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作者對其人物之檢讨

關燈
到達山巅以後,旅行者坐下來,舉目四顧,然後再定下山之計;他亟思辨認他所走的這條險道在暮色中——因此時夜已來臨——究竟會把他引向何處。

    同樣,一個未先布局的作者停下筆來,透一口氣,憂然自問:他這故事究竟會帶他到何種境地? 我怕愛德華把小波利交托雅善斯家很可能是一件冒失的事。

    但又從何阻攔?每個人的行動都依據他自身的法則,在愛德華,他的法則即是喜好不斷的嘗試。

    不用說,愛德華有他善良的心地,但為别人的安靜着想,我倒更願意他能多考慮實際的利益問題。

    因為他的善良每每有着好奇作背景,所以常會産生可怕的結果。

    他認識雅善斯學校,他知道這個以道德與宗教來裝門面的學校中孩子們所呼吸到的那種帶有毒素的空氣。

    他認識波利,認識他的溫情與嬌嫩。

    他早應預計到他在那兒會受到何種打擊。

    但他僅考慮到孩子易失的純潔在雅善斯老人的嚴教下可以得到保護,援助,與支持。

    他也不知是聽了誰的這種詭辯?無疑指使他的是魔鬼,因為來自别人他還不至于會聽從。

     愛德華使我惱怒或竟使我生氣已不止一次(當他談及杜維哀時即其一例)。

    我希望我并不曾太明顯地表示出來;但此時直說也已無妨。

    他對蘿拉的态度,有時縱使非常慷慨,但仍不免引起我的反感。

     愛德華使我不喜歡的,是他那些自造的理由。

    為什麼如今他還想自找解釋,以為是在替波利謀福利?對别人說謊姑不必說,但又是對自己!溺斃孩子的激流難道他認為可以替孩子解渴用嗎?……我并不否認世間有對自己一無利害關系的仗義行為;我隻說即在最美的動機後面也每每隐匿着一個機巧的魔鬼,人自以為占他的便宜,而從中取利的卻正是他。

     夏季使我們小說中的人物東西分散,我們就利用這機會來對他們細作檢讨。

    而且我們也已正達到故事的核心,一度松弛,此後它将以新的動力直奔前程。

    處理一件陰謀,在裴奈爾斷乎還太年輕。

    他自信能保護波利,其實最多他也隻能盡看守之職。

    我們已看到裴奈爾轉變,情欲會更使他改樣。

    我在一本小冊子上找出過去我對他所下的判斷: “我早應提防到像裴奈爾在他故事開端時的那種過分的行為。

    由他以後的步驟作觀察,我覺得當時他已像把由家庭中所受的抑郁的積儲一瀉而盡。

    自此,他生活在反動中,像是對他自己的行為所發的抗議。

    他固有的反叛與對抗的習慣促使他反叛他自己的反叛行為。

    無疑在我的這些主角中沒有再比他更使我失望的,因為在這些人中我從不曾有對他似的抱着更大的期望。

    我想這也許由于他自己解放過早的緣故。

    ” 但這判斷我已覺得并不十分準确。

    我相信他仍是很有希望的。

    他有豐富的同情心,他勇于義憤。

    在他身上我感到某種雄勁與力。

    他愛聽自己說話,但那也因為他善于發揮。

    我對一些容易表達的感情每抱懷疑。

    他是一個好學生,但真正新的情感決不能那麼自如地流注于已習得的形式中。

    稍加構思他準會讷讷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