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中途島戰役的意義——四十年後的評價
關燈
小
中
大
取守勢。
然而,他們已用自己的&ldquo鮮血向全世界表明:在海戰的新時期,進攻是最好的防禦,空中力量已取代了以戰列艦為中心的火炮力量,在海戰中起着主要作用&rdquo。
戰役的結局對源田的震動确實很大,但他仍然沒有認識到日本已喪失了打敗美國的能力。
隻是在以後回顧這段曆史時,他才認識到中途島海戰及日本從瓜達卡納爾島的撤退是個轉折點。
草鹿也沒有認識到中途島戰役是個分水嶺,雖然他認為它&ldquo對日本海軍是個可怕的打擊&rdquo。
因為他們仍有像&ldquo瑞鶴号&rdquo和&ldquo翔鶴号&rdquo這樣強大的航空母艦,還有更多的航空母艦正在建造之中。
當時的美國人也沒有想到,從那以後,他們可以在海上通行無阻了。
斯普魯恩斯說,當時在珍珠港的人誰也沒想到中途島一仗就決定了這場戰争的命運。
他解釋說:&ldquo在當時情況下,我們隻是想到自己沒有受到挫折。
我們沒有被占優勢的日本艦隊打敗。
當時中途島之戰對我們來說隻是一個起點,是我們在艱苦激烈的對日作戰中的真正轉入進攻的起點。
&rdquo 尼米茲強調指出:&ldquo中途島戰役雖打勝了,但事情才剛剛開始。
跨越太平洋的進軍還沒有開始。
中途島海戰之後,我們并沒有覺得我們已赢得了這場戰争。
這毫無疑問是個最重要的轉折點,但我們仍要面對一個頑強的敵人,仍然要作出艱巨的努力。
&rdquo三年多艱苦卓絕的戰争證明,這兩位海軍将領說得很正确。
那麼,中途島戰役意味着什麼呢?最直接的事實當然就是有形的東西&mdash&mdash人員的傷亡和裝備的損失。
統計數字不容置疑地告訴我們誰赢得了這次戰役: 美國日本 人員傷亡 損失航空母艦 損失重巡洋艦 損失驅逐艦 損失飛機 此外,日方還有1艘巡洋艦遭重創,2艘驅逐艦遭中等程度的損壞(不包括2艘相撞的在内),1艘戰列艦、1艘驅逐艦和1艘油船受輕傷。
美方的中途島遭大規模破壞,荷蘭港受中等程度破壞,基斯卡島和阿圖島失守。
但是,無形的東西&mdash&mdash那些可能發生而沒有發生的情況&mdash&mdash也應當考慮。
這個問題上我們的根據就不太堅實了,這也像所有的揣測必然會引起争議一樣。
不過,如果山本實現了關于攻占中途島、消滅尼米茲航空母艦的計劃,他的下一步就是進行澳大利亞戰役。
太平洋艦隊的空中打擊力量一旦喪失,美國就沒有什麼抵擋山本的力量了。
如果山本切斷了澳大利亞的生命線,麥克阿瑟部隊就會變得孤立無援,而且一旦日本完全控制了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它就能堂而皇之地長期侵占東南亞。
同時,如果日本占領了中途島,它至少能騷擾夏威夷,甚至能威脅到美國西海岸。
不難想象,保衛美國的呼聲可能會使美國的首要戰略&mdash&mdash首先對付希特勒&mdash&mdash嚴重受挫。
戰争的最終結局也許是相同的,付出的代價卻遠非人們所願意設想的。
不過這一切畢竟沒有發生。
萊頓說:&ldquo在中途島海戰中,日本人損失、或者說丢棄了一支曾經威震太平洋的海軍航空兵部隊&mdash&mdash一支精銳的、所向披靡的部隊。
它已經永遠不可能卷土重來,永遠不可能再像在戰争頭6個月裡那樣橫掃一切、令人聞風喪膽了。
這就是中途島戰役的偉大意義&hellip&hellip&rdquo 從戰術的觀點來看也确實如此。
美國海戰學院有一篇有價值的研究文章能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 &hellip&hellip它鼓舞了美國戰鬥部隊的士氣&hellip&hellip它遏制了日本向東的擴張;它結束了日本人在戰争頭6個月中所向無敵的攻勢;它恢複了太平洋上雙方海軍實力的均勢,此後實力對比就逐步變得有利于美國了;它消除了對夏威夷和美國西海岸的威脅。
&hellip&hellip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希望能盡早與美國艦隊進行決戰,最好在美國人建造出的艦艇數量還沒有占優勢之前進行決戰。
現在他不得不放棄盡早地在遙遠的海上進行這場艦隊較量的想法。
相反,他隻能坐等美國人的進攻。
由于損失了航母,他的活動範圍已被限制在離本土較近的水域。
這樣,日本人被迫轉入了守勢。
這就是最終的意義。
在中途島海戰中,美國人放下了盾拿起了劍,在以後的交戰中再也沒有放棄戰略攻勢。
