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二 兩分銅币

關燈
上 &ldquo真羨慕那個小偷。

    &rdquo那時兩人貧困潦倒,談天時已經會說這種話了。

     位于偏僻地區的寒酸木屐店二樓,僅有一間六張榻榻米[1]大的房間,裡面擺着兩張&ldquo一閑張&rdquo[2]的破桌,那時的松村武和我無所事事,隻會任意想象些奇怪的幻想。

     兩人寸步難行,不管做什麼都已經走投無路,剛好這時他們看到轟動社會的大盜,對大盜巧妙的手段不由得起了心生羨慕的卑鄙念頭。

     這起竊案和本故事的主要情節大有關系,因此請容我在此簡略說明。

     這是發生在芝區的某大電廠工人發薪日當天的事。

    十幾名工資計算人員,根據将近一萬張工人的打卡單,計算每人一個月的薪資,他們渾身是汗,忙着把二十元、十元、五元等等的紙鈔裝進堆積如山的薪資袋,這些錢當天才從銀行領出來,連最大的中國木箱[3]都被裝得滿滿,此時有一位紳士進入辦公室的玄關。

     女接待員詢問他的來意,對方表示&ldquo我是朝日新聞的記者,想拜會經理&rdquo。

    于是女接待員拿着印有東京朝日新聞社會部記者頭銜的名片去通報經理。

     正好這位經理,是個自豪很懂得操弄新聞記者的男人。

    不僅如此,雖然他覺得對新聞記者吹牛,把自己的話當成某某名人言論登報,這種行為很孩子氣,但無論是誰都不會排斥這種事。

    于是這名自稱社會部記者的男子,倒是很愉快地被請進經理辦公室。

     這名男子戴着玳瑁粗框眼鏡,嘴上留着漂亮的胡子,一身時尚的黑色晨禮服,搭配流行的折疊式公事包,架勢熟練地在經理面前的椅子坐下。

    然後從香煙盒取出昂貴的埃及紙卷煙,利落地拿起桌上煙灰缸旁的火柴點燃,朝經理的眼前&ldquo呼&rdquo地吐出帶點青色的煙。

     &ldquo請教閣下有關工人待遇問題,您有什麼意見?&rdquo 什麼啦、那個什麼啦,他一副新聞記者特有的架勢,不把對方放在眼裡,雖然如此,這名男子如此開口,總覺得帶有天真無邪、和藹可親的口吻。

     于是經理對于勞動問題,大概是勞資協調、溫情主義之類的議題大發議論,這些事和故事無關所以省略不談,在經理辦公室待了約三十分鐘後,這名新聞記者趁經理陳述一番結束的空檔,說了聲&ldquo失陪一下&rdquo去上廁所,就此消失蹤影。

     經理覺得這家夥真是沒禮貌,也沒特别放在心上,這時剛好是午餐時間,他就外出去餐館用餐了,過了一會兒他外帶附近西餐廳的牛排回來,正在大口享用時,男會計主任卻一臉沉重地飛奔到他面前報告: &ldquo公司要發的薪水不見了,被偷了!&rdquo 經理驚訝地把午餐扔下,來到現場查看,而這起突如其來的竊案詳情,大緻可以想象,如下所述。

     剛好那時候這座工廠的辦公室正在改建,因此平常計算薪資的工作本來在嚴鎖門戶的特别房間進行,那天卻暫時改到經理辦公室隔壁的接待室處理,而且到了午餐休息時間,不知道是哪裡出了差錯,那間接待室竟然空無一人。

