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鋼筆
關燈
小
中
大
八個音節的單詞建構的一座名副其實的森林。
截至那時,我唯一讀過的是狄更斯的作品。
由于缺乏寫作的經驗,我認為自己有必要模仿狄更斯的風格&mdash&mdash結果就是我使用的英語已經過時了五十多年!我寫的那些單詞和句子可以在幾秒之内就讓任何人的舌頭打結。
它們太長以至于我必須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拼出來,我的弟弟才能把它們寫在紙上。
我至今都感到奇怪,在那個浩大的寫作工程中,為什麼我和弟弟沒有一個人精神崩潰。
在我洩氣之前,我至少寫了成千上萬字。
它像熔化了的鉛流一樣萎靡不振地蜿蜒下去。
我可憐的弟弟常常寫得手抽筋。
他寫了幾乎有四百頁紙稿,直到我發現如果這樣繼續下去,可能這輩子都寫不完了。
标題概括了一切。
我稱它為&ldquo一個智力障礙者的回憶錄&rdquo!我覺得這是個完美的諷刺,對于那些在我五歲時質疑我智力是否健全的醫生,這是一記重拳。
至于我的語言,簡直華麗得不可思議。
比如,我并不稱自己為殘疾人,而是&ldquo死亡的不幸造物&rdquo,又或是&ldquo上帝的失誤&rdquo。
我也很喜歡通過在詞尾加&ldquoism&rdquo,把一個直接的單詞變成抽象的:我不說&ldquo失敗&rdquo(defeat),而是說&ldquo失敗主義&rdquo(defeatism),同樣地,我非常擅長運用一些完全抽象的單詞來表達一些極其簡單的意思。
當我想說一個事情不可能發生,我會說&ldquo難以置信地”當我想說什麼是不合适的,我會說&ldquo格格不入的”我還頻繁地使用&ldquo唯物主義的&rdquo這個詞,其實想表達的意思隻是不假思索或漫不經心。
于是,在我當時對概念的扭曲認知裡,我會稱我的哥哥彼得為唯物主義者,因為他喜歡去舞會和聚會,而不讀狄更斯! 幾天前,我找出了這部著名的手稿裡的一部分。
在第一章,我描述了自己的家庭生活:&ldquo我成長于一個工薪家庭的教化和道德環境裡。
正如這個世界所知,對于文學的追求&hellip&hellip知識并不被人類的這一階層廣泛地掌握&hellip&hellip智識主義并非這一種群的特征&hellip&hellip&rdquo 關于這最後一句話的意思,我并不比任何人更明白! 一直到第三十二頁,我依然在談論工薪階層這個話題:&ldquo縱使承認階級和社會差異對人類的和諧發展是必要的,我也認為這樣的區分應當在适當的範圍裡加以限制,從而避免不必要的歧視和多餘的社會摩擦。
&rdquo 而在寫下這些之時,我甚至都不知道&ldquo社會&rdquo這個單詞究竟是什麼意思! 當然,這一切并不意味着我不知道自己要說什麼。
問題隻是在于我不知道怎樣去表達。
我還沒有找到一種方式來清晰地表達自己想法,讓它們變得可以被理解。
在當時,我似乎很堅持,隻要能用複雜的句式,絕不用簡單的句子來表達。
我從不在一個單句裡表達一個獨立的想法。
常常要用三四個句子來表達一個想法,自己才會滿意,有時候甚至會用一整段來表達一個單一的意思。
我控制不了自己的離題千裡&mdash&mdash或者,用父親的話說就叫,&ldquo拐彎抹角&rdquo。
以下我引的這個段落清晰地體現了狄更斯對我的影響,這種狄更斯式的文字太典型了,幾乎像是從随便哪本他的書裡摘下來的句子。
&ldquo&hellip&hellip當我們從一天的喧騰和興奮的活動中抽身,并非出于有意識的努力和心靈的意志,而進入一種摻雜了悔恨和歡愉甜美的白日夢&hellip&hellip被遺忘的往日煙雲中所有快樂的和流淚的情景都盡呈眼底&hellip&hellip我們走過的那些路、過往的那些快樂又重現&hellip&hellip我們記起自己所有那些小小的虛榮和謊言&hellip&hellip我們向自己高呼:&lsquo這不是我!我絕不會如此魯莽!&rsquo&hellip&hellip然而歲月從不撒謊;昨日不可重來&hellip&hellip如果不是如此,那又會怎樣!那将會誕生多少聖人和天使啊!&rdquo 當我這麼寫的時候,我才十八歲! 稿紙越堆越高,一摞疊上一摞。
我不停地口述,弟弟執筆,直到我們進入一種我說他就寫的機械狀态,完全忘了是在幹什麼。
我們隻是在原地打轉。
我還模糊地知道自己要寫自傳,但又似乎什麼都沒寫。
我不停地說,埃蒙不停地寫,本子日複一日地被填滿。
