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章 小波利自殺

關燈
他又說,“……不拘我們如何專心,我們所能聽到的永遠隻是魔鬼的聲音,我們的耳朵不配聽到上帝的語聲。

    上帝之道,您曾否問過自己這究竟能是什麼?……啊!自然我不是指常人言語中的‘道’……您記得福音書上那第一句:‘太初有道’。

    我常想‘上帝之道’,即是指整個創造。

    但魔鬼霸占了去。

    如今他的喧嚣淹沒了上帝的語聲。

    啊!告訴我:您不相信最後一個字仍須歸于上帝?……而如果人死後‘時間’已不存在,如果從此我們立刻踏進‘永恒’,您以為到那時我們能聽到上帝嗎……直接地?” 他開始感到一種強烈的痛苦,像是受了癫痫的擊襲,而突然他嗚咽起來: “不!不!”他慌亂地叫喊說,“魔鬼與上帝原是一樣東西;他們狼狽為奸。

    我們竭力想把世間一切的醜惡信為是由于魔鬼,因為不然我們如何能再有力量去原諒上帝。

    上帝捉弄我們,正像一隻貓捉弄着老鼠一樣……而這以後他還希望我們感謝他。

    試問可感謝的是什麼?是什麼?……” 然後又靠近我說: “而您知道他做得最狠的是什麼?那就是犧牲了他自己的兒子來拯救我們。

    他自己的兒子!他自己的兒子!……殘忍!這是上帝的第一種面目。

    ” 他倒在床上,頭面着牆。

    好一忽兒,一陣又一陣地哆嗦着,以後,他像已睡熟,我才離去。

     關于波利,他對我一字不提;但我認為他這種不可思議的絕望無形中也就是他痛苦的間接的表現,這痛苦的強烈使他還不能進一步去作沉靜的體味。

     我從俄理維口中知道裴奈爾已回到他父親身邊;而且,憑良心說,這也是他最好的歸宿。

    由于偶然遇到了小卡魯,得悉老法官身體欠安,裴奈爾再不能違背他良心的驅使。

    明晚我們還能見面,因為普羅費當第邀我和莫裡尼哀、菠莉納以及兩個孩子一同晚餐。

    我很好奇地想認識卡魯。

     *** [1]LucienFebvre(1878—1956),法國曆史學家。

     [2]émileAugier(1820—1889),法國劇作家。

     [3]Elvire,法國詩人拉馬丁詩作中常見女名,為詩人愛慕的對象。

     [4]拉丁文,中庸之道。

     [5]Sorbonne,巴黎大學文理學院所在地。

     [6]alexandrin,法語詩常用詩體,詩句以十二音節構成。

     [7]ArthurRimbaud(1854—1891),法國象征派詩人。

     [8]DmitriKaramazov,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卡拉馬佐夫兄弟》的主要人物。

     [9]PaoloUccello(1397—1475),意大利雕镂師,畫家。

     [10]TizianoVecellio(1490—1576),意大利威尼斯派畫家。

     [11]指希臘神話中美少年那喀索斯(Narcissus),因迷戀水中自己的倒影而死。

     [12]BlaisePascal(1623—1662),法國作家,哲學家。

     [13]拉丁文,自然界中無躍進。

     [14]AlfredJarry(1873—1907),法國作家。

    其劇作《愚比王》之演出,曾在巴黎轟動一時。

     [15]Passy,位于巴黎第十六區。

     [16]英文,親愛的。

     [17]BernardPalissy(1510—1589),法國制陶師,作家,對法國制陶術極有貢獻。

    後以胡格諾派教徒之罪名被捕,死于巴士底獄。

     [18]Ceres,羅馬神話中的谷物女神。

     [19]Pluto,羅馬神話中的冥王。

     [20]拉丁文,舉一反三。

     [21]拉丁文,正直與固執的人即是力的表示。

     [22]bachelier,法國學位名,通過中學畢業會考即可獲得,也譯業士。

     [23]ThéodoredeBanville(1823—1891),法國詩人,劇作家。

    格蘭瓜爾是他的喜劇《格蘭瓜爾》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