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起飛攻擊!”

關燈
quo中抽調的、通常執行巡邏和護航任務的改裝漁船和各種雜船組成。

    第八特混艦隊還有一支由9艘艦艇組成的驅逐艦攻擊部隊,一支由6艘潛艇組成的潛艇部隊及3艘油船。

     而且,由于西奧博爾德執行的是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命令,并對整個戰區負責,他可望得到威廉·O.巴特勒準将的陸軍航空兵攻擊部隊的支援。

    西奧博爾德的特混艦隊确實是一支雜牌軍,分布在安克雷奇、科爾德灣、科迪亞克島和烏姆納克島。

    5月27日,西奧博爾德抵達科迪亞克,發現帕克和陸軍的阿拉斯加防禦司令西蒙·博利瓦·巴克納準将的部隊進入戰備狀态已有兩星期,正在忙于從該地區撤出民用船隻和非軍事人員,同時忙着接納軍用艦船、飛機和軍事人員。

    西奧博爾德及其同事必須在四天内作好部署,制定出作戰計劃。

     阿拉斯加守軍對敵情的了解比正駛向中途島的兩支特混艦隊少得多。

    尼米茲對角田艦隊的編成有恰當的估計,認為其中可能有一兩支兩栖部隊。

    但直到5月28日他才得到确切情報。

    他告訴西奧博爾德:情報部門認為日軍有一支攻島部隊将攻打阿圖島,另一支将攻打基斯卡島。

     但是,西奧博爾德很聰明,不加鑒别之前是不會完全相信的。

    有頭腦的日本人為什麼要進攻阿圖島或基斯卡島?在這些偏僻小島上隻有很少的阿留申居民,在屋子外面就是呼嘯肆虐的飑風,腳下是凍土覆蓋的火山灰,重型機械化裝備根本無法施展。

    這種地方對日本人怎麼會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阿留申群島的地表就像是在果凍上面鋪了幾層榻榻米。

     的确有幾位頭腦冷靜的戰略家曾經把阿留申群島渲染成日本入侵美國本土的必經之地。

    從地圖上看,阿拉斯加半島與堪察加半島之間的阿留申群島形似一把漂亮的彎短刀,的确像一件可怕的武器。

    但是,任何地圖都不會顯示出這兩個小島上的地形及氣候上難以想象的困難。

    從當時的技術條件來看,上述想法顯然是很荒唐的。

     靠美國本土再近一些,倒是有值得日本人攫取的東西,那就是荷蘭港以及離它很近便于支援它的烏姆納克島上那條5000英尺長的飛機跑道。

    不錯,這條跑道質量很差,像個狹長的蹦床,戰鬥機觸地時會彈起30英尺高,轟炸機降落時會發生可怕的下陷。

    但是它的存在卻為陸軍工程兵的高超技術和堅毅精神樹立了一塊豐碑。

    不管日本人有何企圖&mdash&mdash在與俄國交戰期間騷擾同盟國的海上運輸,或是攻擊美國和加拿大的西部海岸,或是給别人找點麻煩&mdash&mdash從烏姆納克、烏納拉斯卡和阿拉斯加半島進行都要比從這兩個外部小島進行好得多。

    即便整個日軍的北方作戰完全是一次佯攻,能同時為帝國撈點便宜,他們也是不會不幹的。

     而且,日本人詭計多端,佯攻之中有佯攻也不無可能,也就是說,西奧博爾德認為敵人企圖把他誘到遠遠的阿圖島和基斯卡島附近,而他們自己卻繞到其背後占領荷蘭港。

    如果他駛離岸基陸軍飛機的保護範圍,就會遭到角田的艦載機的痛擊,而且他還沒有足夠的艦炮與敵航空母艦進行舊式的炮戰。

    實際上,除去航空母艦的因素,日美這兩支北方部隊實力相當:重巡洋艦是2艘對3艘,日方多1艘;驅逐艦13艘對12艘,美方多1艘;輕巡洋艦雙方各有3艘。

    此外,雙方都有一些零星雜艦,日方還有3艘在海戰中不起作用的運兵船。

     西奧博爾德通盤考慮了上述諸因素,最後作出決定:在科迪亞克按兵不動,不上日本人的鈎。

    即使日本人真的向阿圖島和基斯卡島運動,美國也不過是失去一小塊屬地,自尊心略受打擊而已。

    無論從戰略上還是從戰術上看,這兩個小島均毫無價值。

     西奧博爾德的邏輯無可辯駁,推理也很正确,其中僅有一點有出入,那就是:所有這一切都不符合事實。

    這位脾氣暴躁的将軍把日本人看得過于精明。

    首先,日本人确實認為美國人會經由阿留申群島進攻日本。

    他們甚至認為該計劃可能已處于準備階段,為此派出潛艇到美國人可能的進攻路線上的各港口進行偵察。

    &ldquo伊-9&rdquo于5月25-26日偵察了西部群島,&ldquo伊-l7&rdquo5月28-29日到荷蘭港偵察,但并未發現烏姆納克島上的簡易機場,&ldquo伊-25&rdquo偵察了科迪亞克島,&ldquo伊-26&rdquo甚至駛到華盛頓州沿海,并派出一架偵察機飛臨西雅圖偵察,最後報告說未見有大量艦船集結的現象。

     其次,日本人近乎荒唐地過高估計了阿留申群島上的美軍實力,認為荷蘭港有整整一個陸軍師,基斯卡島上有海軍陸戰隊員200-300名。

    其實,在基斯卡島上僅有10名氣象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