而這僅僅是一座詞語的森林,其中沒有任何清晰的路徑。
我想應該是哪兒出
截至那時,我唯一讀過的是狄更斯的作品。
由于缺乏寫作的經驗,我認為自己有必要模仿狄更斯的風格&mdash&mdash結果就是我使用的英語已經過時了五十多年!我寫的那些單詞和句子可以在幾秒之内就讓任何人的舌頭打結。
它們太長以至于我必須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拼出來,我的弟弟才能把它們寫在紙上。
我至今都感到奇怪,在那個浩大的寫作工程中,為什麼我和弟弟沒有一個人精神崩潰。
在我洩氣之前,我至少寫了成千上萬字。
它像熔化了的鉛流一樣萎靡不振地蜿蜒下去。
我可憐的弟弟常常寫得手抽筋。
他寫了幾乎有四百頁紙稿,直到我發現如果這樣繼續下去,可能這輩子都寫不完了。
标題概括了一切。
我稱它為&ldquo一個智力障礙者的回憶錄&rdquo!我覺得這是個完美的諷刺,對于那些在我五歲時質疑我智力是否健全的醫生,這是一記重拳。
至于我的語言,簡直華麗得不可思議。
比如,我并不稱自己為殘疾人,而是&ldquo死亡的不幸造物&rdquo,又或是&ldquo上帝的失誤&rdquo。
我也很喜歡通過在詞尾加&ldquoism&rdquo,把一個直接的單詞變成抽象的:我不說&ldquo失敗&rdquo(defeat),而是說&ldquo失敗主義&rdquo(defeatism),同樣地,我非常擅長運用一些完全抽象的單詞來表達一些極其簡單的意思。
當我想說一個事情不可能發生,我會說&ldquo難以置信地”當我想說什麼是不合适的,我會說&ldquo格格不入的”我還頻繁地使用&ldquo唯物主義的&rdquo這個詞,其實想表達的意思隻是不假思索或漫不經心。
于是,在我當時對概念的扭曲認知裡,我會稱我的哥哥彼得為唯物主義者,因為他喜歡去舞會和聚會,而不讀狄更斯! 幾天前,我找出了這部著名的手稿裡的一部分。
在第一章,我描述了自己的家庭生活:&ldquo我成長于一個工薪家庭的教化和道德環境裡。
正如這個世界所知,對于文學的追求&hellip&hellip知識并不被人類的這一階層廣泛地掌握&hellip&hellip智識主義并非這一種群的特征&hellip&hellip&rdquo 關于這最後一句話的意思,我并不比任何人更明白! 一直到第三十二頁,我依然在談論工薪階層這個話題:&ldquo縱使承認階級和社會差異對人類的和諧發展是必要的,我也認為這樣的區分應當在适當的範圍裡加以限制,從而避免不必要的歧視和多餘的社會摩擦。
&rdquo 而在寫下這些之時,我甚至都不知道&ldquo社會&rdquo這個單詞究竟是什麼意思! 當然,這一切并不意味着我不知道自己要說什麼。
問題隻是在于我不知道怎樣去表達。
我還沒有找到一種方式來清晰地表達自己想法,讓它們變得可以被理解。
在當時,我似乎很堅持,隻要能用複雜的句式,絕不用簡單的句子來表達。
我從不在一個單句裡表達一個獨立的想法。
常常要用三四個句子來表達一個想法,自己才會滿意,有時候甚至會用一整段來表達一個單一的意思。
我控制不了自己的離題千裡&mdash&mdash或者,用父親的話說就叫,&ldquo拐彎抹角&rdquo。
以下我引的這個段落清晰地體現了狄更斯對我的影響,這種狄更斯式的文字太典型了,幾乎像是從随便哪本他的書裡摘下來的句子。
&ldquo&hellip&hellip當我們從一天的喧騰和興奮的活動中抽身,并非出于有意識的努力和心靈的意志,而進入一種摻雜了悔恨和歡愉甜美的白日夢&hellip&hellip被遺忘的往日煙雲中所有快樂的和流淚的情景都盡呈眼底&hellip&hellip我們走過的那些路、過往的那些快樂又重現&hellip&hellip我們記起自己所有那些小小的虛榮和謊言&hellip&hellip我們向自己高呼:&lsquo這不是我!我絕不會如此魯莽!&rsquo&hellip&hellip然而歲月從不撒謊;昨日不可重來&hellip&hellip如果不是如此,那又會怎樣!那将會誕生多少聖人和天使啊!&rdquo 當我這麼寫的時候,我才十八歲! 稿紙越堆越高,一摞疊上一摞。
我不停地口述,弟弟執筆,直到我們進入一種我說他就寫的機械狀态,完全忘了是在幹什麼。
我們隻是在原地打轉。
我還模糊地知道自己要寫自傳,但又似乎什麼都沒寫。
我不停地說,埃蒙不停地寫,本子日複一日地被填滿。
而這僅僅是一座詞語的森林,其中沒有任何清晰的路徑。
我想應該是哪兒出