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七

關燈
尼庫林對死去的中尉也特别感到惋惜。

    中尉還年輕,但卻從頭到底經曆了整個戰争。

    三天前,尼庫林剛補充到他的隊裡,中尉立即同他一見如故。

    盡管尼庫林并不隐瞞自己曾在懲戒營待過,但中尉并不認為這是什麼了不起的事,相反,他看到尼庫林是個老戰士,立即把他留在自己身邊作通信兵。

    中尉對尼庫林在懲戒營待過的事并不介意,卻對他從懲戒營出來之後,又急着離開初愈傷員大隊投入戰鬥這件事倒很重視。

     談起這樁往事是由三條負傷的标志引起的。

    中尉知道尼庫林在進懲戒營之前是個中士以後,就不叫他的姓,而叫他“中士”了,而且還笑着說:“可以認為,你的軍銜已經恢複了。

    我們再打一個星期的仗,事情就成啦!”他就是這樣一個愛說愛笑的快活人。

    他同時還記住了,尼庫林要比他年紀大得多。

    他自己動作敏捷,也要求所有的人都動作敏捷。

    但他并不無緣無故地催促人。

    況且也沒有理由叫尼庫林特别賣力,尼庫林在戰争中一貫是賣力的嘛! “就是因為賣力才遭到了不幸,”尼庫林現在就是這樣想的。

    他在進攻的第一天就流了血,幸而流血不多。

    離開初愈傷員大隊後就自願要求歸隊,這樣就赦免了他過去所犯的罪。

    從此以後,他自己就不再把那件事看作罪過,而是看作不幸了。

     尼庫林同其他的戰士們一起,冒着德軍的迫擊炮火,躺在德魯特河的西岸。

    他現在是在整個集團軍的最前面,當然,他自己并不知道這一點,他隻知道是在全營的最前面。

    由于沒有辦法使德軍的炮火減弱,他感到十分傷心。

    他不願意被打死,跟他一起躺着的人也都有這個願望,但是他比其他的人更為殷切地盼望着援軍的到來。

    這并不是因為他比他們更想活——想活這一點大家是相同的,而是因為自從把這二十個人交給他指揮後,他不僅感到自己要為他們的生命負責,而且感到,援軍迄今沒有到來,他對他們有點兒負疚似的。

     在戰争中,尼庫林已經四次負傷,他也看到過,士兵們幾乎每天都會遇到數不清的危險,那是其他人所想象不到的。

    戰争已經使他對别人的死亡,甚至對于自己可能料想得到的死亡,都變得無動于衷了。

     但與此同時,這場使他變得心如鐵石的戰争,也使他養成了永不灰心喪氣的習慣,使他慣于看到:人們在已經絕望的時刻,卻能獲得生機;在已經束手無策的時刻,竟能化險為夷;在已經不再盼望援軍的時刻,援軍卻突然自天而降。

     尼庫林一邊躺着,一邊想着那兩個派回自己部隊去的無線電兵,他們應該已經到達目的地了吧。

    他清楚地知道,在戰争中,什麼樣的事情都可能發生。

    他們可能迷路,也可能,他們經過來回兩次泅渡,已經精疲力竭,又怕黑夜裡行動危險,不如找個地方躺到天亮,等情況明朗後再走。

    他知道這種事情也是有的。

    但是他信任别人,而且相信别人也不會辜負他的信任,所以心裡始終認為,隻要這兩個人還活着,他們一定會趕到并且會把情況報告上級的。

    那麼,我們的援軍為什麼迄今未來呢?這也并不是因為他們不想來,而是因為還沒來得及趕到。

    他們可能在路上碰到德軍,因為不僅這裡在打炮,德魯特河的東岸也在打炮。

    而且,即使派去的這兩個人沒有到達,在路上犧牲了,那麼,德軍一直不停地打炮,而且已經好幾次發射了照明彈,這也告訴了我們的部隊:我們在這裡還沒有死,還在進行戰鬥,因為德國人總不會無緣無故地在河岸上空放照明彈的。

    而且,迫擊炮彈的爆炸聲總是聽得到的,水面上聲音傳得遠,何況又是在深夜裡…… 渡河之後,他們馬上用電台報告了自己的座标,當時中尉興高采烈地對尼庫林說:“嘿,太好了,他們已經知道我們在哪裡啦!”尼庫林也跟他一樣高興,感到無線電真是個好東西。

    他在戰争中幾乎什麼都知道,什麼都學會了,就是從來沒有同無線電打過交道,可它一下子就這麼報銷了。

    要是有線電通信的話,那情況就不同!……在當時剛開頭那會兒,尼庫林和中尉共同分享過那份高興,現在,電台打壞了,中尉也犧牲了,自己又處在德軍迫擊炮彈的威脅之下,他就不禁憂郁地懷念起有線電通信來。

    他回想起四三年在烏克蘭的普肖爾河上,也是在渡河的時候,一個同他并排泅渡的戰士在河中心負了傷。

    大夥兒本來想幫助他往回遊,但他卻不肯,反而清求幫助他朝前遊,遊到西岸去。

    于是大夥兒用繩索把兩個空炮彈箱系住,做成一隻浮船,把他放在上面,扶的扶,拖的拖,把他運過河去;可是到了岸邊,他又被彈片打中,已經奄奄一息了。

    直到大夥兒把他拖到岸上,看到他把電線的一頭纏在腰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