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愛德華返巴黎與蘿拉之信
關燈
小
中
大
性,依從她家裡人和我自己對她的勸告而和法裡克斯·杜維哀結婚。
杜維哀是一個很誠實的教授,品德兼優,而對他自己的職務很能勝任(我記得他很受學生們的愛戴)——尤其由于事前蘿拉對他不存奢望,以後反能慢慢在他身上發現更多的美德。
當她提起他時,縱使是對他的贊語,我也很少發現有超過某種界限的。
杜維哀應該比她所設想的更有價值。
多有意思的小說題材:經過十五年,二十年後的婚姻生活,夫妻間相互的、逐步的“結晶分化”!當他愛對方而願被對方所愛的時候,男人不會是他自己的本來面目,而同時他也看不清對方——相反,他所認識的對方隻是他自己所雕塑的、神化了而創造成的一座偶像。
因此我警告過蘿拉,教她防禦她自己,同時也防禦我。
我試勸她我們的愛情對她對我都不會得到永久的幸福。
我希望已多少使她信服。
愛德華聳聳肩,把信夾入日記本中,把日記本放在手提箱内。
他從皮夾内取出一張一百法郎的票子,然後把皮夾也放在箱内。
他預備到站後把箱子存在行李房,在沒有取出那箱子以前,一百法郎一定已很夠他使用。
麻煩的是他的手提箱不能上鎖,或是至少他已沒有上鎖的鑰匙。
他總把箱子的鑰匙丢失。
算了吧!行李房中的員役在白天總是很忙,決不會閑着無事。
他預備在下午四點鐘把這箱子取出,送回家去;然後去安慰蘿拉,援救蘿拉;他想設法勸她出來一同晚餐。
愛德華微微入睡;他的思路不自覺地轉到另一個方向。
他自問如果單讀蘿拉的信,是否他可以猜到她的頭發是黑色的?他對自己說:那些把人物描寫得太仔細的小說家們不但沒有幫助,卻反阻礙了讀者的想象力。
他們應該讓每一讀者依各人自己的喜歡,去設想小說中的每一人物。
他想他自己正在寫的那本小說,這書應該和他以前的作品完全不同。
他沒有确定用《僞币制造者》來當做書名是否适宜,他不該事前宣布。
為吸引讀者而刊登“預告”這習慣是最荒謬的。
實際誰也沒有吸引到而自己反給束縛住了……他也還沒有确定他書中的題材是否合适。
很久以來他就不斷思索;但至今一行也沒有寫成。
相反,他在一本小冊子上記下備考和感想。
他從手提箱内取出這本小冊子。
在袋中掏出一支自來水筆。
他寫道: 取消小說中一切不特殊屬于小說的元素。
正像最近照相術已使繪畫省去一部分求正确的挂慮,無疑留聲機将來一定會肅清小說中帶叙述性的對話,而這些對話常是寫實主義者自以為榮的。
外在的事件,遇險,重傷,這一類全屬于電影;小說中應該舍棄,即連人物的描寫在我也不認為真正屬于小說。
真的,我不以為“純小說”(而在藝術中像在别的事物中一樣,我所唯一關心的是純潔)有這需要。
同時戲劇也一樣。
人用不到辯解說劇作者不描寫他的人物是由于觀衆可以在舞台上看到他們逼真的出現。
因為我們不都有過這種經驗:在劇場中我們的幻想往往被演員打破,因為他們的演出和我們理想中的人物相差太遠。
——小說家普遍都把讀者的想象力估計得太低。
剛在眼前閃過的是什麼車站?阿尼埃爾。
他把手冊放在箱内。
但巴薩房的影子仍是纏繞着他。
他重把小冊子取出,再在上面寫下: 對巴薩房,藝術作品與其謂為目的毋甯謂為手段。
他需要那麼咆哮着去确立他所炫耀的那些藝術信心,正因為它們不夠深重;它們的出發點并不由于性格上任何内在的切需,而隻為趨附時尚。
“投機”兩字可以當做它們的口号。
《鐵杠》。
很快變成最陳腐的那些東西,最初出現時一定特别顯得新奇。
每一殷勤,每一矯飾,都期許着一條皺紋。
而巴薩房讨年輕人的喜歡正由于此。
未來對他全不相幹。
他的對象是當代(這自然比一味守舊為強)——但正因為他的對象隻是當代,所以他的著作也将随這時代而消逝。
他明白這點,而且也并不希圖不朽;由此,他非竭力自衛不可,不但當人攻擊他,就是批評家們的每一評論,他也必作抗辯。
如他自覺他的作品是有永久性的,他的作品本身就能作它自己的自衛,而用不到他不斷替他的作品去辯護。
我将說,他更應該由于不被理解,由于受到委曲而自感欣幸。
這會給明日的批評家們更多一層辨正的工作。
他一看表,已十一點三十五分,早該是到站的時候。
如果萬一俄理維在月台上等他那該是多奇妙的事!但他認為絕對是不可能的,俄理維怎麼會看到他寫給他父母的那張明信片——那明信片上他顯然是偶然地,附帶地,草率地注明了車到的時刻——像是對命運所安排的一條詭計。
車停了。
趕快叫一個腳伕!不,用不到,他的手提箱并不重,而行李房也不遠……假定他在那兒,在人堆中他們兩人能相識嗎?他們才見過幾面。
就算他沒有變得太多!……唉!天哪,那可不是他嗎?
