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對日方的分析:“一團糟”

關燈
許多參加過中途島海戰的日本人很快就把這次慘敗看作是一場噩夢:炸彈在猛烈爆炸,烈火在熊熊燃燒,戰艦在逐漸沉沒,人們在打旋的海水中掙紮。

    為帝國海軍增添榮耀的希望已無可挽回地消失在太平洋的夜色之中。

    他們在苦苦思索: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一個看似大好的時機突然之間變成了一場出乎意料的大災難。

    為什麼?是艦隊的問題還是日本海軍領導的問題?在中途島戰役開始前,日本帝國的海軍就像一群在海洋中遊弋的逆戟鲸,所向披靡,捷報頻傳,留下的則是死亡和毀滅。

    在日益擴大的日本帝國的每一個角落,人們都在歡呼,稱頌山本是卓越的海軍天才。

     在中途島問題上,日本人一直比美國人更加内省,這很自然,因為他們打了敗仗。

    确實,在日本,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對這次戰役進行檢讨。

    這與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對該事件進行分析的情況幾乎一樣。

    然而日本的研究人員的主要興趣是吸取教訓而不是追究責任。

     事實上,就這一研究課題被直接或間接征求過意見的日本人,幾乎個個都指出:淵田和奧宮所說的&ldquo勝利病&rdquo是這一慘敗的根本原因。

    每一個參戰人員都應該感到有一種健康、正常的自信在自己身上發揮作用,可是由于日本人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這種自信蛻變成了過分的自負和輕敵。

     某些信神拜佛的人,如草鹿和三和,則認為,中途島海戰的災難性失敗是上天對這種狂妄自大的懲罰。

    千早正隆海軍中佐對日本人的責備最為嚴厲。

    後來他在評論整個太平洋戰争時,認為日本人在中途島遭到決定性的失敗是&ldquo毫不奇怪的&rdquo。

     這次失敗等于是我們自己策劃的。

    我們即使在中途島躲過了這場可怕的災難,也會在太平洋的其他戰場(或許就在1942年)遭到同樣的命運。

    那次失敗&hellip&hellip是注定的。

    為什麼?因為這是上天對日本海軍狂妄自大的懲罰。

     甚至連那些不相信上天直接幹預了戰事發展的人也認為,對過去的戰績沾沾自喜是産生所有錯誤的根本原因。

    美國海軍學院也認為,&ldquo南雲海軍中将的這些錯誤是由于過分自信和分析不當所造成的判斷性的錯誤。

    &rdquo犯了錯誤的不僅僅是南雲!我們應當看到,&ldquo勝利病&rdquo感染了日本各級計劃部門和各個事件的方方面面。

    山本是研讀過《聖經》的,如果他在其餘生中能讀到《聖經》之《箴言》第16章18條的&ldquo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rdquo這句話時,不知會不會感到無地自容。

     南雲作為艦隊的戰場指揮官,成為批評的主要對象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他并沒有像金梅爾海軍上将在珍珠港事件之後那樣被解職。

    海軍保留了他的司令長官職務,給了他一個将功補過的機會。

    山本對南雲和草鹿表現出令人心悅誠服的、真心實意的寬宏大量,也許這一點正中海軍軍令部的下懷。

    海軍正在煞有介事地大肆宣揚中途島戰役,把它說成是一次重大勝利。

    如果在這個時候撤換像第一航空艦隊司令這樣的公衆心目中的英雄,就有可能造成一個公共關系問題。

    不管怎麼說,日本海軍在這個問題上可以想怎麼幹就怎麼幹。

    它之所以能這樣做,是因為當時的政府是一個軍事獨裁的集體。

    盡管選民們暴跳如雷,持獨立見解的報界大呼要以血還血,成群的國會議員如瘋似狂,但是海軍并未受到任何壓力。

     南雲受到的指責之一,是他為完成航向的重大調整而打破了無線電靜默。

    他也曾為此而自責。

    69一些年輕的飛行員在中途島戰役後回到日本,在&ldquo霧島号&rdquo上進行戰後總結分析時聲稱:&ldquo這一舉動等于把我們的位置暴露給了敵人。

    &rdquo宇垣在日記裡寫道:&ldquo在距敵人艦隊很近的地方進行無線電通信是非常冒險的事情。

    &rdquo這個原則是正确的。

    但是就我們目前所知,美國人并沒有監聽到這則無線電通信。

    這裡宇垣有意避而不談,在進行第二次圖上推演時,他自己就曾強調過保持聯系的必要性。

    當時他說過:&ldquo必要時要毫不猶豫地發出信号&hellip&hellip&rdquo70 對南雲更嚴苛的指責是他對空中偵察的組織。

    源田認為,&ldquo空中搜索計劃不周密應該說是中途島戰敗的初始原因&rdquo。

    如果當天上午早些派出飛機,搜索扇面貼近一些,或許會發現美國人的特混艦隊,從而使第一航空艦隊對其實施首次、也許是決定性的打擊。

    當然,南雲知道有兩架偵察機的起飛被耽誤後,就應該立即命令其他飛機取而代之,而不是在那裡坐等。

    71然而必須指出的是,即使南雲的偵察機布滿了天空,也沒有哪一架的機會比&ldquo築摩号&rdquo的五号機更好。

    很顯然,這架偵察機正好從美艦隊正上方飛過,可是它沒有發現它們。

     在攻擊中途島時,南雲使用飛機的方式是值得商榷的。

    他同時使用了4艘航空母艦上的飛機。

    這樣做,飛機起飛是快了,但同時也使這4艘航母全都處于易受攻擊的狀态。

    他自己很僥幸,未遭到攻擊,但淵田和奧宮認為,假如南雲當時隻用2艘航母的兵力攻擊中途島,他就有另外2艘來應對臨時出現的緊急情況,而不必同時在4艘航母上都降落飛機。

     &ldquo難道在敵人進攻之前,第二波攻擊飛機就不能起飛嗎?&rdquo宇垣在日記中問道。

    的确,人們感到奇怪,南雲為什麼不沿用襲擊珍珠港時采用過的方法。

    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