然而,他們已用自己的&ldquo鮮血向全世界表明:在海戰的新時期,進攻是最好的防禦,空中力量已取代了以戰列艦為中心的火炮力量,在海戰中起着主要作用&rdquo。
戰役的結局對源田的震動确實很大,但他仍然沒有認識到日本已喪失了打敗美國的能力。
隻是在以後回顧這段曆史時,他才認識到中途島海戰及日本從瓜達卡納爾島的撤退是個轉折點。
草鹿也沒有認識到中途島戰役是個分水嶺,雖然他認為它&ldquo對日本海軍是個可怕的打擊&rdquo。
因為他們仍有像&ldquo瑞鶴号&rdquo和&ldquo翔鶴号&rdquo這樣強大的航空母艦,還有更多的航空母艦正在建造之中。
當時的美國人也沒有想到,從那以後,他們可以在海上通行無阻了。
斯普魯恩斯說,當時在珍珠港的人誰也沒想到中途島一仗就決定了這場戰争的命運。
他解釋說:&ldquo在當時情況下,我們隻是想到自己沒有受到挫折。
我們沒有被占優勢的日本艦隊打敗。
當時中途島之戰對我們來說隻是一個起點,是我們在艱苦激烈的對日作戰中的真正轉入進攻的起點。
&rdquo 尼米茲強調指出:&ldquo中途島戰役雖打勝了,但事情才剛剛開始。
跨越太平洋的進軍還沒有開始。
中途島海戰之後,我們并沒有覺得我們已赢得了這場戰争。
這毫無疑問是個最重要的轉折點,但我們仍要面對一個頑強的敵人,仍然要作出艱巨的努力。
&rdquo三年多艱苦卓絕的戰争證明,這兩位海軍将領說得很正确。
那麼,中途島戰役意味着什麼呢?最直接的事實當然就是有形的東西&mdash&mdash人員的傷亡和裝備的損失。
統計數字不容置疑地告訴我們誰赢得了這次戰役: 美國日本 人員傷亡 損失航空母艦 損失重巡洋艦 損失驅逐艦 損失飛機 此外,日方還有1艘巡洋艦遭重創,2艘驅逐艦遭中等程度的損壞(不包括2艘相撞的在内),1艘戰列艦、1艘驅逐艦和1艘油船受輕傷。
美方的中途島遭大規模破壞,荷蘭港受中等程度破壞,基斯卡島和阿圖島失守。
但是,無形的東西&mdash&mdash那些可能發生而沒有發生的情況&mdash&mdash也應當考慮。
這個問題上我們的根據就不太堅實了,這也像所有的揣測必然會引起争議一樣。
不過,如果山本實現了關于攻占中途島、消滅尼米茲航空母艦的計劃,他的下一步就是進行澳大利亞戰役。
太平洋艦隊的空中打擊力量一旦喪失,美國就沒有什麼抵擋山本的力量了。
如果山本切斷了澳大利亞的生命線,麥克阿瑟部隊就會變得孤立無援,而且一旦日本完全控制了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它就能堂而皇之地長期侵占東南亞。
同時,如果日本占領了中途島,它至少能騷擾夏威夷,甚至能威脅到美國西海岸。
不難想象,保衛美國的呼聲可能會使美國的首要戰略&mdash&mdash首先對付希特勒&mdash&mdash嚴重受挫。
戰争的最終結局也許是相同的,付出的代價卻遠非人們所願意設想的。
不過這一切畢竟沒有發生。
萊頓說:&ldquo在中途島海戰中,日本人損失、或者說丢棄了一支曾經威震太平洋的海軍航空兵部隊&mdash&mdash一支精銳的、所向披靡的部隊。
它已經永遠不可能卷土重來,永遠不可能再像在戰争頭6個月裡那樣橫掃一切、令人聞風喪膽了。
這就是中途島戰役的偉大意義&hellip&hellip&rdquo 從戰術的觀點來看也确實如此。
美國海戰學院有一篇有價值的研究文章能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 &hellip&hellip它鼓舞了美國戰鬥部隊的士氣&hellip&hellip它遏制了日本向東的擴張;它結束了日本人在戰争頭6個月中所向無敵的攻勢;它恢複了太平洋上雙方海軍實力的均勢,此後實力對比就逐步變得有利于美國了;它消除了對夏威夷和美國西海岸的威脅。
&hellip&hellip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希望能盡早與美國艦隊進行決戰,最好在美國人建造出的艦艇數量還沒有占優勢之前進行決戰。
現在他不得不放棄盡早地在遙遠的海上進行這場艦隊較量的想法。
相反,他隻能坐等美國人的進攻。
由于損失了航母,他的活動範圍已被限制在離本土較近的水域。
這樣,日本人被迫轉入了守勢。
這就是最終的意義。
在中途島海戰中,美國人放下了盾拿起了劍,在以後的交戰中再也沒有放棄戰略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