    辦事員彼此都以為有人會留下來,統統都去餐廳吃飯了,後來那些裝滿中國木箱的鈔票捆,就被放在門沒鎖的房間裡長達約半小時。

    肯定是有人趁着空檔偷偷進來,把巨款拿走了。

    不過小偷沒碰已經裝進薪資袋的錢,還有零碎的紙鈔,隻拿走了中國木箱中的二十元和十元紙鈔,損失金額約五萬元。

     經過各種調查後,結果還是判定方才來過的新聞記者很可疑。

    打電話給報社查證,對方回複一如所料,他們公司沒有這個男員工。

    于是,打電話報警後,公司也不能延後發工資,又重新委托銀行準備二十元和十元紙鈔,鬧得大家一陣混亂。

     那位自稱新聞記者,讓老實的經理白白議論一番的男子,其實是當時報紙以紳士竊賊的尊稱大書特書的大盜。

     就這樣,管區警察局的司法主任等人來過現場搜查後,并未發現任何線索。

    竊賊當然不是什麼普通的小子,更不可能會遺留什麼證物。

    唯一清楚的,是那名男子留在經理記憶中的容貌風采,但這種事也非常不可靠。

    畢竟服裝等打扮随時可以更換,經理提出的線索,不管是玳瑁框的眼鏡、嘴上的胡子,仔細想想,那都是變裝最常使用的手法,根本靠不住。

     于是無可奈何之下,警方隻能盲目搜查,向附近的車夫、香煙店的老闆娘、攤販等人一一打聽,是否有看到如此相貌的男子,如果有看到往哪個方向走了。

    當然竊賊的人像素描也遍發給市内各警局派出所。

    總之已經布下搜索線,卻還是沒有任何效果。

    過了一天、兩天、三天,所有手段都用盡了。

    派人監視各停車場,也發電報給各縣市的警察局請求協助。

     如此過了一星期,竊賊還是不見蹤影,已經令人陷入絕望了。

    隻能等那個竊賊有犯下其他罪行被捕的機會。

    工廠的辦公室每天每日都打電話到警察局,責備當局怠慢職務,搞得好像是署長自己的罪過一樣,令人煩惱。

     在這種絕望的狀态中,有一名隸屬于該警局的刑警,細心地遍訪市内的每一家香煙店。

     市内備有各種進口香煙的香煙店,在各區多則幾十家,少則有十家左右。

    刑警幾乎走遍了這些店家,現在隻剩靠山區的牛込與四谷區内還沒去過。

     刑警覺得今天查訪這兩區若還是沒有達成目标,就真的絕望了,就像宣讀彩券中獎号碼的時候,難以形容是期待還是害怕的感覺,一步步地一直走下去。

    他時常在派出所前止步,向巡警打聽香煙店的地點,一邊繼續向前走。

    刑警滿腦子隻有FIGARO、FIGARO、FIGARO&hellip&hellip這個埃及香煙的品牌。

     然而,就在他打算從飯田橋的電車站前往神樂坂,去找一家位于牛込神樂坂的香煙店,走在那條大馬路上時。

    刑警忽然在一家旅館前駐足。

    因為在那家旅館前,兼作下水道蓋子的花崗岩鋪路石上,掉了一根香煙的煙蒂,如果不是夠細心的人,根本不會注意到。

    而且,那個煙蒂竟然剛好和刑警到處找的埃及香煙一樣。

     接着,刑警就從這根香煙煙蒂提供的線索,終于把如此難對付的紳士竊賊也送進監獄,從香煙煙蒂到逮捕竊賊的過程,有些類似偵探小說的趣味,因此當時的某報紙,甚至連載刊登了當時某某刑警的居功自傲之談&mdash&mdash我這篇記述,其實也是根據那篇報道而來&mdash&mdash為了趕緊往下說,很遺憾時間不夠,這裡我隻能極為簡單地說明結論。

     就像讀者也能想象到的,這位令人欽佩的刑警之所以能往下偵查,根據的是竊賊在工廠經理辦公室留下的罕見香煙煙蒂。

    而且,他幾乎走遍了各區的大香煙店,但即使店家備有一樣的香煙,FIGARO也是埃及煙中銷路比較差的,最近販賣的店家極少,因此買家全都一清二楚,沒有任何值得懷疑的對象。

     然而終于到了最後這一天,就像剛才說過的,刑警偶然在飯田橋附近的一家旅館前,發現了相同的煙蒂。

    其實他也是瞎蒙進去那家旅館查探,但竟然僥幸地成為逮捕罪犯的線索。

     于是,經過了各種費盡心血,結果投宿那家旅館的香煙主人,卻和工廠經理描述的長相完全不同,警方隻好想辦法費了一番苦心,總算在那名男子房間的火盆底部,發現了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