杜維哀是一個很誠實的教授,品德兼優,而對他自己的職務很能勝任(我記得他很受學生們的愛戴)——尤其由于事前蘿拉對他不存奢望,以後反能慢慢在他身上發現更多的美德。
當她提起他時,縱使是對他的贊語,我也很少發現有超過某種界限的。
杜維哀應該比她所設想的更有價值。
多有意思的小說題材:經過十五年,二十年後的婚姻生活,夫妻間相互的、逐步的“結晶分化”!當他愛對方而願被對方所愛的時候,男人不會是他自己的本來面目,而同時他也看不清對方——相反,他所認識的對方隻是他自己所雕塑的、神化了而創造成的一座偶像。
因此我警告過蘿拉,教她防禦她自己,同時也防禦我。
我試勸她我們的愛情對她對我都不會得到永久的幸福。
我希望已多少使她信服。
愛德華聳聳肩,把信夾入日記本中,把日記本放在手提箱内。
他從皮夾内取出一張一百法郎的票子,然後把皮夾也放在箱内。
他預備到站後把箱子存在行李房,在沒有取出那箱子以前,一百法郎一定已很夠他使用。
麻煩的是他的手提箱不能上鎖,或是至少他已沒有上鎖的鑰匙。
他總把箱子的鑰匙丢失。
算了吧!行李房中的員役在白天總是很忙,決不會閑着無事。
他預備在下午四點鐘把這箱子取出,送回家去;然後去安慰蘿拉,援救蘿拉;他想設法勸她出來一同晚餐。
愛德華微微入睡;他的思路不自覺地轉到另一個方向。
他自問如果單讀蘿拉的信,是否他可以猜到她的頭發是黑色的?他對自己說:那些把人物描寫得太仔細的小說家們不但沒有幫助,卻反阻礙了讀者的想象力。
他們應該讓每一讀者依各人自己的喜歡,去設想小說中的每一人物。
他想他自己正在寫的那本小說,這書應該和他以前的作品完全不同。
他沒有确定用《僞币制造者》來當做書名是否适宜,他不該事前宣布。
為吸引讀者而刊登“預告”這習慣是最荒謬的。
實際誰也沒有吸引到而自己反給束縛住了……他也還沒有确定他書中的題材是否合适。
很久以來他就不斷思索;但至今一行也沒有寫成。
相反,他在一本小冊子上記下備考和感想。
他從手提箱内取出這本小冊子。
在袋中掏出一支自來水筆。
他寫道: 取消小說中一切不特殊屬于小說的元素。
正像最近照相術已使繪畫省去一部分求正确的挂慮,無疑留聲機将來一定會肅清小說中帶叙述性的對話,而這些對話常是寫實主義者自以為榮的。
外在的事件,遇險,重傷,這一類全屬于電影;小說中應該舍棄,即連人物的描寫在我也不認為真正屬于小說。
真的,我不以為“純小說”(而在藝術中像在别的事物中一樣,我所唯一關心的是純潔)有這需要。
同時戲劇也一樣。
人用不到辯解說劇作者不描寫他的人物是由于觀衆可以在舞台上看到他們逼真的出現。
因為我們不都有過這種經驗:在劇場中我們的幻想往往被演員打破,因為他們的演出和我們理想中的人物相差太遠。
——小說家普遍都把讀者的想象力估計得太低。
剛在眼前閃過的是什麼車站?阿尼埃爾。
他把手冊放在箱内。
但巴薩房的影子仍是纏繞着他。
他重把小冊子取出,再在上面寫下: 對巴薩房,藝術作品與其謂為目的毋甯謂為手段。
他需要那麼咆哮着去确立他所炫耀的那些藝術信心,正因為它們不夠深重;它們的出發點并不由于性格上任何内在的切需,而隻為趨附時尚。
“投機”兩字可以當做它們的口号。
《鐵杠》。
很快變成最陳腐的那些東西,最初出現時一定特别顯得新奇。
每一殷勤,每一矯飾,都期許着一條皺紋。
而巴薩房讨年輕人的喜歡正由于此。
未來對他全不相幹。
他的對象是當代(這自然比一味守舊為強)——但正因為他的對象隻是當代,所以他的著作也将随這時代而消逝。
他明白這點,而且也并不希圖不朽;由此,他非竭力自衛不可,不但當人攻擊他,就是批評家們的每一評論,他也必作抗辯。
如他自覺他的作品是有永久性的,他的作品本身就能作它自己的自衛,而用不到他不斷替他的作品去辯護。
我将說,他更應該由于不被理解,由于受到委曲而自感欣幸。
這會給明日的批評家們更多一層辨正的工作。
他一看表,已十一點三十五分,早該是到站的時候。
如果萬一俄理維在月台上等他那該是多奇妙的事!但他認為絕對是不可能的,俄理維怎麼會看到他寫給他父母的那張明信片——那明信片上他顯然是偶然地,附帶地,草率地注明了車到的時刻——像是對命運所安排的一條詭計。
車停了。
趕快叫一個腳伕!不,用不到,他的手提箱并不重,而行李房也不遠……假定他在那兒,在人堆中他們兩人能相識嗎?他們才見過幾面。
就算他沒有變得太多!……唉!天哪,那可不是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