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之說

關燈
非常喜歡這個驚悚感。

    我喜歡到隻要談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驚悚,腦中就會立刻浮現這段故事。

    這一段就像魚鱗一樣層疊,有好幾層的驚悚重疊。

    這些驚悚層的中心,閃耀着如同蛇眼的驚悚,是驚悚中的驚悚。

     談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驚悚,沒有止境。

    就算立刻能背出來的,也不隻五六個。

    殺人者拉斯柯尼科夫在人來人往的馬路上,突然跪下親吻大地,這并非一種恐怖,卻是一種非常強烈的驚悚;《永遠的丈夫》(Вечныймуж)的人物和可能殺害自己的男人同房共眠,算是幾種驚悚;《卡拉馬佐夫兄弟》的德米特裡以輕視的态度收了未婚妻三千盧布,假裝好像和其他女人把那筆錢花光,但其實把一半的一千五百盧布縫在衣服的領子上藏起來,這種事感覺比起殺人和竊盜更加恥辱,然而描寫最終坦白實情的場面,确實帶有深刻的心理恐怖。

    我覺得這是一種驚悚。

     若談到其他作者,安德烈耶夫的短篇成名作算是好例子。

    雖然上田敏博士翻譯過,但大概二十年前,我第一次讀的是《斯特蘭德雜志》的英文翻譯版,留下深刻的印象直到現在都忘不了。

    劇情描寫主角因為癡情複仇,殺了某女子和她的情人後,為了避免被處罰,假裝發瘋,後來達成目的被送進精神病院,自己本來是裝瘋的,可是卻因為荒唐的誤解,心理上受到是否真的發瘋的可怕懷疑所折磨。

    突然察覺錯誤的瞬間,當然令人感到一種巨大的驚悚感。

    不過我無法忘懷的,倒是形成殺人動機的一個場面,那個地方是火車站,火車正要出發,大時鐘顯示幾點幾十分。

    他下定決心對意中人傾訴自己的心意,吐露心意時還緊張得冒汗。

    這時對方女子卻覺得非常可笑地笑了出來,還一直笑不停,實在是令人臉色鐵青的侮辱。

    此時他怎麼應對呢?生氣離開嗎?含淚低頭嗎?不不不,他也一樣笑了。

    那個笑是他這輩子都忘不了的笑。

    然後,正因為他自己的笑,以緻最終犯下殺人罪。

    這個主角過于殘酷的笑,令我感覺到一種巨大的驚悚。

    這未必是恐怖的驚悚,不過卻能由此體會到被澆了水一般的發冷感受,宛如大吃一驚,心跳異常的感覺,我全然不認為這和妖怪帶來的恐懼是截然不同的性質。

     這些驚悚若對于接受能力在我之上或之下的人來說,或許不算驚悚吧。

    可以說驚悚完全是由接收人的感受所決定。

    再怎麼小的蜘蛛我都會怕;然而對許多人來說,蜘蛛絲毫不可怕。

    我看見自己映在凹面鏡中的臉,對過分放大的自己感到驚心發抖;可是,對許多人而言,凹面鏡隻不過是有趣的玩具。

    雖然這不過是具體的一個例子,但是更抽象的,像是心理的恐怖,我想也是因人而異,難以客觀地界定驚悚的範圍。

    雖然又重複了一次:驚悚是有等級的。

    我認為雖說低等級的隻有輕蔑的價值,但也不該以相同原則衡量高等級的驚悚。

     關于驚悚,雖然我還有許多想陳述的事,但越有條理地寫出來後,越無法讓想法有系統,姑且就寫到這裡結束吧。

    隻是,為什麼我會特意試着寫出全然明了的事呢?一般人或許覺得有驚悚感是很清楚的事,且讓我用一句話說明理由。

     年輕的各位讀者或許有一種傾向:不清楚驚悚的含義,隻從Thriller這個讓人鄙視的詞彙聯想,一律認定為庸俗之物。

    有這種想法是因為年輕人的評論中,往往隻會看到他們以低俗的意義使用驚悚這個詞。

     另一個原因是,對偵探小說範·達因流派的想法不滿。

    範·達因流露出的口氣似乎是偵探小說應該要和解謎的趣味以外的所有文學要素絕緣,但如果遵守他的論調,驚悚也是那些該絕緣的要素之一。

    這種想法說純粹是純粹,以讨論而言是不錯,要是有遵從這個法則的偵探小說存在(如果有的話),當然是最理想的一種形式,但若想以此約束所有的偵探小說,結果隻會招緻&ldquo偵探小說的貧乏&rdquo。

     即使驚悚絕緣論不追溯至範·達因,我們在日常也經常能看到。

    以我身邊最近的一個例子來看,上個月号《新青年》的縮印本,圖書館的開頭翻譯了塞洛德女士的偵探小說論就有這段文字:&ldquo當然Thriller有Thriller的世界,可是我們偵探小說迷不在這個世界裡。

    我們不追求殺人事件的驚悚,犯罪的kick(刺激)也沒有用途。

    犯罪隻是一個解決條件,解決犯罪才是重要的。

    &rdquo這裡說的隻是所謂的Thriller,或許還不到我前述的高級驚悚,但是即便如此,偵探小說排擠驚悚的潔癖,結果隻會使偵探小說貧乏而已。

    與其以這種方式思考,不如讓偵探小說的&ldquo邏輯&rdquo和犯罪文學的&ldquo心理&rdquo結婚,使兩者的魅力交織在一起,這樣偵探小說才有未來不是嗎?以實際層面來說,也隻有在理論上行得通,實際上并沒有與驚悚絕緣的偵探小說。

    如果&ldquo犯罪&rdquo的驚悚沒有用途,那麼似乎也可以寫出完全沒有&ldquo犯罪&rdquo的解謎小說,但無論怎樣的純粹論者,也都無法和&ldquo犯罪&rdquo切斷關系。

    這不就證明,世上偵探小說的出發點,都是源自驚悚了嗎? Profile昭和十年(1935)十二月号 作者注 戰後&ldquo心理性Thriller&rdquo的意識擡頭,比起解謎與邏輯的偵探小說,反倒開始認為這是高級的作品;但在戰前說到Thriller,是低級偵探小說的代名詞。

    本篇文章是針對戰前的常識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