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一三四 黎伽寄×××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天,我重新到那家圖書館去,在那裡我發現一個人,和第一次遇見的那個完全不同。這人神氣純樸,面目清俊;而待人接物,藹然可親。我一向他表示我的好奇心,他立刻負責使我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并且因為我是個外國人,他給我仔細講解。
我對他說:&ldquo教父,占着圖書館整整這一邊的這些巨冊是什麼書?&rdquo
他回答說:&ldquo這些是《聖經》诠釋家的著作。&rdquo&ldquo數目可真不小!&rdquo我接着說,&ldquo想必在這以前,《聖經》十分晦澀,如今卻非常明朗了?是否還有一些疑問?可能其中有值得讨論的地方?&rdquo他回答說:&ldquo那還用問,善良的上帝!那還用問!問題之多,幾乎和書中行數相等。&rdquo&ldquo是嗎?&rdquo我說,&ldquo那麼這些作者都做了些什麼事呢?&rdquo他說:&ldquo這些作者,并未在聖經中尋求應當相信的,卻尋求了他們所相信的。他們絲毫沒有把聖經看作教義的經典,從而接受這種教義,卻把它看作一本可以給他們自己的意見增加權威的書。因此,他們歪曲了書中一切意義,折磨盡了所有的篇章詞句。這是一塊土地,不同宗派的人都可以闖進去,如同打劫一樣;這是一片戰場,敵對的國家在那裡相遇,在那裡打仗,有人沖擊,有人作前哨戰,方式很多。
&ldquo緊接這邊,您看,這是一些苦行或虔信的著作;接着便是道德的書,這些書有用得多;還有神學書,由于它們所研究的内容,同時也由于研究的方式,這些書加倍地令人難懂。這邊是神悟派[1]的著作,也就是說,一些心腸柔軟的虔信者的著作。&rdquo我對他說:&ldquo啊!教父,請等一下。不要如此迅速。請給我談談這些神悟派修士。&rdquo他說:&ldquo先生,虔誠的信仰燃燒着一顆傾向于柔情的心,把神思送到腦中去。而這些神思,使腦子也燃燒起來,從而産生神遊和妙悟。這種情況是虔信的瘋狂。往往神悟更臻完善,成為靜宗[2],或不如說退化為靜宗。您知道,一個靜宗修士,不是别的,不過是一個瘋子,他又虔誠,又放蕩。
&ldquo您看,這些是罪業審辨師[3]的著作,他們将黑夜的秘密公布于大白天。他們在想象之中,造成愛情的魔鬼所能産生的種種妖怪,将它們集合起來,互相比較,作為他們思想的永恒對象。如果他們的心不和這妖孽結成同夥,不成為如此天真與赤裸地被描繪的、種種迷惘行動的同謀,就算幸運!
&ldquo您看,先生,我自由地思想,并且我想到什麼就對您說什麼。我天生就是這樣天真,尤其是和您在一起,因為您是外國人,您願意明白事物,明白事物的本來面目。如果我願意,我可以一概用贊美的口氣和您談這一切,我可以不停地對您說:&lsquo這是神聖的,這是可敬的;這裡有奇妙的成分。&rsquo那麼結果将不出此二者:或者您上了我的當,或者您在心裡罵我無恥。&rdquo
我們的談話到此為止,因那修士突然有事他去,談話中斷,一直到次日。
一七一九年,萊麥丹月二十三日,于巴黎。
***
[1]按照基督教的說法,個人必須通過一定的宗教儀式,始能與上帝發生精神上的接觸,而神悟派可以不通過宗教儀式,取道于神秘的參悟,即可與上帝的精神直接打交道。
[2]靜宗,為西班牙修道士莫利諾斯于一六七五年所創,主張以靜觀代替一切行動。
[3]詳見第七十三至七十四頁。
我對他說:&ldquo教父,占着圖書館整整這一邊的這些巨冊是什麼書?&rdquo
他回答說:&ldquo這些是《聖經》诠釋家的著作。&rdquo&ldquo數目可真不小!&rdquo我接着說,&ldquo想必在這以前,《聖經》十分晦澀,如今卻非常明朗了?是否還有一些疑問?可能其中有值得讨論的地方?&rdquo他回答說:&ldquo那還用問,善良的上帝!那還用問!問題之多,幾乎和書中行數相等。&rdquo&ldquo是嗎?&rdquo我說,&ldquo那麼這些作者都做了些什麼事呢?&rdquo他說:&ldquo這些作者,并未在聖經中尋求應當相信的,卻尋求了他們所相信的。他們絲毫沒有把聖經看作教義的經典,從而接受這種教義,卻把它看作一本可以給他們自己的意見增加權威的書。因此,他們歪曲了書中一切意義,折磨盡了所有的篇章詞句。這是一塊土地,不同宗派的人都可以闖進去,如同打劫一樣;這是一片戰場,敵對的國家在那裡相遇,在那裡打仗,有人沖擊,有人作前哨戰,方式很多。
&ldquo緊接這邊,您看,這是一些苦行或虔信的著作;接着便是道德的書,這些書有用得多;還有神學書,由于它們所研究的内容,同時也由于研究的方式,這些書加倍地令人難懂。這邊是神悟派[1]的著作,也就是說,一些心腸柔軟的虔信者的著作。&rdquo我對他說:&ldquo啊!教父,請等一下。不要如此迅速。請給我談談這些神悟派修士。&rdquo他說:&ldquo先生,虔誠的信仰燃燒着一顆傾向于柔情的心,把神思送到腦中去。而這些神思,使腦子也燃燒起來,從而産生神遊和妙悟。這種情況是虔信的瘋狂。往往神悟更臻完善,成為靜宗[2],或不如說退化為靜宗。您知道,一個靜宗修士,不是别的,不過是一個瘋子,他又虔誠,又放蕩。
&ldquo您看,這些是罪業審辨師[3]的著作,他們将黑夜的秘密公布于大白天。他們在想象之中,造成愛情的魔鬼所能産生的種種妖怪,将它們集合起來,互相比較,作為他們思想的永恒對象。如果他們的心不和這妖孽結成同夥,不成為如此天真與赤裸地被描繪的、種種迷惘行動的同謀,就算幸運!
&ldquo您看,先生,我自由地思想,并且我想到什麼就對您說什麼。我天生就是這樣天真,尤其是和您在一起,因為您是外國人,您願意明白事物,明白事物的本來面目。如果我願意,我可以一概用贊美的口氣和您談這一切,我可以不停地對您說:&lsquo這是神聖的,這是可敬的;這裡有奇妙的成分。&rsquo那麼結果将不出此二者:或者您上了我的當,或者您在心裡罵我無恥。&rdquo
我們的談話到此為止,因那修士突然有事他去,談話中斷,一直到次日。
一七一九年,萊麥丹月二十三日,于巴黎。
***
[1]按照基督教的說法,個人必須通過一定的宗教儀式,始能與上帝發生精神上的接觸,而神悟派可以不通過宗教儀式,取道于神秘的參悟,即可與上帝的精神直接打交道。
[2]靜宗,為西班牙修道士莫利諾斯于一六七五年所創,主張以靜觀代替一切行動。
[3]詳見第七十三至七十四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