那個把許多人綁在火刑柱上燒死的暴君瑪麗一樣,殺了好多好多人。
” 神話故事集在我的生活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每逢生日和聖誕節,姨婆總要送我許多諸如《黃色的神話故事》、《藍色的神話故事》一類小書。
我看這些書非常入迷,讀了——遍又一遍。
後來,我有了一本安德魯·蘭格寫的動物故事集,裡面有一個我特别愛讀的故事,“安德諾克與雄獅”。
大概從那時起,我開始讀默爾斯伍斯夫人的課本,她當時是著名的兒童小說家。
她的書我讀了許多年,今天讀來仍感到趣味盎然。
當然羅,如今的孩子們可能會覺得這些書老掉牙了,不過書中的故事仍是可取的,有許多獨到之處。
書中輯有為幼兒寫的《紅頭發的孩子》、《小男孩》、《嬰孩》及各種神話故事。
我當時愛讀的是《四面皆風的農撤現在讀來頗感乏味,不知當年為什麼那麼喜歡它。
在家裡,讀小說被當作一種消遣,不算“正業”,上午是不允許看的。
在這段時間裡必須幹點“正經事”。
即使是現在,要是早餐後就捧起小說來,仍會有一種負疚感。
星期天打牌也照例如此。
姆媽把撲克斥為“魔鬼的連環畫”。
我并不把此話當真,但星期天不許打牌卻是家裡的規矩。
許多年後,要是碰巧在星期天打橋牌,我總免不了産生一種犯罪感。
5 回想起來,童年時代最能給我帶來樂趣的玩具要算鐵圈。
當然,這玩藝兒再簡單不過了,值不了幾個錢,六便士,或者一先令,不會再多。
它也給父母、保姆及傭人帶來莫大的歡欣。
天氣晴朗的日子,阿加莎帶上鐵圈到院子裡玩耍,直到吃午飯的時候才回到屋子裡,更确切地說,直到饑腸辘辘才知道回來,不給任何人添麻煩。
那隻鐵圈作過我的戰馬,當過海怪,還當過火車。
我俨然像位披甲戴盔的騎士,策動着我的坐騎,在征途上飛奔;時而又像一位公主,優雅地騎在溫馴的白駒上,優哉閑哉;或者更現實一些,當一位火車司機、乘普或乘客,坐在火車上,在自己設計的三條鐵路幹線上行駛。
我把身心都溶進了遊戲之中,拍打着鐵圈,走走停停,口中念念有詞:“裡麗峽谷到了,請換乘環形鐵路幹線的列車。
環形鐵路終點站到了,請全體旅客下車。
”就這樣,我一連幾個小時都在玩同一種遊戲,這也算是很不錯的身體鍛煉。
姆媽一走,我就失去了一位伴友。
我非常想念她,郁郁不樂地閑蕩着。
直到有了鐵圈以後,心境才好了起來。
像所有的孩子一樣,我跑來跑去,勸别人陪我玩——先是找母親,後來又糾纏傭人。
但是在那個時候,除非被分派陪着孩子。
—般人是不會主動跟孩子玩的,你隻好獨自玩耍。
這樣,我隻好獨辟自己的小天地,杜撰自己的伴友。
我覺得這倒很不錯。
我一生中還從來沒有為“無事可作”而苦惱過,不少女人都深受其苦,感到孤寂和煩悶。
多餘的日子就像惡夢一樣,讓她們難熬。
如果生活中常有一點情趣,你一定會希望有更多的時間,當你感到無所事事的時候,時間就會成為負擔。
每每回顧過去,我愈加深信不疑地感到我的興趣始終如一,兒時喜歡的,成年後仍然喜歡,比如房子。
我小的時候玩具很多,有鋪着床單和毛毯的娃娃床,有姐姐哥哥留給我的過家家的積木,更有許多玩具是即興制作的。
從舊雜志上剪下幾幅畫,貼在牛皮紙訂成的剪集簿中;把糊牆紙剪成一個個奇形怪狀的圈圈貼在盒子上,這樣的遊戲都要耗費很多時間。
在屋子裡,我玩的更多的還是過家家。
那是一座普通的娃娃房子,前門可以敞開,展出裡面的廚房、客廳、半截樓梯和樓上的兩間卧室、洗澡間。
家具是一件一件配置起來的。
.商店裡可以買到形形色色的玩具家具,非常便宜。
撫今追昔,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在人的記憶中,幸福歡樂和恐怖的情景非常生動;而疼痛和令人不快的經曆卻難以在腦海中再現出來。
我并不是說我記不得後者的情形,而是說體味不到其中的感受,一提起來,我隻能說:“阿加莎當時情緒低落,阿加莎牙痛。
”另一方面,某一天酸橙樹突然飄來的一股清香将我帶回往日的回憶中,使我忽然想起曾在酸橙樹下度過的快樂的一天。
我高興地躺在地上,呼吸着青草散發出的溫馨的芳香,體味着夏日的快樂。
身旁是一棵雪松,不遠處河水在潺潺流淌……——時間我又回到了過去,不僅猶如身臨其境,而且還體驗到往日的情趣。
人一生中什麼時候最感到愉快?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回答。
回首往事,我認為最愉快的時刻往往是平日裡最甯靜的片刻,這時候我感到最為快樂——默默地端詳着姆媽那滿頭銀發,架着藍色老花鏡框的面容;與托尼玩耍,用梳子為它梳理它脊背上的長毛,或者在庭院裡騎着想象中的高頭大馬,跨過通想中的河流;或者跟在鐵圈後面,穿過圖布勒鐵路幹線上的一座座車站,這所有的一切都能使我獲得莫大的歡愉。
我跟母親一塊做遊戲,後來我長大了些,母親給我讀狄更斯作品,讀着讀着就打起盹來,眼鏡從鼻梁上滑了下來,腦袋耷拉着,我急切地喊醒她:“媽媽,您都快要睡着了!”母親一本正經地辯解道:“沒的事,親愛的,我一點都不困!”過不了幾分鐘,她就真的睡着了。
我至今還記得她當時那副滑稽可笑的神态,低着頭,眼鏡從鼻梁上搭拉下來。
此刻默默地注視着她的神态,别有一番樂趣。
隻有當看到所熟悉的人滑稽可笑的時候,你才會意識到他們的可愛之處。
這似乎不可思議。
人們可以對某人的儀表堂堂或妩媚秀麗推祟備至,但一個小小的滑稽舉動就會使他(她)現出本來面目。
在人的記憶中有各種各樣的轶事,形形色色的情景,零零碎碎的片斷,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它們當中哪些是值得記住的?記憶又是怎樣篩選的呢?是什麼促使我們記住了這樣一些事情?這仿佛像一個人走向一個裝滿了零零碎碎舊物的大箱子,将手伸進去,邊撿邊說:“我想要這個,這個,還有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