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上将中的上将”

關燈
尼米茲實指望将突擊部隊的指揮權交給威廉·哈爾西海軍中将。

    比爾·哈爾西17是美國最有名的航空母艦指揮官。

    他是半個水手、半個飛行員,是個全才的海軍軍人。

    他1904年畢業于海軍學院。

    在升為上校并有突出建樹之後,他轉向海軍航空方面。

    1934年他在彭薩科拉取得飛行員資格。

    其後,曾任第一、第二航空母艦分隊的第一任司令。

    1940年6月起,任和平時期主力艦隊航空兵司令,領中将軍銜。

    他對馬紹爾群島敵占區的進攻非常成功,因而成了太平洋戰争以來美國人可以引為驕傲的第一位海軍英雄,而且,作為載運吉米·杜利特爾及其空襲飛機進入轟炸東京航程的第十六特混艦隊司令,哈爾西聲名遠揚。

     哈爾西身材高大,體魄健壯,但相貌奇醜。

    他那深刀重雕出的五官,那突出的眉頭,活像&ldquo特庫姆塞&rdquo&mdash&mdash現存于海軍學院的古老木質戰列艦&ldquo特拉華号&rdquo艦首作為祝福的圖騰像。

    但他也是最和藹可親的人之一。

    手下的官兵對他極為信賴。

    如果幾個美國水兵湊在一起,往往總會談到哈爾西,而且大多是真事。

     按照計劃,第十六特混艦隊的2艘航空母艦應于5月26日進港。

    尼米茲急切地等待着,但表面上仍然十分從容鎮定。

    那天11:58,&ldquo企業号&rdquo進入福特島F-2号泊位。

    7分鐘後,&ldquo大黃蜂号&rdquo停在了F-10-S号泊位。

    哈爾西預感到将有重大事件發生。

    但就在這時他全身發皮疹,奇癢難忍。

    别人建議的療法他都試過,但都無濟于事。

    這種狀況從空襲東京時就已經開始了,所以他隻好到醫院檢查。

    醫生确診為&ldquo全身皮炎&rdquo,估計是精神高度緊張加上熱帶陽光照射所引起的,要他立即住院治療。

     哈爾西一直拖着病體堅持着,直到會見了尼米茲之後才住進珍珠港海軍醫院。

    當尼米茲見到他時,一眼就看出醫生要他住院是正确的:他穿在身上的軍服顯得空空蕩蕩,看來體重至少減輕了20磅;從他發黑的眼圈可以看出他度過了多少不眠之夜。

    6個月來,除了短暫的泊港以外,他一直待在艦橋上。

    他已積勞成疾,顯然不能繼續率領艦隊作戰了。

     哈爾西獲悉戰鬥即将在中途島打響,而且他本該率美突擊艦隊參戰,他感到這是&ldquo我事業上一大憾事&rdquo。

    太平洋戰争爆發後,哈爾西碰到了一系列倒黴事:首先是在珍珠港,美軍自己的高炮火力擊落了&ldquo企業号&rdquo的飛機,緻使數名飛行員喪生,以後他又有幾次不愉快,其中最嚴重的是到達珊瑚海太遲,未趕上參加戰鬥,甚至連杜利特爾空襲對他來說也不是完美無缺的樂事,因為有幸把炸彈扔到日本本土上的是陸軍的飛行員而不是哈爾西的人。

    但是,這次不能擔任中途島戰役的指揮官對他是最大的打擊。

     第十六特混艦隊原來的番号似乎很不吉利。

    原先将其命名為第十三特混艦隊的那個人想象力貧乏得驚人,而且還命令它在13日(一個星期五)啟航。

    哈爾西的兩位高級參謀立即組成代表團向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抗議這種可能招緻麻煩的草率舉動。

    司令部的查爾斯·H.麥克莫裡斯海軍上校也認為沒有哪個有頭腦的水手願意在13日(星期五)讓以&ldquo十三&rdquo命名的特混艦隊啟錨出航。

    于是他接受了他們的意見,将其番号改為&ldquo十六&rdquo,并把出港日期提前了一天。

     1942年5月26日這天,尼米茲很失望,無奈地排除了哈爾西。

    哈爾西既是指揮官,又是經驗豐富的飛行員,而且還善于鼓舞士氣,可以說他本人就是一支特混部隊。

    但是,若從此後幾年的情況看,尼米茲會說,&ldquo比爾·哈爾西去住院的那天對海軍是個好日子&rdquo。

    這種貌似無情的話語并非是對一位偉大的戰将的責備。

    哈爾西為赢得太平洋戰争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他施展才能的日子總會到來的,但并不是在中途島戰役中。

    這次戰役要求指揮官具有冷靜、穩健的判斷能力,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